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现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云南本是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的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聽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到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利索,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其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作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选自《沈从文散文选》,有删改)
技法鉴赏
1.移形换景,井然有序。
此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主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个情景:“山野对歌”,即“对唱”,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这部分主要写唱歌人,用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第二个情景:“山路漫歌”,即“小合唱”,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自然成趣。此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蓝花美鸟鸣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自然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三个情景:“村寨传歌”,即“大合唱”,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金满斗会”的内容是全文重点段,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描写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节刻画(点面结合),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2.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
全文以明净、潇洒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如“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报春花的生动可爱,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画面感很强。
学以致用
味 道
赵孟飞
故乡羊汤的味道,最是鲜美。
每次回小镇,总要点上一大碗羊汤。时代的变迁,早就让镇上的年轻人按捺不住性子去都市打拼,镇子也是日益冷落萧条,只剩下父辈祖辈的人固守在这里。一间小小的板房,逸散出袅袅青烟,这便是我熟悉的那家羊肉馆,从我记事开始,始终是这般模样。
我和老板娘算是老相识了。每至黄昏,一抹金沙洒遍天际,为连绵的群山勾勒轮廓。沉寂中,唯有这里灯火通明,唯有这里有人高谈畅饮。我走进去呼喊一声:“金姨!”老板娘正递着柴火柈子,绚丽火光映红了她黝黑的脸,侧过头对我憨憨地笑了笑。镇里人对生活或许没那么多奢望,凭借着一口羊汤的好味道,一坛青梅酒的清醇,一份四季如一的热闹,在这里享受生活滋味。
第二天,金姨一清早就拎个麻布袋来敲我的房门,“小子,跟姨去山上采味!”我顿时来了兴趣,穿衣穿鞋,沿着山路上了山。远见得几位妇人在灌木间弯着腰采摘嘟柿。山中的镇子保留了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人取食于山,又不加以破坏。莽莽林海层层叠叠,勃发出各样的生命姿态。金姨俯下身子,指着灌木下说:“看!这儿有一簇黏团子!”说着就采下蘑菇放入蛇皮袋。随行的几位伙计正挥斧劈柴,空空的蛇皮袋渐渐堆满了整齐的柴火柈子。不知不觉又是一个黄昏,也分不清哪些是霞,哪些是火红的秋叶。漫天的灿烂映出了隐没在针叶中的松塔。将摘下来的蘑菇晒干,配以松仁、蓝莓、野枸杞,便是上好的汤料。羊汤里浓缩了山中的味道,一点一滴都是镇里人土生土长的回忆。
暮色渐浓,见得几缕炊烟直上青云,隐约看到一间昏暗的阳台上散落了几点火星,一位老者眉头舒缓,深邃的双眸注视着烟囱,吐着烟圈;买菜的阿姨停下了脚步,抬头望了望烟,也微微一笑。老板娘招呼着客人:“咱羊汤的香,被这柴烟送往每户人家喽!”袅袅的炊烟像是这些固守在镇子里的人们心中的旗帜缓缓升起。这是人们坚守的乡情与旧梦的绵延。
这里羊汤的味道最是濃郁,最是鲜美,最是绵长。
【江苏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指导老师:臧剑斌】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作文。“味道”不仅在于羊汤的鲜美,也在于老板娘对生意的用心,更在于故乡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一份对故土难以割舍的眷恋。以“味道”做题目,可谓意蕴深刻。
作文开篇点题,勾起回忆,以“羊汤”作为情感的载体,向读者展示了故乡的美好。景美、物丰、人淳朴,这些就是让人眷恋的故乡的味道。结尾呼应开头且再次扣题,三个“最”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