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
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而且还带来了生活与工作压力,使得亚健康现象也日益普遍[1]。对于公立中医院的经济运行,当前首要的问题便是探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时代需求,加快公立中医院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医院要想正常运行发展,就需要采取调整运转模式等措施以迎接新时期新的机遇,需要有效控制各项成本,为医院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始终以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解决医院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存在的药品零差价、发展增速不均、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的前提下提出六点改善公立中医院经济运行的有效对策,意图了解公立中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揭示公立中医院的发展情况及发展规律,对当前新医改形势下把握中医药改革的效果及动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公立中医院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道路。
中医院在每日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中西药,医院获取经营成本补偿的部分来源便是药品收入及其产生的药品差价结余。平均看来,中药材虽然相对于西药来说加成稍高,但由药品产生的收入在相对缺少新医疗技术服务的中医医院占比较高,当面临新医改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时,医院收支结构必将产生一定的变动[2]。在鼓励医药分离培养医疗特色,减少现代医疗技术手段使用频率的同时消除以药养医局面的背景下,单单依赖当前均一的收费价格标准调整和政府财政补助,去填补公立中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产生的收入缺损仍有不足之处[3]。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医保定价低于实际成本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医院药品销售定价则以进货价为参考标准,药品使用过程造成的入不敷出只能由医院自行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医院的财务负担。
发展增速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改革后医院提升的经济投入与运营成本降低的控制率不在同一水平[4]。新医改政策具有二重性,一是基于人民利益的考量,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健全医疗卫生制度;二是促进医院的改革,提升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断纵深推进,管理水平和成本核算能力都有所提升,医院不断朝着规范化、体制化的方向发展,整体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5]。但基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从医疗规模扩增到科技设备引入,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幅提升,在资金渠道有限的前提下。
现代医学以其严谨的循证和理性的方法成为当代社会主流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比较,在危急重症治疗上,缺乏有效的应急治疗手段。新政策下,政府虽对中医药学做出了诸多的政策倾斜和帮助,但其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中医药技术基于历代名师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其缺乏严实的逻辑论证和理论体系。中药与西药不同,制剂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加之药品监管、监测、评价机制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限制了药品功能、疗效的有效发挥。其次中医药科研工作是现今中医药发展工作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随着药物研发认识和理解的加深,医药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显著提升,但受科研导向和现实疾病需求的影响,中医药的科研投入较之现代医药存在明显差距。且因审批程序复杂、中间环节杂冗,实际到位经费与计划投入经费存在差异。新政策下,全部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和政府降低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只能依凭自筹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在资金不足的客观前提下,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
医保付费从人头付费改为按病种付费,按治疗方法付费,这对于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中医院来说,从医保部门获取的收入,相比同级别的综合医院而言,将大幅减少。
在医院收入机制调整初期,应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配比。新政策下,仅靠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影响政府其他社会项目的建设。因此建立科学的财政分担机制和增加医事费用、改变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具有迫切性和艰巨性。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应基于医院的区域、级别和类别有所差异,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财政分配标准[6]。同时,也应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作用,基于科学配比共同承担医院的收支差额。立足于中医院的发展,财政补贴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补贴比例,缓解中医院经济压力。
首先要提高医院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开阔思维,让医院管理人员接受科学管理的理念,加大对教育管理的力度,保障人才不会出现断层[7]。其次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平衡护理人员数量以免出现职位拥堵;二是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和解决人才待遇不到位问题;三是建立临床教学机构培养优秀人才,使医学研究与临床试验相结合;四是取得国家设备支持和资金扶持;五是打造良好学科氛围;六是让医疗服务与其他政策服务达到平衡状态,以免出现失衡。最后需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发展符合社会需要和人民需要,形成良好的中医发展环境。新医改同时要鼓励各大型中医院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重点关注疑难杂症,培养疑难杂症相关人才,让科技与医疗相互配合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要培养高素质医疗人员,重视中医药人员的教育培训,不要让人才出现断层,全面加强中医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让中医药人才计划落实。
中药饮片价格不仅需要满足市场对于医疗保健用药的需求,又要紧跟市场供需变动。为了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公立中医院需要在核算药品生产的同时兼顾物价水平,稳定各项流通的成本费用,综合考虑各项经济因素,建立合理有效的价格管理体系,真正起到稳定市场,减轻患者负担的导向作用[8]。中医药标准化推进中医学基于临床经验向科学用药的转变,建立了中医药行业规范和市场秩序,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基于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常态价格调整机制,促进了医药价格调整的科学性化、规范化建设。
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中医药学科所推行的大力扶持、财政补贴倾斜政策和建立中医药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其目的在于推进中医药科研和民族医药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基于研发项目和民族医药工作的社会贡献度和开展难度实行差异化的财政补助。中药饮片行业从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再到炮制成药,是一条完整独立的产业链,应当适当保有相应的利润以保证中药饮片行业的生存和再发展。鼓励生产企业和医院直销直供,避免相关制药工序的增多和加工产生的成本消耗[9]。同时,强化对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着重把控好药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严格抵制不良企业以低劣差中药饮片对市场价格体系产生冲击。对于性价比较高的自主研发药物的研发,政府可给予资金、政策上的帮助,减轻医院研发压力,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促进中药饮片行业的良性绿色发展。
目前,部分公共中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不同系统间的相关性弱,信息共享不及时,从而导致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不足。不断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促进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升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网络生成与传递,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建立医院各科室、各部门间的财务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的财务核算口径,能够推进医院对各科室、各部门财物境况的源头治理;推动院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医院及卫生部门掌握医院发展动向,实现医院发展的统筹安排。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实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推进中医基于病种支付与基于检查治疗项目支付方式的融合,探索新的医保支付形式。根据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分类改革,发挥中医医保支付的优势[10]。在医保改革中,医保支付内容的改变,提升了中医非药物治疗的报销比例,发挥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传统中医学科的发展,引导居民树立起了科学的健康诊疗理念,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新医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医疗事业密切相关,人们生活质量也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性质,它需要国家的政策管理和市场为它注入活力[11]。但是政府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政策范围、医院相关制度的变化都需要加以研究进行确认[12]。公立医院是这次医疗改革的主要对象,面对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医疗事业也要不断创新,接受新的科学管理思维,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的机制,结合医院的自身发展情况多角度的探求医改新型经营机制,争取中医药产业更上一层楼。医院在关注外部环境政策变化的同时要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内部运营管理能力,在技术层面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力度,倡导新中医药文化的运用,努力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在管理层面要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开源节流,统筹资金,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现代中医院管理体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公立中医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