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1-21 04:32王武叶世岳林琴棋朱明郑炜黄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联体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王武 叶世岳 林琴棋 朱明 郑炜 黄钦

医疗卫生的改革滋生了诸多新型医疗模式和管理模式,有效满足了医疗改革和创新的需要。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我国门诊人数逐年剧增,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门诊人数便高达769 342.5万,并且相较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院的比重更大,并且大多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降低,服务质量欠佳,再加上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没有进行合理调控和分配,大多数优质医疗设备、器械等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问题日益明显。在这两大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了“医联体”的概念,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支持大中型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帮助,进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1]。医联体又被称为“医疗联合体”,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是衔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而达到双向转诊、三方合作的目的[2]。我国医联体模式经过多年的优化和发展已经趋于完善,并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我国医联体发展现状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有利于医联体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1 医联体形式及发展情况

医联体有效整合了不同级别、类型的医疗机构,建立明确、明晰、可行性较强的分工合作机制,进而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达到医疗资源的优化分享、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最优化进行分级诊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诊疗需求的目的。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医联体主要包括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和半紧密型医联体三种模式。下面本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概述。紧密型医联体的核心为三级医院,主要职能是对加入到医联体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面管理和综合管理,在技术辅助、人才培养、专家派驻、手术指导、管理理念输出等方式的作用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增加医疗服务数量,管理模式具有规范性,可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半紧密型的核心同样是三级医院,在确保下属医疗机构法人、行政、财务独立的前提下,将协议作为机制,通过专家派驻、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培训、资源分享、双向转诊等方式开展合作。该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有效增加了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数量和经济效益,并且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松散型进行合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扶持、健康宣讲、人才建设等。该模式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3]。

2 医联体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制度不匹配

目前,同医联体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仍不完善,联合协作的机制仍未完全确立。就医保来说,医保支付方法和覆盖范围能够有效引导群众就医。因为医疗机构的不同,医保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起付线及报销比例也各不相同,对患者在医联体内转诊的主动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双向转诊的发展。就医药来说,因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药物销售种类方面同三甲医院出入较大,报销药品的比例也不同,这也导致患者只能去大型医院开药[4]。就医疗来说,虽然政策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但是在培养认定、法律保障、保险机制及监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医师的流动产生较大影响。

2.2 利益分配和鼓励机制的不完善

参加医联体的医疗机构在不同方面也各不相同,如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化理念。在利益平衡方面具有很大困扰,特别是医联体内制度不完善、基层诊疗水平较低,对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尚未交到明显成效,这便导致上级医院专家前往基层,易出现对基层患者的“虹吸”现象[5]。从另一角度来讲,假如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获得医疗资源,诊疗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很容易致使三级医院感到竞争的危机感。对于人员鼓励机制来说,三级医院医师的工作除了手术治疗外,还包括教学、科研、科室管理、学术研究等,任务繁重,强制其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不利于提高其主动性[6]。

2.3 资源利用率不足

在医联体中,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水平也各不相同,信息系统来自多方面,所以导致医联体中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成为困难,不利于医联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未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特别是三甲医院医师工作量较大,长时间前往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较为困难,即使前往基层,也会出现医师等待患者消磨时间的现象[7]。

3 医联体发展策略

构建医联体并没有统一标准的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如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医疗卫生需求等完成构建。

3.1 政府主导制度匹配

建设和发展医联体必须要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对医联体中的人、财、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实现取长补短、协同并进、多方共赢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的支持,帮助和引导患者就医,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医联体的财政投入,使各方利益趋于平衡,鼓励优质医疗资源的下移[8]。

3.2 人员激励和资源整合

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宣传,建立包括进修、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的鼓励机制,提高奖励标准,增加医师的积极性,愿意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并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评定机制,提高竞争力[9]。在资源方面,要主动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从多方面推动医联体发展。

3.3 医疗质量同质化

将提高诊疗水平为目标,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要不断优化诊疗流程,使诊疗行为趋于规范化,提高诊疗质量,保证对常见病、多发病由较好的诊疗能力。在医联体内部,要做好医疗质量同质化工作,使不同地区的诊疗水平逐渐趋于一致,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并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提高诊疗水平[10]。

3.4 构建专门的物联网服务平台

充分使用物联网有利于提高医联体中信息收集、资源配置和科学决策的能力[11]。基于物联网建立云端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完成优质资源的有效下移并搭建服务平台,不仅能够充分使用医疗资源,更能推动医联体的发展[12]。

4 讨论

医联体模式的广泛实施有利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在诊疗方面同医院之间的矛盾,现如今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医联体模式的出现大大缓解了人民群众的压力,并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不管是从政府管理的宏观角度来说,还是从医疗资源的共享、患者接受诊疗的便捷度等微观角度出发,实施医联体诊疗模式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和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医联体的发展模式包括紧密型医联体、松散型医联体和半紧密型医联体。以上三种模式皆各有利弊,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医疗结构在构建医联体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将实际发展作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对医联体发展模式进行选择。以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医联体的发展情况为依据,本文对医联体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对策,首先要坚持政府的领导,与制度相符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多方共赢。其次,各级别医疗机构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服务水平,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改正。再次,应激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的绩效,从多方面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医联体发展,进而提高医联体整体服务水平。最后,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专门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的工作核心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软硬件水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水平,实现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帮助基层患者切实解决医疗服务方面的问题,极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医联体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优化设计,严格遵守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及原则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设计,从而防止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出现医联体内相互竞争、无序兼并扩张现象的发生,为行政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有一点应该加以注意,三级医院在培养高端医疗人才,提高诊治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要保存空间,为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输入大量人才。

综上所述,医联体的发展核心便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和软硬件水平,不断优化和完善诊疗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使患者在基层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医联体的发展进程中,进行设计时务必要遵循分级诊疗的原则,以防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发展的竞争关系,并且还要预防无序兼并现象的出现,为管理带来压力。除此之外,三级医院要为人才的培养预留充足的空间,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稳定的支持。

猜你喜欢
联体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