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成 唐山市审计局
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对本企业及所属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企业完善治理、最终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经济活动。
传统审计的审计方式烦琐且详细,财务活动是审计的关注重点,以合规性审计为导向,需要庞大的人力去检查各项经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审计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为了强调审计的重点,产生了风险导向审计,其审计重点是企业中主要的经济活动,不只是一般的经济业务。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从单一的审查中区别出来,重点放在了组织的整体业务框架上,能够注意到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威胁的各种风险。这是内部审计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企业的运营模式的变化以及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巨大改革。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要依据内审工作的实质要求,首先是审计立项与授权,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准备。明确要审计的内容之后,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可以开始初步调查,进行分析性程序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还有详细审查。然后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出具对企业的审计报告。还要对企业进行后续审计,最后对企业进行审计评价,做好审计档案。
审计部门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前,应及时征求纪检监察及巡视巡察部门意见,征询需要审计重点关注和查证的单位和事项,将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重点。纪检监察、巡察部门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或确定巡察对象时,视情听取审计部门意见建议,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两个部门要各自明确专人负责沟通协调,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视情通报不涉密的重点工作。同时,通过干部联系工作会议等形式加强联系交流,构建起巡审联动监督长效机制,提升监督同向合力。
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要加强成果共享。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部门分别将被监督单位的巡察反馈意见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涉及领导干部的有关审计专报及被监督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各自监督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检查内容。纪检监察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依法依纪受理审计移送事项并及时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通过聚焦审计监督职能与纪检监察监督职能,在成果运用上下功夫,成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我国政府审计不具备对违法国有企业的处理和执行权。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无法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因此,我国政府审计相关法律需要被完善,给予政府审计更大的法律权限,使政府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惩治腐败行为。
在单位业务活动中,内部审计部门扮演一个风险控制顾问角色,不再仅仅指出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防范风险发生的解决方案,推动业务向前发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财务监督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评价资金运用是否有效率和资金使用效果,是否取得了预期效益,是否经得起后续评估。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对单位(系统)内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资金运用、重要的人事任免等进行决策审计跟踪时,加强对决策层及管理层进行审计评价和审计控制,对管理层进行决策风险管理,指出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决策措施、业务行为有效性和风险点,对风险进行及时评估,提出报告及整改建议,是避免其他业务部门陷入违规违纪的保护神。发挥内部审计管理职能,更好地在单位(系统)内实现增值绩效目标,贯彻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开展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意味着在单位(系统)内除了对主要部门、重点资金、关键业务审计外,还要对领导决策过程、执行上级政策等列入内部审计管理范围。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接受上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着力点,不再单纯地核财务数据,查行政行为,审业务结果,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站位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考虑问题产生根源、背景等深层次原因,结合有关规章制度,找准、用好尺度,准确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给出可靠建议,对单位(系统)内的各项工作主动作为,杠起审计管理责任。
管理的基础是能够对风险事件进行具体和全面的识别。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有效信息能够进行调查分析,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要素要有确定的认知,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建立风险意识并自觉进行风险审计。风险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可和评估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提出建议和相关解决方法,以将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通常包括处理、规避、转移以及接受风险的四种方法。还应当对风险进行追踪管理,在对企业各个业务部门进行审计后,要及时向企业领导层提交审计报告,详细解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计划。对于可能性很大的风险和造成后果很严重的风险项目,应当实施后续审计。如果发现采取措施后的效果仍旧不理想,应该快速调查出原因,及时解决。
内部审计发挥管理职能,更好地履行“医未病之病,医欲病之病,医已病之病”的审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