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湘名人影视剧根据湖湘历史人物事迹进行拍摄,表现了湖湘特定的地域文化。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形象的审美嬗变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主体化、角色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消费文化语境下历史剧传播的创新与发展。这些审美嬗变突破了历史局限,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有利于影视剧中湖湘名人形象的再创造与湖湘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湖湘名人;审美嬗变;消费文化
湖湘名人承載着湖湘的文化与精神,他们留下的名垂青史的事迹,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指明了新的方向。根据湖湘名人事迹拍摄的影视剧,拥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近代以来,湖湘文化尤其是湖湘人物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种文化要对一种社会历史产生影响,当然主要得益于这种文化的精神特质而非物质文明。”[1]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形象经历了从“英雄”到“人”的嬗变。影视剧中的湖湘名人形象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促使人物类型更加多元化。在当今社会,影视剧已成为传播湖湘文化的主要渠道,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形象受到多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消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历史传播的时尚化嬗变。
一、人物形象的主体化
新世纪以前影视剧中的湖湘名人通常是可敬、可畏的,剧中较少表现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这一时期影视剧中湖湘历史名人的形象特点是高大全,剧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皆有模式化的倾向。传统的艺术观念和陈旧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影视工作者对湖湘名人毛泽东和雷锋影视形象的表现。早期的毛泽东电影属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风雨下钟山》(1982年)、《四渡赤水》(1983年)、《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0年)等都是将叙事重点放在毛泽东参加的革命活动上。电影《大河奔流》(1978年)中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中:他背对着观众站在黄河岸边,背影的表现视角传达给观众一种距离感,黄河的大堤将他与观众分离,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战略决策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在多元化的21世纪,没有缺点的英雄被人们认为是“宣传说教”的化身,不能与观众达到情感的共振。早期影视中的雷锋形象也具有高大全的特点,电影《雷锋》(1964年)中,雷锋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热心帮助别人。影片中生病的雷锋带病去工地搬砖,他的行为鼓励了大家,激励大家提前完成任务;雷锋从其他战友那里得知战友王大力家乡遭受水灾的消息,便默默地将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寄给了战友的母亲。电影《雷锋之歌》(1979年)中,雷锋在参加新兵体检的路上遇到生病的小女孩,把她送到了医院里;他边赶路边安慰老大娘不要着急,来到医院后,他见体检还未开始,便随手拿起拖把开始拖地。雷锋还照顾参加体检的人,给他们送早餐,以至于连体检的指导员都把他当作了医院的服务员。他不计回报地帮助别人,是像神一样的“英雄”人物。
新世纪之后,商业浪潮涌入影视领域,打破了传统的影视叙述模式。模式化的影视剧已被社会所抛弃,人物形象需要个性化的塑造。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历史的重塑,影视剧中一些标志性湖湘名人的形象塑造发生了审美嬗变。“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由于受周围环境、本身教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性格一般说来都不是单一的,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统一体。”[2]湖湘名人影视剧开始重点挖掘人物形象的情感经历,开辟塑造湖湘人物的新领域。新世纪以来毛泽东影视形象的塑造注重表现个性和人性,从亲情、爱情、家庭的角度刻画毛泽东。新世纪之后的影视剧把以往影视剧中忽视的情节搬上屏幕,塑造了一个有真性情的伟人形象,完成了毛泽东形象从英雄到人的审美嬗变。电视剧《恰同学少年》(2007年)第一次将表现的重点投注到毛泽东的青年学习阶段,而不是军事革命活动。这部剧中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求学者。他虽然天资聪明、才华横溢,但是该剧却并没有像以往影视剧那样将他塑造得那么完美无暇,而是将他当作那个时代的普通青年学生。他满怀一腔热血、爱好学习,但他也有青年人的缺点。比如他脾气倔,他数学成绩总是不合格,深陷偏科的苦恼。他会为了朋友义气帮人代考,还会顶撞老师。他也会犯错,会在认识到错误后为一时的意气冲动感到懊悔和内疚。
