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0-01-20 04:17
治淮 2020年6期
关键词:界首市用水节水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水利局 23650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界首市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充分认识界首市水资源管理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对策。

一、界首市水资源管理问题

界首市地处皖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属于淮河流域的蚌洪区间北岸水资源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79.5mm,人均水资源量约391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5.4%,亩均水资源量217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6.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加之地表水污染严重,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中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效率有待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中水回用不足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界首市用水矛盾日趋紧张。

1.地表水污染严重

界首境内主要河流有沙颍河、泉河2 条,大中沟有万福沟等43 条。由于界首的产业结构特点,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点源、面源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有机物超标,不仅造成地表水污染,而且导致土壤污染。其中沙颍河2016 年1~8月目标考核断面满足III 类水质的只有3 个月,达标率37.5%,现状仍有8 个排污口直排,部分月份水质为IV~V 类,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其余万福沟、界亳河、曹田沟、界南河等主要大中沟受区域工业、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排等影响,达标的只有三条,其余水质均为劣V 类,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

2.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

浅层地下水上承降水与地表水补给,极易受地表水影响,水质不稳定,界首现有132 个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III 类水只占3.0%,其余水质类别在IV~V 类之间,超标项目有氟化物、锰、菌落总数、总硬度、大肠菌群、氯化物和硫酸盐。

3.中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

因严重污染导致有限的地表水资源丧失其使用功能,浅层地下水难以满足城市供水需要,中深层地下水成为主要供水水源。界首市现有中深层井152 眼,水质检测指标除氟含量超标1~2 倍,其余指标均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III 类水标准。界首城区自1980年开采中深层水,至1988年,开采区中心水位以每年2m 的速度下降;随着开采的继续,1991 年逐步开始开采300m 以上的深层水;时至今日,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550km2,部分地段中深层地下水超采系数高达1.99,超采严重。

4.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界首市主导产业为再生资源产业,用水量较大,且污染严重,现状万元GDP 用水量为50.7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1.7m3,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国内其他节水先进地区和城市相比,开发利用水平和用水效率仍有明显差距,有待提高。

5.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界首市四个工业园区中仅田营、光武建有污水处理厂,雨污没有分流,且设计能力偏低,现状处于超负荷运行,汛期污水直排。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2.5 万t)收纳范围不足,西城区管网尚未全覆盖,约30%的污水直排入河。颍南新区虽建有污水处理厂,但管网建设尚未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还未纳入规划和建设,集镇污水直接排入沟塘。

6.中水回用不足

界首市工业园区除食品、酿酒等行业用水水质要求较高,其余行业均可采用中水,但界首现状中水配套管网建设尚未完善,中水年回用量仅500 万m3,光武、田营、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直排入沟塘,中水回用不足,可利用空间较大。

7.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水资源的公益性,水费长期偏低,城乡居民尤其是高收入家庭在生活中节水意识不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城区老旧管网较多,漏损率约为15%,漏水情况严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护不规范,管网延伸、改造、损毁问题突出,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二、水资源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界首市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五水同治”的理念;二是要实行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的制度;三是要贯彻 “外调保障,水库接济,限采深层,用足地表,蓄补浅层,鼓励再生”的总体开发思路。具体相关对策措施如下:

1.强化管理,规范审批

开展现有自备井的管理工作,并建立档案,未经批准的及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对于管理不规范或超级别使用的深层井要依法封闭。

2.优化配置,多水并举

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过境水、后当地水,节水和中水回用并举”的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设,全力保障饮水安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行业优先使用再生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等项目,新增取水许可不予批准。

3.开源节流,节水优先

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市域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加强工业、城镇生活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体,对政府机关、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装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限期更换,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加快老旧管网改造,降低漏损率。

4.区域统筹,规范治理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启动颍南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做好专项规划,逐步实现新城区浅层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利用现有沟、塘、渠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

5.强化监测,保障安全

加强供水水源监测,并建立水源档案,同时设置地面沉降观测网络,进行环境地质观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动态。依法清理现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垃圾堆。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进行区域开发和其他建设活动。报废钻井、取水井应实施规范管理或封井回填。

6.分质供水,城乡一体

加快城东地表水厂、城北水厂建设进度,并在城南规划新建1 个饮用水水源地,增加备用水源,适应城市发展远期需求。实施分质供水、分层取水,做到优水优价,优质的中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和水质要求较高的生产用水水源,浅层地下水、中水作为洗涤、卫生、绿化等用水,各行业用水分管道供给,水价据水质而定。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整合城乡资源,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延伸服务,提高水费收缴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

7.调整结构,严格准入

认真落实《界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低端落后企业上马,认真落实新环评法,突出规划环评的主导作用,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

8.强化治污,全域覆盖

狠抓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改扩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加强集聚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严格依法监管企业排污。

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开展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扩建工程、颍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实施。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

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积极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地膜残留、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补齐短板,助推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

9.加大执法,从严监管

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对超标企业予以“黄牌”警告,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严控排污监测数据,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

10.“河长”先行,碧水蓝天

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定期对全市16 条主要河流22 个河段进行取样监测分析,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

猜你喜欢
界首市用水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界首市水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界首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体制机制现状及对策
安徽界首市农机补贴政策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