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 陆瑶
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我国发展提供大量技术人才,在促进我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教学工作改革的浪潮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地对自身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保证学生可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自身的思想及专业能力,以此综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式快速地在社会中寻找到适应自身的岗位,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实现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水平的大幅提升。
高职院校想要在教学改革环境下,提高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就要对现阶段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地挖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专业教师要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挖掘,以此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善,进而提高相关工作的科学性。部分高职院校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性,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并未明确的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具备指导作用。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并未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及学生本身长足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根据行业发展的脚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不具备特色办学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特色办学在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中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味地向其他学校进行学习,导致整个教育行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相同,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失去其特色。会计专业学生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无法形成与其他学生不同的优势,降低了学生的竞争能力,限制着学生的发展,并且对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有着一些负面的影响。
实践教学不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保证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实践能力教学工作浮于形式的情况,未能建立起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磨炼。另外,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知识所占比重较大,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学生无法在教师引导下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完善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是培养主体之一,因此,教师的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依旧存在着问题。首先,会计专业教师的数量较少,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内,内容较多并且较为复杂,部分教师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其专业性降低,对学生的知识理论教学存在负面的影响。其次,在校教师鲜少可以参与到社会岗位中,导致教师并未真正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以此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指导。最后,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工作中,不能正确认识会计专业教学工作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旧按照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工作,降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率。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了解以上问题后,高职院校应针对性采取相关策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以此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会计专业教师要积极地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日后的会计教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分析社会发展对会计职业岗位人才能力的要求,认识到学生在发展中需要提高的能力,将三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力求在教学目标以围绕学生能力、思想、习惯的养成进行制定,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以会计专业为基础凸显办学特色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明确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特色,才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特色,进而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在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院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在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不仅要参考其院校的培养模式,更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不断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而提高自身办学特色。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中,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改进。院校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要合理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所占比例,增加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时长,保证学生可以在实践训练中加强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并且高职院校要积极地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加强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训练。另外,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实践通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社会氛围,为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员,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此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首先,要对教师的思想进行影响,使其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工作,保证其可以充分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完善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且要培养教师的责任心,使得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生问题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最后,高职要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会计专业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一定的基础。
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石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要不断在教学模式中加入教学工具,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积极使用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在创新型教學下加强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并且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教师要逐渐调整实践工作所占的比例,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另外,在教学模式创新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要明确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行业逐渐会根据实践问题丰富知识体系,因此,学生不只要在校园中学习相关知识,更要在就职后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在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以此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生的一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学生受益良多。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未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导致教育工作出现散漫、教育工作不具备针对性等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限制着学生的发展。并且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不具备自身的特色,降低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实践工作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磨炼,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自身培养特色,不断加强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