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要求影视创作者从更多的角度去塑造湖湘名人形象。新世纪以后,创作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湖湘名人传奇史以外的事迹上,于是便产生了许多聚焦于湖湘名人情感与生活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思美人》(2017年)塑造了阳光帅气、风华正茂的青年屈原形象。这部剧中,屈原走下了神坛,他是人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欲。剧中的屈原是一个拥有美丽浪漫爱情和温馨幸福家庭的人,而不是一个高居神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神,这样的屈原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部电视剧表现的是屈原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一步步走进汨罗江畔的故事。这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文化中屈原形象的颠覆,它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青春自信的屈原形象。这是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创新之举。新世纪以来影视剧中湖湘名人的“神化”形象被消解、被重新塑造,影视剧赋予了湖湘名人形象人性侧面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使湖湘名人形象变得更加平凡和生动,让观众容易接受。电视剧篇幅长的特点让影视创作者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雷锋》(2009年)中的雷锋具有人性的缺点,比较真实地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的雷锋。剧中的雷锋为了当兵,收拾好行李到兵役处报道,他缠着领导请求让他入伍,领导不批准他当兵他就哭,像个小孩似的;雷锋也喜欢照相,他想在社会中多留下自己青春靓丽的身影;雷锋也会犯错误,他会为了跳舞花两个月工资去买皮鞋,会为了能够顺利入伍,在体检的时候弄虚作假,携带着石头去称体重。
二、角色类型的多元化
革命题材,一直是影视创作的热点。以往的湖湘名人影视剧重点挖掘革命题材,塑造光辉的伟大革命者形象,表现革命者在革命活动中坚强不屈、奋勇前进的魄力和勇气,比如《长征》(2001年)、《辛亥革命》(2011年)、《护国大将军》(2011年)等。
影视剧中刻画最多的湖湘名人当属革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红色革命题材影视剧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来塑造毛泽东的银幕形象,主要作品有:《井冈山》(2007年)、《建国大业》(2009年)、《建党伟业》(2011年)、《湘江北去》(2011年)等。这些作品都注重对于红色革命事件的再现,在宏大叙事中刻画人物,展现毛泽东特有的个性。电影《建国大业》(2009年)讲述的是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发生的故事,再现了重庆谈判、辽沈战役、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事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凸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的品格。电影《辛亥革命》(2011年)中的湖湘名人黄兴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者形象。在影片中,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黄兴为了治疗伤口毅然断指;阳夏保卫战时,黄兴来到战场后,接过属下递来的写着“黄兴到”三个字的大旗带领士兵冲锋陷阵……这些情节增强了黄兴身上的革命英雄色彩。电视剧《辛亥革命》(2011年)中,黄兴、宋教仁、蔡锷等湖湘名人都矢志不移、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他们与时代共进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护国大将军》(2011年)描述了湖湘名人蔡锷从拥袁、忠袁、弃袁到反袁的全过程,突出蔡锷的军人身份,还原了一个内心矛盾、性格复杂的蔡锷将军形象。
湖湘大地人才辈出,有以屈原、周敦颐、王夫之、魏源等为代表的著名文化学者,有以齐白石、沈从文、丁玲、周立波、欧阳予倩、黎锦晖等为代表的著名文艺家,还有像梁焕奎、朱昌琳、廖树蘅、李国钦、聂云台这样的成功商人。基于湖湘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剧创作题材也实现了从革命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举例来说,以经济为题材的影视剧有《青春激荡的岁月》(2015年),它讲述的是胡耀邦引导青年开垦北大荒的故事;以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剧有《南岳奇人王船山》(2010年)以及传承周敦颐经典文思的电影《爱廉说》(2017年)。其中,电影《青春激荡的岁月》(2015年)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大潮席卷而来,胡耀邦引导青年志愿者建设开垦北大荒的故事。垦荒队员到达北大荒后,胡耀邦前往黑龙江看望垦荒队员,他与志愿者们在田间一起锄地,和青年们在茅草房里一起吃饭。他鼓励年轻人要劳动,他说年轻人只要劳动,在不久的将来都能住上砖房,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会有电灯、电话、汽车。胡耀邦与北大荒的开垦队员保持书信往来,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这样亲切的关怀鼓励了青年们,使得他们在北大荒恶劣自然环境下支持经济建设的决心从未动摇。此外,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2013年),通过细节刻画,将齐白石塑造成了一位慈爱敦厚的老者。乱世来临,齐白石让家中仆人将画埋于地下:太平盛世到来,他又将箱子中的画取出。他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老人,和普通老人一样,他身上几乎悬挂着家中所有的钥匙,就连米桶也要上锁。他愿意低下身子让李讷抚摸他斑白的长胡须,送生病的儿子去医院时,他会着急地奔跑、孩子生病去世时他会在床前哭泣。影片还运用了许多场景来表现齐白石创作书画和印章的情形,以诗意的影像凸显了一代国画大师的高洁品行和人格魅力。电视剧《国歌》(2010年)有一个比较浪漫的故事结构,剧中的主角是湖湘名人田汉。田汉是一个成熟的戏剧教育家,他以东北军资料为素材,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剧中田汉与聂耳等知识分子并肩战斗,譜写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振聋发聩、鼓舞人心的歌词。电影《黄金时代》(2015年)有表现丁玲与萧红相遇的情节,影片中丁玲穿着军大衣,笑容灿烂,她与萧红兴趣相投,二人在小屋里促膝长谈。湖湘名人丁玲性格坚韧张扬,是一个用生命在写作的女作家,她说:“我要用我的生命和实际战斗去写一本大书。”丁玲在萧红去世后写了《风雨中忆萧红》来寄托对友人的缅怀。
