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晋城市质量技术检验测试所,山西 晋城 048000)
随着1992年新颁布的国际标准版企业计量确认体系的实施,我国的企业计量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企业也开始重视计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确认。对此,必须配备专业的部门和人才,引入国内外企业的管理标准,结合行业内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合理应用计量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约束性,完善标准下的企业计量制度。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中,必须以国家计量相关部门出台的新思想指导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将质量管理原则引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管理模式,以顾客的要求、顾客满意度以及服务评价等作为指标,形成完整的计量管理体系。在进行企业的运作时,通过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计量和测量,了解设备是否可以满足预期用途,实现对所采购的设施设备的预估和判断,利用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控制,形成计量调整和过程控制的规范性要求。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计量工作的准确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招聘对应的政策宣导人员,及时向对接人普及新思想和新政策,做好材料汇报工作,且将内容上报给对应的领导,以至于能够不错过重要机会,做出正确预判。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中,要以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所收集的资料对调整设备进行科学计量,了解设施设备涉及的参数指标,在企业无法具备计量管控条件时利用外包服务对可利用资源整合,确保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最优化的选择路径判断。目前,已经有新发布的计量文件体系明确指出企业的“计量确认”的准确性概念,强调测量控制过程的适用性范围要求,需要企业中的各部门单位在进行测量时能够简要控制,实现对特殊行为的合理监控和特殊测量。在此期间,要根据实际需求将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逐步推上日程,在不同的企业制定后首先进入试运行状态,在长期的应用后,如果还存在问题可以有相关的人员完善和重新修订,以此避免一些不可处理的问题,实现最终结果的导向优化。
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在编制完成后,会进入一种试运行状态,为了进一步保证计量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实现计量管理体系等多种资源的配置和完善,可以针对预估问题进行纠正,达到最终目的。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是依靠组织机构之间相互协调以及反复修订所确立的,其在信息监管中必须依赖企业管理中的评审机制配合实现,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部分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主要由企业总公司的计量管理部门制定和确定,在制度制定和运行中,必须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其他科室的计量专员进行内容的宣传。在此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落到实处,将所制定出的文件下发,做好内容的长期性管理。由所制定出的部门对计量技术文件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可以自觉执行体系文件所含有的条例内容。
除此之外,对有特殊需求且执行难度大的计量管理文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工作重点推进,降低执行难度。在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管控中,要采用重点宣传、问题研讨等方式,对于涉及面广且有深度的计量管理体系,要重点重视,加强工作的推行力度,实现企业中不同部门对该项制度的重点落实。在此期间,还可以积极地组织部分专题推进研讨会促进企业运转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中,企业要在计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做好相对应的日常规范性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计量监督管理体系。由企业的计量管理部门的领导、计量科室领导以及计量专员组织成对应的计量监管小组,每季度对企业总公司涉及的部门或者子项目开展对应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专业网络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计量监管,积极落实对应的管控工作。对于监管小组在企业运作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和整改,使问题逐步归零化,实现对监督管理工作的日常整改,利用公司的局域网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通报,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推进计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项工作逐级落实下去,使得各级人员都知道有该项政策,且执行力满分。对于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要加入该项指标,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设定日常监管人员,从而实现最终结果导向的优化。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内部监管和审核,实现企业计量标准建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升企业计量工作效率,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做好内部评审人员选拔和培训。在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必须注意人员的变动情况,不断关注内部评审员的人员补充情况,从而提升内审队伍的完善,保持优质的内审员资源,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内审员进行培训,增加内审员的人员审核管理能力,针对性地做好内部审核管控计划,按照体系文件对人员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公司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的文件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及时对管理人员汇报对应的培训动向,结合体系文件中的落实情况,做好精心策划和条例编制,有计量管理部门作为二级监管人员,提升人员的最终管理成效。在此期间,由于企业的运营情况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的计量标准设定时还需要结合分公司或者子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现场调研,不可纸上谈兵,一味地界定好最终的条例,作出指标的下达。
(2)做好内部审核准备工作。为了提升内部审核资源的有效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外在的审核管控计划,召开内部的专题计划会议,使得参加审核的人员可以在审核前拿到对应的资料,结合专题会议评审以及个人评审的方式对审核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仔细准备。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审核检查表的编制,要求审核人员承担起审核任务的基本内容编制,应用操作性强的检查表。在此期间,要及时按照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进行现场情况审核,争取做到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作出正确的评价管理,对于审核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项及时记录,以便做好整体的整改工作。在审核工作中,要配备经验丰富且公平公正的管理人员,依据其实际的现场情况进行内容核定,多程序确定最终的结果。
(3)做好问题整改的跟踪。在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检查计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发现体系运行工作中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预防管控措施,改进和完善基础性的计量管理工作,做好针对性的计量管理方案的界定,推进问题整改的跟踪检查和验证,按照要求相关的主体单位进行整改,并填写对应的结果,以便专业人士进行核定,选择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最终的方案界定时,要规定一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成,提升最终的品质质量以及效果。
在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为了进一步确保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实行的科学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改进方向研究,实现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其中所涉及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评审等进行有效完善和修订,做好计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工作。在此期间,必须把握管理评审的机会,按照规定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内部的评审和监管,且评审间距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在此期间,还要注重管理评审的策划,确保通过评审对建立确认过程、测量过程进行完善。针对计量管理专员所提出的新问题以及策划方案要有专人进行复核审查,注重后续的管理评审工作的高效性,实现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整改和验证。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日常运行、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等各项工作进行分析,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促进该项体系的科学运行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