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区三:忽视情境,选材不当
在设定情境条件下进行写作是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如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就是非常明显的情境写作。题目首先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到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选出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材料突出时代主题,启示考生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树立中国青年与祖国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接着,命题老师布置了写作任务。材料中设置了5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考生应立足“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在几个特定情境中任选其一,以特定的身份完成写作。但许多考生在写作中却忽视了这五个特定的情境——五四学生集会、开国大典庆祝游行、新生开学典礼、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电视节目,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国庆大典,或者把这几个节点混在一起,或者单纯地去叙述历史,或者空洞地发表议论,都不能很好地切合情境。
【失误示例】
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一直都如此”的旧世界,它也是对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为改变满目疮痍的奔走,体现的是青年的胆量和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二十六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三十多年的王继才,在浪花拍岸中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刚刚毕业青年学子的柔弱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喝洋墨水,走乡土路的秦玥飛,身怀梦想,在荆棘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圆梦……
至此,让吾辈狂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019年高考陕西考生《在五四运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
【失误原因】
这篇作文的具体情景是“在五四运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所以,考生写作时应该紧扣这一特殊的情景。然而,上文中第一段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后人的评价,这显然已经脱离了应有的现实情境。第二段表明并非是现场演讲,而是回忆,脱离了情境。第三段所用素材均为近年来的热点人物素材,与五四运动的情境不符。
【升格示例】
忆往昔,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大旗,吾辈当将其薪火相传,令其永恒闪耀。
黑夜已停留太久,青年是撕裂黑夜的光,而吾等将是这第一束光,以微弱之躯驱走黑暗。这必将唤醒更多青年敢为人先的意志,也必将唤醒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驱走黑夜。我们必将迎来光明,吾辈之子孙将生活在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国家。
至此,让吾辈狂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中山先生和陈独秀的言论与事例符合时代,能够较好地论述观点。接着紧扣“吾等”进行呼吁,提出希望,充满战斗激情,具有强烈的鼓动性,符合演讲稿特质。
【规避策略】
⒈读懂预设情境
作文材料往往会预设一个情境,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读懂题目所设置的情境。比如,考生要假设在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学生集会中,自己正是千万学生中的一员。所以,考生要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在作文中有所体现。比如,考生在2019年4月30日这一天收看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电视节目,那就要熟悉电视节目的内容。
⒉明确写作任务
题目会在预设的情景中限定一个写作任务。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写一封信,还是写一篇演讲稿,或是写一篇观后感等。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明确了“任务”,才不会写出不符合要求的作文。
⒊理解交际语境
理解了交际语境,既可以避免“无病呻吟”式的滥抒情,又可以避免“空发议论”式的说假话,还可以防止宿构。这类作文往往预设了交际语境,其写作任务中包含多个写作指令。如2019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中包含了写作对象、使用场合的写作指令,所以,面对这类设置了交际语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首先要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交际语境,然后在写作时把自身放在题目所设置的交际语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写作。
雷区四:文中无我,情感匮乏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没有“我”的影子,缺少个性色彩,缺少情感的提炼与挖掘。多数作文在运用素材的过程中,或照搬照抄,原材料呈现;或零敲碎打,断章取义;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过滤,总给人千人一面的雷同感。这样的作文即使观点多么新颖,结构多么精巧,语言多么精致,也难以进入高分的行列。一篇高考作文,如果在选材与行文时只关注“他”,而忽略了“我”,一定不会得到高分。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是针对“倾听读者的呼声”和“坚持自己的想法”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要求“谈谈你的看法”。写作时无论持何种态度,如“我”的生活与别人相关,“我”创造的“作品”必须接受“读者”的评判;或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或“我”为自己“写作”,又为别人“写作”等,都必须站在“我”的角度,表现出“我”的认知,这是作文制胜的关键。然而,有的考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所写作文与高分无缘。
【失误示例】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起这位伟大的诗人。千年前,在众臣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在江畔写下《离骚》。他曾极力劝阻君主不要赴宴,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危险也要一试。当他看着楚国被秦国侵占、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他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做最后一“舞”。他的“舞蹈”看似沉重,却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流露,由此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2019年高考浙江考生《只为自己写作》
【失误原因】
在上文中,考生仅仅是在呈现屈原的投江过程,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更没有去挖掘“我”“作家”“作品”三者的关系,缺少在“我”的视角下的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精辟的议论和真挚热切的抒情,读来味同嚼蜡。
【升格示例】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起这位伟大的诗人。千年前,在众臣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徘徊于汨罗江畔,写下千古绝唱《离骚》。他曾极力劝阻君主不要赴宴,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危险也要一试。当他看着楚国被秦国侵占、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他纵身跃入汨罗江,做最后的一“舞”。他的“舞蹈”虽然看似沉重,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用自己生命与热血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这样真实而伟大的作品,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变迁,仍会为读者所欣赏。
【升格点评】
升格作文增强了真情实感,不是“人云亦云”的简单表述,而是经过思考之后所表达的真知灼见。考生基于内心的感受,强化在自我意识观照下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极具感染力。
【规避策略】
⒈提高审题能力,善于发现“我”
如果作文题目中有“你怎么看”“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等提示语,写作时务必从“我”的视角出发,叙写“我”的故事,阐发“我”的认识,体现“我”的感受。
⒉从“我”出发,凸显“我”
如果写议论文,要时时强调这是“我”的思考和观点,可以用“我以为”“以我来看”等词语,强化读者的认同意识。如果写记叙文,要用第一人称写作,叙写“我”的经历、体验或感受,故事可能有虚构成分,但叙述主体非“我”不可。
⒊融“我”于文,真情写作
一是从“我”的视角说理,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言辞,谨防任意拔高,让人感到空洞失真;二是从“我”的视角叙事,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年龄特点,注意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