三、历史传播的时尚化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我国社会逐渐进入消费型社会。约翰·沙斯克认为:“消费社会就是经常进行生活必需品以外的物质生产和销售的社会。”湖湘名人影视剧具有反映地域文化和市场文化的双重特点,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要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播功能、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湖湘名人影视剧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广泛传播。
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剧借鉴青春偶像剧的创作规律,用青春偶像的形式包装历史题材,实现了创新发展。电视剧《雷锋》(2009年)中的雷锋角色由“跳水王子”田亮饰。他外形帅气,气质脱俗,表演到位,感情细腻,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形象,使“雷锋”显得有血有肉。电视剧《思美人》(2017年)是一部历史正剧,但它不同于传统历史正剧的表达方式,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比如武侠化的情节,青春浪漫、唯美的画面风格,还有易烊千玺、马可、张馨予等流量明星的演出,这些提高了观众的观看兴趣。剧中色彩华丽的服饰、优雅的居室、美妙的乐曲,共同营造一个唯美的屈原世界。以往影视剧中的屈原是哀怨忧愁的,这部剧带给观众的是一个全新的屈原:他前半生是一个青春浪漫的诗人,后半生才是因为政治失意被贬谪的政治家。以偶像标准重新定义屈原形象,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认知。此外剧中穿插了大量的屈原诗词与音乐,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的价值。该剧将文学经典以“时尚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人们关注屈原、关注楚辞、关注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湖湘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达到了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的效果。
历史剧在尊重人物历史形象的前提下,注入现代青春偶像剧中的言情元素,能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力。电视剧《恰同学少年》(2007年)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主的革命伟人青年时代的情感生活。比如蔡和森与向警予因为志同道合一起走上革命道路,毛泽东与陶斯咏却因为性格不合以及革命理想产生分歧等原因最终分道扬镳。这些青年们充满了革命激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寻找真理为人生方向,但同时作为普通青年,他们一定也会经历情感成长之路。剧中对爱情的表现一方面能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另一方面又会因主人公们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情感追求,而具有非比寻常的魅力。电视剧《护国大将军》(2011年)对蔡锷与小凤仙情感关系的刻画别有新意。剧中蔡锷同情弱女子,在生日宴上代替生病的小凤仙弹琴吟曲,后来两人因躲避杨度往来频繁,渐生真情,最后小凤仙主动牺牲自己掩护蔡锷离京。通过小凤仙和蔡锷之间的情感发展,将蔡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形象表现得更为形象生动。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剧的审美嬗变为继承和传播湖湘文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从嬗变过程探讨湖湘名人影视剧未来的创作方向,可以为湖湘名人影视剧提供创作源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艺术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有需要也有必要在电视剧中得到展现。从新世纪以来湖湘名人影视剧的审美嬗变可以看出,影视剧中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湖南本地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湘方言、花鼓戏、湘绣、湘菜、苗族与土家族的民歌民舞。当前某些湖湘名人影视剧主要表现湖湘历史人物离开湖湘后的经历,刻意避开了湖湘地域文化。空间可以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舒适的湖湘风光将为影视剧增添独特的审美趣味。如果叙事节奏与湖湘空间的结合更紧凑,把空间环境与人物的命运沉浮结合起来,丰富人物性格,将会有力地凸显湖湘名人影视剧的历史厚重感。
参考文献:
[1]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86.
[2]高力.试论银(屏)幕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两个关键问题[J].当代电影,1985(6):31-37.
作者简介:严燕,湖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