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砚
在实践中,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高新区的必由之路。很多高新园区通过引进国际力量,促成一批优势项目落地转化,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新业态。
我国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但在业内权威人士看来,我国高新区还存在国际化创新氛围不浓、国际人才比例不高等问题,国际化程度仍然不够。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科创力量在很多高新区开始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技术创新上有了长足进步。按照国家现在的部署,主要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1—n”的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一直在赶超发达国家,全球最好的2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美国8家、中国7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认为,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基础、核心技术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诸多不足:光伏面板,中国在全世界50%的市场份额,15%的技术在国外;高铁,在国内是100%的市场份额,核心技术还是有10%在国外;数字支付,中国是90%都在我们自己手里,还是有10%的技术在国外;半导体我们整个技术90%在國外。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举。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符合国际规则和通行惯例的前提下,支持国家高新区通过共建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园区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加快引进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鼓励国家高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园区合作,支持国家高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和跨境协作。
在实践中,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高新区的必由之路。很多高新园区通过引进国际力量,促成一批优势项目落地转化,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新业态。
2020年,由中国青岛与以色列共同打造的青岛中以科技创新园在青岛立项。在此之前,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率团访问以色列,对创新国度的技术发展十分钦佩,很快就与以方达成合作建设青岛中以科技创新园的共识。王清宪认为,以色列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引领,创新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对青岛很有借鉴意义。希望把以色列科技和经验优势与中国市场和产能优势对接,深化科技、产业、经贸、人才交流等创新合作,共同打造中以全面创新合作新高地。
这不是第一家中以产业园,近年来天使空间组织访问以色列的企业家,也在纷纷引进以色列技术和建立国际产业园区。来自长沙高新区的中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庆玺,就在完成对以色列上市公司贝斯特布朗的收购控股后,增资改组为以色列投资平台,在以色列先后完成多个具有世界领先生物医疗技术水平的项目投资,并引入更多的以色列科技项目和创新企业落户长沙,在长沙高新区建立“以色列生命科学园”,成为国际科创合作的典范。
就在同一年,珠海与以色列合作的中以加速器项目启动,由华发集团和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合作建设,优选在国内外特别是以色列已经形成产品或建立了成熟商业模式的项目,在加速器园区内实现产业化。作为珠海智慧产业园区的启动项目和引领性项目,中以加速器对标国际标准,打造成包含厂房、科研、办公、员工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可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的科研或不同功能的科研机构的需求,为科技创新技术落地转化,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全链条”服务。
目前,在珠海、广州、长沙、上海、西安等地,均已建立或筹备中国-以色列产业园区。这仅是以色列一国。实际上,近年来,与欧美、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发达国家合作的国际科创园区已经遍地开花。最近上海市北高新园区倾力打造的“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无锡高新区打造的“国际化生命科学创新园”等,均为国际科创合作大手笔、可圈可点。
相信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科创园区亦会随着经济重启的潮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为中国高新区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