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绪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思想也面临改革。“工匠精神”于201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与中职学校中的技能型人才相匹配,对劳动者的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的培养情况不甚理想,需要学生、企业、教师与中职学校间通力合作,让“工匠精神”发挥引领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12-02
“工匠精神”对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而且能够促进中职学生的个人发展。在“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与学生、企业、教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
一、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学校及企业方面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忽略素质教育,一切以就业为重的情况,没有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很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迷茫,缺乏精神引领,“工匠精神”的培养无从谈起。其实,职业精神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中职学校应结合实践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岗位生产的环境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
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可是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员工产生的效益,忽略了员工的精神建设,企业与中职学校没有有效对接,导致教育出现脱节情况。“工匠精神”需要用实践进行支撑,而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与企业有效对接的机制,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这样导致学生没有实际接触“工匠精神”,树立精神理念无从谈起。近年来企业开始改革,开始重视员工团队的素质,意识到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再唯学历是举,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向。
(二)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由于年龄特点和环境影响没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长远的打算,学习重点更多放在专业技术上,而不是培养“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中,好多学生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上,而是在玩手机、玩电脑中度过,培养“工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学校也缺乏传递职业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家长方面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理论课成绩差,无緣进入普通高中。因此,家长对学生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只希望他们能够学到一项谋生的技术,甚至部分家长把职业学校作为暂时的托管所。家长对“工匠精神”,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在家长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谈论较多的也是工资和工作岗位,很少涉及精神层面的东西。家长面对学生实习,大多讲的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东西,有些可能涉及提高工作效率、工资待遇等,而不是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四)社会因素
随着国家各项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社会上“重视普教,轻视职教”的情况依然没有改观,中职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企业与社会的认同。中职学校只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来提高办学吸引力,“工匠精神”越发被边缘化。“工匠精神”无法被量化,学校教学难度大,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一般需要参与工作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才能意识到“工匠精神”发展的重要性。
二、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改变学校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观
学校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审视自身的教育规划,改变教育资源的投入方向,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专业化工作能力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工匠精神”成为学生脱颖而出的一大利器。教师需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改变教学模式,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不断优化实验内容,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中职学校可以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员回归校园进行演讲,讲述“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在校园内做好思想准备工作。
(二)改变企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观
在各大企业眼中,中职学历容易被戴上有色眼镜,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技术人员不受企业重视,企业的观念会影响中职的教育决策,导致学生出现“工匠精神”缺失的情况。中职学校需要与企业通力合作,让企业从学校中找寻合适的员工,让学生与企业进行合作,提前参与工作,感受到企业中独有的文化建设。企业需要将“工匠精神”列为重点,给学生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性知识水平的同时,保持更高的精神追求。国家需要制定企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创新,调高服务的品质,塑造“工匠精神”,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培养出具有职业精神的团队。
(三)改变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职业观
在中职教育中,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制订长远规划,从兴趣出发,在专业化学习中学习“工匠精神”。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白自己职业发展的空间,或让学生组成团队,根据个性划分工作范围,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相互影响,打造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团队。学生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阐述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三、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
(一)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德育教学中
德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教师在德育课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作用,意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典型事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邀请参加工作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际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工匠精神”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敬业、乐业、立业的精神品质,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先进人物视频的方式,进行“工匠精神”的典型教育。
(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专业知识及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理论的角度讲述各项工艺和专业技能标准,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在专业知识、技能中的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以企业和专业标准要求学生,指导学生在实训活动中做到专注、耐心、细致、精益求精,重视实验产品的细节,让学生能够严谨、专注地对待产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团队,感受團队的氛围,并对每个团队的最终产品进行对比,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学习中的专业化、标准化,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要求,提升技术水平。
(三)在校园活动中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能够丰富校园内的精神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校可以举办专业化技能大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打磨产品,优化专业结构,将严谨、专注的精神渗透到比赛的各个环节当中。学校可以利用文化长廊、宣传标语等营造文化氛围。还可以对专业实践教学中训练扎实、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树立模范人物,激发学生的竞争心,向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看齐。
(四)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需要与企业积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实习,领会“工匠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随着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竞争力呈现下滑的趋势,企业更愿意招聘“全日制本科生”,中职学校顺应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让企业感受到学生的专注与严谨,领会到学生的发展潜力,让学生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职学校顺应社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转变育人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既“传技”更要“育人”,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工匠精神”建设的稳步推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龙.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职业教育论坛,2019,8(22):136-137.
[2]吕慧.浅谈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培养措施[J].现代教育,2017,6(25):71-72.
[3]雷静.浅析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J].科教文汇,2017,8(10):138-139.
[4]熊韬.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9(16):58-59.
[5]李茂泽.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J].理论研究,2018,7(13):23-24.
[6]靳亚超.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J].电脑知识,2018,3(29):82-8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