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我的儿子出生了。孩子出生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不在家,有一段时间我回到家之后,孩子几乎跟我是“零交流”。如此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就给儿子买玩具。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大箱子玩具,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可把儿子高兴坏了,可是妻子却不太高兴,说亲近孩子也不能这样做,这些玩具都能玩到孩子上学了(当时儿子才六七个月大)。现在想想,我当时也够“憨”的,如果重新给我一次接近孩子的机会,我一定不会再以物质给予代替精神陪伴这种方式来亲近孩子。
一年后,妻子也开始上班,重新进入工作状态,孩子不得不交由爷爷奶奶照顾,记得当时我们只能一周或者半个月回家看一次儿子,我和妻子也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但却忽略了他的精神需要。每次回家孩子都不让我们走,以至于后来我们都是等他睡着之后才偷偷走,就这样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刚开始我们并不觉得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后来再和儿子共同生活时才发现,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不会再让儿子跟我们分开。
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向我们反映孩子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老师还告诉我们,孩子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家庭的,我们要让孩子融入整个集体中,在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游戏。作为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开始尝试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建立父与子之间的桥梁。孩子喜欢各种各样的工程车,我俩就以车为载体,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慢慢地儿子从不与我说话到能简单交流几句,再到后来愿意和我在一起,我想他已经慢慢接受了我的存在。幼儿园一直在倡导亲子共读,妻子在这方面做得很棒。记得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儿子忽然抱住我说:“爸爸,你猜不到我爱你有多少,我爱你像奶奶家井里的水那么多,永远永远都满满的,甜甜的!”一句话,让我热泪盈眶……迄今为止,我们读了很多的故事,我喜欢旅游,也带儿子去了不少地方。孩子比之前爱说话了,眼界也宽了。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感谢旅游带给我们爷俩的“蜕变”。
如今的儿子开朗活泼,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也没有阻碍了,这些改变,源于对孩子的爱,源于妻子对我的监督,更多的还是源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老师对孩子、对家庭的关注等,让我不再逃避责任,相反还会定期阅读一些關于育儿方面的书籍。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改变自己对育儿的态度。虽然结晶的果实初有成效,但我还会继续学习,与儿子共成长。我愿做孩子成长中的灯,照亮他前行的路;我愿做孩子成长中的路,指引他走向美好的明天!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第二幼儿园 李梓睿爸爸)
(本文在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2020年“家有好爸爸”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