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霞
包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风险管理实际就是通过识别、评定、控制风险,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的一种管理活动。而对于化疗而言,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化疗中,因化疗药物有着比较大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化疗治疗期间,往往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而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防范与处置,不仅能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切实保障,而且还能维护工作安全,因而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1]。 有报道[2]指出,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需将预防作为基本着眼点,把那些潜在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优质的服务,增进护患和谐。该文于2018 年7 月—2019年1 月期间针对该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40 例,开展风险管理,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于2018 年1—6 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共计40 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最小年龄25 岁,最大65 岁,平均(37.4±5.1)岁。 另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1 月收治40 例患者为观察组,最小年龄25 岁,最大64 岁,平均(37.2±5.0)岁。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护士16 名,均为女性,最小年龄19 岁,最大40 岁,平均(27.4±5.0)岁。
对照组在化疗治疗期间,针对所出现的化疗风险,实施对症处理。观察组则围绕化疗方案,制定详细、实用的风险管理流程,识别并预防风险:(1)化疗风险管理流程。依次为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实施策略、评价效果。(2)制作风险评估表。对化疗期间所出现的护理风险及隐患进行全面收集,设计并制作风险评估表,内容囊括识别、分析、评价风险等环节。(3)调查护士对化疗风险的实际认知状况。如乳腺癌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具体的管理、解决办法及相关规范、制度内容。 (4)评估风险及管理措施。科室领导用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风险,且据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①对于护理人员。 依据护士掌握乳腺癌相关知识情况,对其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其预防风险方面的能力。②对于患者。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识别、分析风险,并对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展开深入评价,据此制定预防方案,强化其风险认知,并加强沟通、教育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此外,受手术影响,患侧上肢不适合开展静脉穿刺,非常容易发生药物外渗情况。对此,在进行化疗之前,评估患者血管,依据药物所造成刺激的实际程度,有目的、针对性地对穿刺血管进行选择;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还需强化巡视工作,预防可能出现的药物外渗情况。 ③控制风险。 即刻处理所发生的风险,预防风险扩大。分析风险源泉,对其所致损失进行定性,做好质量跟踪,持续改进。(5)强化风险管控制度建设。医院可根据各科室情况,制定风险管理责任机制,将工作细节划归个人,强化监督与引导,做好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以及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操作,以此达到预防或减少风险发生的目的。比如科室可依据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特点、病情程度及治疗要求,深入剖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防控机制,逐一且严格落实,消除围绕患者的风险,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①对比两组投诉、护理缺陷情况。 护理缺陷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中所规定内容实施定性。投诉以患者投诉至护理部或护士长的事件为基准。 ②护理风险。 在化疗治疗后,对两组肢体、血管、皮肤等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化疗药物外渗、静脉栓塞、静脉炎等情况发生。③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就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定。 总分100 分,≥85 分即为满意。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投诉1 次,投诉率为2.50%;护理缺陷1 次,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9 次(22.50%)、8 次(20.0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5.620,P<0.05)。
观察组静脉栓塞0 例(0.00%),静脉炎2 例(5.00%),化疗药物外渗1 例(2.50%);对照组静脉栓塞5 例(12.50%)、静脉炎11 例(27.50%)、化疗药物外渗9 例(22.5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3,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乳腺癌为一种对广大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肿瘤疾病。现阶段,在根治术后,联合放化疗是对此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但化疗药物虽然抗癌作用突出,但在实际操作中,稍有疏忽,或管理不当,便会引发各种风险[3-4]。另外,外加化疗药物细胞毒性作用强,易损伤静脉[5]。伴随人们在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观念上的日渐增强,医护人员所需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要想最大程度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医护人员需要始终秉持高度化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还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化、实时性的观察,预防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5-7]。所以,在乳腺癌术后化疗,除了要求医护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外, 还对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且更加严格的要求,管理工作已经从之前单纯性的疾病护理基础性管理,开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化、优质化、系统化管理转变[8-9]。针对风险管理而言,其作为一种针对护理工作的基础性管理模式,能够准确识别已出现或处于隐藏状态的风险,并且还能对其进行详细评价与处理,因而能够最大程度消除工作过程的风险,减少这些风险对患者甚至医院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0-12]。
为了能够对风险隐患进行有效防范,为管理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提供切实保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该文在乳腺癌化疗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流程,且识别与分析化疗中所存在的风险,评估护士化疗风险意识,对风险环节进行准确、全面识别,并做好风险防范的识别培训,强化护士风险认知,最大程度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13-14]。从该文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对症处理),而投诉、护理缺陷也同样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管理的开展,能够使护士风险意识得到增强,并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基本意识;因而能减少缺陷、投诉及风险的发生,满足患者治疗服务需要,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能显著。另外,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干预内容,其能够围绕管理工作中易发生的缺陷、风险的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处理,消除不足与弊端,获得更安全的治疗环境[15-16]。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化疗中,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强化护士的风险防控意识,而且还能加强医院层面的风险管控效果,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因而能使患者在化疗期间获得更加安全且优质的治疗环境,为其治疗安全提供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