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型产业的出现,就业大环境发生改变,高校学生就业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探究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环境,发现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劳动力分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几方面提出针对就业问题的策略方法,以期解决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就业问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新时期国家的经济面临着转型改革,国家经济结构变革、经济增长变速、经济驱动转化,伴随着改革而来的是机遇和挑战,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针对就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日益得到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由改革开放前32年经济年均增长9.9%变为7%-8%,虽然增速变缓但对比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处于领先地位。
新时期下,我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迅速,经济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升级,我国的经济结构由一、二、三结构发展到二、一、三结构,并向三、二、一结构模式转变,我们不再以消耗破坏自然环境来发展经济。随着产业结构划分的调整,劳动力就业市场也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但伴随着改革,内地经济开始崛起,致使内地劳动力紧缺。根据事业的成因区分,失业被分为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以及因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如果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准确把握,非常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问题。而现在各项生产领域都在面临结构性调整这一问题,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业或是生产中淘汰的现象,一旦出现劳动力淘汰就会有劳动人员面临失业,这种现象便会造成就业困难。
我国的人才市场竞争一如既往的竞争激烈,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不能再依托出口和投资来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此时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内部创新、制度改革或者结构优化等形式,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就会广泛需要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强,拥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劳动力供求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速度放缓,社会招聘岗位变少,并出现低水平岗位充足,高水平和专业能力强的岗位人才不足的现象。现阶段不论是经济结构转型或是企业发展,都需要综合素质高,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我国人才市场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人才质量普遍不高,市场缺少优质人才,这对国家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
高校学生择业分析
当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薪资期望过高,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从未进入社会工作过,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薪资待遇,并且对行业属性期望过高,传统行业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毕业生的吸引不大,这些都会导致就业选择不均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受气候,经济发展,就业政策的影响,南北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差异,许多北方学生由于人才政策,生活环境,薪资待遇选择了去往南方发展,这就造成了北方地区的人才需求和供给不平衡。
高校教育忽视就业指导
现有很多高校忽略就业指导课程,只重视学科教育,而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不足,轻视所带课程。在经济新常态、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在,各行各业的招聘都不是单一的形式,除了需要检验高校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选拔,但是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的忽视,会使得部分面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缺少指导,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培养消费产业,通过消费提高就业率从而增加内需。
现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新就业形态的结构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平台经济不断涌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这是对新就业方式的肯定。为了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全社会要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由于创业有失败的风险,也需要打造宽容失败的氛围,政府部门可以给予创业者提知名企业家经验分享、学者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政府大力推行创新创业的政策,高校也应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通过新的产业吸纳大量人才。加强创新创业的培训,鼓励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抓住机遇,使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以采用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参与创业实践等形式,尽最大可能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力求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开阔眼界、锻炼胆量、扩展人脉。
高校适应社会推行教育教学改革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都需要创新驱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都需要对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生产业的出现也对传统行业的就业打来打击,这就使得就业机会和失业风险交错而生,如何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是高校在培养学生时特别需要关注的一点。
对于自身优势不明确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自我剖析,对就业有自己的想法,结合自身优势求职,高校要抓好就业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建议,引导高校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可以通过对课程体系、学科设置的改革,培养学生内涵式发展,結合学生自身优势,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职业教育课程,加强校企合作等形式,使高校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不脱节。
《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中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社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对象需面向全体劳动者,培训贯穿择业、就业等职业生涯全过程,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培训内容不可只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可以采用学徒制、学工一体等学习形式,将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相结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为学生开辟新道路。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培养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拥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就业观,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才能拥有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应多干实事,勤勉学习,多参与实践,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把握工作机会,参与各类形式的招聘,不能有懒惰和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在选择行业时,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待遇不必要求过于严格,还可以考虑自身兴趣、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贡献,不过分执着于眼前利益,有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对于自身优势不明确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自我剖析,对就业有自己的想法,结合自身优势求职,高校要抓好就业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建议,引导高校学生顺利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作为输送大学生的人才基地,在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就业方面教育教学的改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顺利就业关系于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