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改环境的实施策略

2020-01-26 05:45牛玉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

牛玉平

【内容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阶段中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都比较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但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环境下,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首先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然后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策略,为现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新课改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在教学中也开始加强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这对于今后步入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灵活性等特征,发挥其作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累积,研究学者发表了相关的理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基础,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展开研究,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加强了人才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征

1.具有突出的学科综合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科基本内容的传授,并且各个学科相对独立,缺少有效的整合。但是,新课改的出现,使各门学科不在是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联系性与整合性更为明显,这样就能够使教学的内容与模式更加均衡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逐渐具有综合性特征,使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贯穿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在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时,也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并且能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2.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采用相对比较灵活的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内容上,开始采用选修与必修两种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高中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有所提升,除此之外,也进行了对课程的详细分类设置,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阻止了学生产生厌课的心理,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理念尚未进行全面贯彻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课程安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高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及素养,这单纯的依靠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很难达到预想的目标,更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尚未认识到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性,过于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更加重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学理念的缺失,很容易使学生仍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没有转变学习理念,尚未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教学方式局限于传统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仍然利用古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传授,而且教师的自身素养水平相对比较低,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生搬硬套的学习其他教师的做法。还有很多教师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逐渐厌烦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培养。教学模式局限也会导致教学资源受到限制,学生就很难真正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有效的利用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就会导致学生与现代高科技社会发展脱节。

3.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尤其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利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从目前来看,教师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体系比较单一,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出评价的作用和效果。如果教学評价只是为了应付学生,那么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学生也不能够进行自我认识,很容易出现误导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水平较低,所以很难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那么评价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如果没有有效的科学评价,那么教学活动就会缺少影响力,学生很难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容易进入误区。

4.教学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偏离了实际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认知现状的详细了解,没有掌握实际的学习现状。通过教材内容组织课堂知识传授,要么过于简单,学生已经掌握,并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要么过于抽象,很难理解,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放弃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统一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较差。

三、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策略

1.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培养

教师应该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培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够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学校应该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加强专业性,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且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也能够让年轻的教师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大环境,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备新时代观念,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的调整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且真正的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

2.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适当革新,维护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应该将学生视为主体,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学习更加活跃。教师也应该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学习中,并不应该依靠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味的被动接受,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厌烦感。教师应该加强课堂互动,使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能够进一步发掘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和解决,提升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效性。

3.创建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综合情况展开分析,然后实施考核,最终做出评价总结。对于评价的方式需要适时的调整,利用互评、小组评价以及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减少偏差,这样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自我总结和他人评估的关键过程,教师应该加强对评价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自我认识,并且通过分析,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学习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目标。

4.通过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引入的工作,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导语或者情境,快速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并且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科学有效的改进教学的内容,重视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并且因材施教,使学生均衡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快速高效的课堂导入模式,能够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