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基勇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550002,贵阳)
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程度低,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较为普遍,管理难度极大。 如何管好工程,并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是当前贵州省饮水安全工作的一大难题。 以典型地区为例,总结了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5 种模式和具体做法,以期为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百吨千人规模以下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特别明显。贵州省情水情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山多地少,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 第二是石多土少,石漠化严重,有土层的土地很少,缺乏蓄水保水能力。 第三是雨多水库少,属于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
贵州全省辖9 个市(州)95 个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共有农村饮水工程6.67 万处,其中百吨千人规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0.68 万处, 占比10.2%; 百吨千人规模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5.16 万处,占比77.4%;分散式供水工程0.83 万处(以村民组为单位统计),占比12.4%。截至2019 年年底,全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总体上得到有效解决。
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因规模小,用水量小、成本高、收益低,且山区农户居住分散, 管理难度较大,“不愿意管”情况比较普遍。 部分工程管护制度不完善,有少部分工程甚至未建立管护制度。
现有农村供水工程普遍以村组自行管理为主,部分工程虽然明确了管理人员,但或者是村干部兼任,或者是村民兼任,都不是专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少专业维修工具,管理能力有限,部分自流水工程甚至没有落实管理人员。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部分群众宁愿自行取水,也不愿交水费使用供水工程,水资源危机意识和水商品意识淡薄,喝“福利水”“大锅水”思想依然存在。
贵州全省百吨千人规模以上农村饮水工程仅占全省饮水工程的10.2%,大部分工程规模小,且分散于山区各地,落差大,凝冻灾害、地质灾害损毁时有发生, 维修养护难度大、成本高。 大部分县市因县级财力有限,补贴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近年,贵州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风格各异的管理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
以从江县为例。 一是管理范围网格化。 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覆盖区域以150 户为单元网格设置管水员, 共划分700 个网格, 落实管水员700 名。二是管理人员组织化。 县级统筹成立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全县管水员全部纳入合作社进行管理。 合作社负责人员招聘、合同签订、制度制定、技术指导、管理考核、协调对接、资金筹措及管理、工资发放等工作,对选聘的管水员开展岗前培训,合格后签订聘用合同。 合作社为管水员定制统一的工作服,并配备焊接机、水管剪刀、扳手等常用的维修工具,实现人员组织化管理, 大大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水平。
以正安县为例。 一是推行企业化管理。 主城区和集镇及周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交由贵州水务正安有限公司管辖,以市场化手段经营,通过提高供水服务,实现创收盈利。 同时,该公司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契机,及时明确供水设施产权,划清供水设施产权界限与管护责任。 对群众自管的设施, 制定了维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保护意识。 二是落实“一村一管水员”制度。 水务公司供水范围以外的约30万人的边、 远、 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乡(镇)督促各村(社区)落实“一村一管水员”制度。 管水员由各村村民大会推选产生, 工资待遇固定为1 000 元/月,由县、乡两级财政资金补贴,待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正常后,通过水费收入解决,逐步取消县、乡财政资金补贴机制。 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实管水员129 名。
以瓮安县为例。 一是落实管护制度。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乡(镇)人民政府主导、水务部门大力协助的方式,引导工程管理责任单位按“一事一议” 方式落实工程运行管护制度。 由村委会选聘管水员或委托给有管理能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管理,所需经费由各村委会自行协商确定。 运行管理单位按实际收取水费的5%提留作为日常维修管护基金。 二是强化考核。 县人民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重点考核乡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及运用情况等。 各乡镇将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及运用情况纳入本级年度考核内容并制定考核办法, 对村委会或其管理单位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乡镇有权更换管理主体。 三是落实管水员财政补贴。 按照“贫困户优先”原则,供水规模100 人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原则上每个项目设置管水员1 名。 共落实管水员351 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9 名),每人每年补贴5 000 元的公益性岗位工资。
以思南县为例。 根据地理条件,以村民小组或居住相对集中的20 户及以上自然村寨为单元,集中建设水表房(箱),入户水表全部纳入水表房(箱)集中统一管理,从集中式水表房(箱)向周边辐射,到户户均距离原则上控制在100m 以内。 从水表房(箱)内对应的水表出水口至农户家中入户水管,由“改水”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解决。 管水员由各供水站委托劳务公司统一聘请,同等条件下,优先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 原则上分散式供水工程在各水务服务中心和各供水站的指导下由农户自建自管。
以龙里县为例。 一是建立县级财政补贴过渡机制。 结合该县饮水工程实际和地方财政情况,推出“以水养水”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补贴分两块:①维修养护补贴。 对已实行市场化管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财政不再给予补贴,由供水公司自负盈亏。 对供水分散、管理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具备市场化管理的工程,由乡(镇)作为责任主体负责运行管理,县级财政每年固定预算资金70 万元, 专项用于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 维修养护资金实行报账制,按照实际购买材料费的80%给予报销。②管水员工资补贴。管水员工资纳入财政补贴,补贴标准采取逐年递减模式, 第一年每月600元,第二年每月500 元,第三年每月400 元, 试行三年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二是实行村民自治管理。 全县成立用水户协会 (或管水委员会)167个,选聘管水员265 名,负责各自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同时, 明确管水组织和村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各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协商制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水费收入主要用于管水员工资报酬及供水设施维护,并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情况。另外,各村将水费计收、运行管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全县村民自治管理的395 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已全部实现收费,方式有按月、按季、按年3 种,平均水价1.6 元/t。
以上5 种典型管理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贵州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百吨千人以下规模工程运行管理经验。 ①建立政府补贴的过渡机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破解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关键一招, 建议各级地方财政把饮水安全运行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对维修维护难度大、 水价高的工程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②落实工程管理员 (管水员) 确保每个工程都有人管是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的核心条件。 ③计量水费是实现工程“有钱管”的主要方式,同时还能促进节约用水、保护饮水设施。④引入市场化管理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最好办法,也是饮水安全管理问题的最佳模式。
中国水利2020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