“天柱剑毫”诞生记

2020-01-26 10:03汪顿来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名茶工序样品

摘要:天柱剑毫名茶创制小组在陈椽教授指导下,通过鲜叶采摘、杀青、理条、做形、提毫、摊凉、烘焙等工序 ,成功定型,然后分组制作样品,最后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大会,获得全国名茶称号。

关键词:天柱剑毫;名茶;工序;样品;评比

1985年春,县农业局组建的“天柱剑毫”创制小组成员葛子政、宋海宽、李向利和我四人一起驱车从水吼赶往下河茶场。当时我在水吼区农技站工作,宋海宽任站长,葛子政是农业局多经股副股长,李向利是从源潭农技站抽调参加的。我和李向利是刚刚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两人都才20多岁,宋海宽和葛子政年长些,都已是40多岁,他们一个是安徽农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一个是北方某农校的早期大专毕业生。组建“天柱剑毫”名茶创制小组的意图非常明显,“两老”带“两新”,这样工作中有很大的互补性。当时在基层工作最先进而且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我和李向利分别骑着自行车载着二位长者大概用了一个小时就到了下河茶场。下河茶场是横冲乡(后改为横中乡)下河村的村办茶场,由当地村民余大华老人承包。茶场就坐落在进山公路的下方,交通还算便利。茶场下方是一条小河,小河对面也是一座山,山顶上是毛竹和树木,山腰就是一大片茶园,山脚下就是河水。由于隔了一条河,对面山上几乎没有人家,山上茶园除了采茶姑娘,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过,所以没有任何污染,环境非常洁静。由于这里特殊的环境,春夏之交,从河里升腾上的水气和山上的空气相遇,经常出现淡淡的云雾,滋润着茶叶品质。“天柱剑毫”名茶创制工作首选在这个茶场也是这样考虑的,因为这里天生就有好的原料。我们四个人接连忙乎了好几天,也做了不少样品,总觉得不是很满意。一天,我们在一起简单地开了一个会,但是后来回想起这次会议,就觉得太重要了,因为涉及到名茶能否创制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名人效应”。大家讨论认为,创制的名茶样品内在品质要好,这是前提,但没有名家来指导也很难很快出名。由于小组中有三个人都是安徽农学院的学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陈椽教授,再之陈椽教授名气也非常大,全国茶学两大名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浙江农业大学王泽农教授。“中国茶叶通史”就是陈椽教授著作的,因此他的名字载入了英国“世界名人录”。我们把想请陈椽教授的想法向当时任农业局多经股股长汪界平同志汇报后,汪股长一口答应,随后很快就通过省农业厅基地办秦大东同志(也是陈椽的学生,与教授来往甚密)联系到陈椽教授并请老教授到潜山指导工作。

隨后几天,陈椽教授在秦大东同志的陪同下,从合肥来到了潜山,来到了下河茶场。在这件事情上,要感谢汪界平股长,他为“天柱剑毫”的很快成名以及后来开发推广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陈教授来到茶场以后,认真地研究了我们的样品,品尝了茶叶,听取分析了我们的制做方法介绍,提出了他的建议方案,并且由葛子政股长和我来实施他的制做方案。茶草(鲜叶)下锅后,先由葛股长杀青,杀青后摊凉,再由我来理条,理条好以后再出锅摊凉,做形时间较长,由我和葛股长轮换做形,陈教授在旁边不停指导。由于在陈教授面前做第一锅茶,心里很紧张,但态度非常认真,生怕出现差错。做形结束以后,陈教授非常满意,大声说“好,就这么做”。他还让我们认真地回顾一下刚才的制做工序和技巧,并吩咐工人把刚做好的茶叶烘干,烘时要注意把茶叶摊平、压紧,随时翻动,不能烘焦,翻动时要将茶叶端离炭火,防止出现烟焦味等等。茶叶做完后,汪界平股长就建议请陈椽教授给茶取个名字。在此之前,我们也曾给未来的“名茶”取过“天柱毛峰”、“天柱晴雪”等名字,但由于制做工艺一直在变换,名字也更显得不够贴切。这次是给未来的“名茶”取名的好机会,在我们大家的一再要求下,陈椽教授就答应让他想一想。不到二分钟,陈教授就一口报出:“就叫‘天柱剑毫吧”。站在一旁的省农业厅秦大东同志连忙叫好,并解释说:“‘剑就是指茶叶外形,象宝剑一样挺直,‘毫指茶叶嫩度,茶叶表面布满茸毛,说明很嫩,同时‘毫谐音‘豪,有茶中英豪之意”。这么一解释,大家都同声叫好,陈椽教授当然也很满意。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名字取得还真好,这么多年叫起来一直很响亮,而且不少省外名茶也效仿叫剑毫,仅仅是“天柱”二字不一样。

送走陈椽教授后,我们创制小组在下河茶场又做了一些样品。当然这些样品都是按照陈椽教授帮我们设计的工序制做的。现在这个茶制做工序已经成型,而且正式命名,要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只差样品数量了。考虑到水吼是老茶区,茶场比较多,产好茶的地方也多,所以我们创制组就决定兵分两路,开始到各茶场去制做样品。宋海宽和李向利一组,从下河茶场出发,到高峰茶场、佛岭茶场、杨畈茶场制做样品。我和葛子政一组也从下河茶场出发,到梅寨茶场、马潭茶场、天柱茶场、林畈茶场制做样品。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当地茶场没有一人能会,就连采茶都是我们自己带着采茶姑娘到茶园教她们采摘,一天下来也采不到多少茶草。下午和晚上是做茶时间,所有茶草全靠我们二人自己手工去做,生怕别人动手会影响质量。我们经 常做茶到深夜,待茶叶全部烘干时已是下半夜二点。我记得当时是四月底五月初,那时采茶不象现在这样早,现在追求早是为了抢着卖好价,茶叶采得过早,茶叶内含物有的成份还没有全部形成,对茶叶品质不利。那时茶叶为什么好喝,不仅是茶叶做得好,同时采摘的时机也是最佳的,茶叶长到一芽二叶初展时,芽的品质最理想。四月底五月初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下午做茶在锅边烤得满身汗水,衣服都湿透了,好在山区晚上气温下降,到下半夜身上衣服又全部干了。我们在几个茶场接连干了一个多星期,由于茶场条件简陋,没有洗澡地方,加上干活很疲劳,一旦做完茶便倒头就睡,一个多星期时间我们没有选过一次澡,后来回到家时衣服都发馊了。

整整用了九天时间,样品总算做得差不多。回来一称,两个组合计做了三十多斤。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拣剔,将不合标准的茶一个一个地拣去,实际上是把符合条件的茶叶一根一根地挑出来,这么一筛选,剩下的大概只有一半了。天柱剑毫创制成功后,创制小组的四个人也相继得到重用,县农业局将茶叶专业从多经股中分离出来单独组建茶叶站,并成立名茶开发公司,由葛子政同志任站长、名茶公司经理,宋海宽同志调县茶场任场长,李向利同志调回桐城县人事局工作,我也调到农业局茶叶站、名茶公司工作。光阴似箭,一晃快三十年过去了,宋老和葛老都已相继去世了,现在想起当年的情景,让人十分怀念。

作者简介:汪顿来(1963.11-),男,安徽潜山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名优茶制作与推广.

猜你喜欢
名茶工序样品
修铁链
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测试实验室样品管理方案研究
减少无效工序提高作业效能的认识与方法
实验室样品管理
质检机构样品管理的重要性
电缆行业成本核算中原材料损耗算法分析
浅谈贵州的历史名茶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
话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