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树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机务分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现阶段,我国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电力机车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从而保障电力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通过对电力机车进行检修,并可以对机车运行过程中的早期故障进行预报处理,这样工作人员便可以及时地针对早期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减少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此外,对电力机车进行检修还有效地促进了电力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和运行性能。目前,各国的铁路都在积极地开展电力机车的检修业务,同时,随着我国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故障诊断技术在电力机车车辆检修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电力机车是路上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之一,电力机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会沿着专门铺设的轨道进行运行,其主要的动力来源来自于电源,电力机车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运送货物也可以输送旅客,因此,电力汽车通常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客运机车和货运机车。由于电力机车在应用过程中的用途、目的和运输条件大体相同,这也就导致了电力机车的基本构造似乎一样,基本上都是由车体部位、车体骨架、走行部位、车钩缓冲装置、车辆自动装置和车辆内部设备组成。
我国的电力机车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改变,从20 世纪80 年代主要以重载运输的单元电力机车逐渐的发展到现在的含有空调、时速达到160 千米每小时、双层、双壳等特点的现代化机车。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这些现代化的电力机车,我国对其载重、提速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也更为严苛,所以,加强电力机车的检修业务在我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电力机车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机车内部所使用的零部件会逐渐随着里程数的增加,从而发生磨耗、腐蚀和损伤的状况。因此,为了确保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延长电力机车的使用寿命,工作人员必须定时定期地对电力机车车辆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
目前,我国对电力机车车辆的检修制度主要有以下两种,第1 种是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第2 种是按车辆技术状态修理制度。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零部件损伤情况及损伤规律进行了解,然后,确定电力机车的使用年限,再通过电力机车的基本使用情况确定合理的检修循环结构和检修周期,通过这样的措施,就可以让电力机车中的内部零件在工作过程中还未达到损伤级别就可以及时地进行修复。
按车辆状态技术状态修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力机车内部设备的工作生命周期进行了解,然后,再根据电力机车内部的运行设备正常的状态值来监测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参数,如果电力机车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参数与正常参数一致,那么,工作人员就不必对电力机车进行检修。但是,如果电力机车的运行参数超过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正常临界值,那么,工作人员就应该根据相应的流程对该设备进行检修,在设备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后才可以投入正常的使用中。同时,在检修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力机车寿命可以达到最大值,还需要对电力机车内部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
对电力机车车辆进行定期的检修过程,主要是指对运营过程中的电力机车每隔一定时间都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工作。通过对机车进行定期的检修工作,就可以有计划地恢复车辆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可以确保汽车在到达下一个检修日期前,不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重大的功能故障。通常,电力客运机车的定期检修工序分为厂修、段修和辅修三种,而电力货运机车的定期检修工序分为厂修、段修、轴检和辅修四种。
在定期检查中的厂修工作中主要是对电力机车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彻底的排除,同时,还会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改装工作,以确保电力机车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厂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电力机车的基本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在修理后可以达到全新的水平。
在定期检查中段修工作主要是对电力机车进行分段排查和重点分析,工作人员需要对车辆的行走部、车钩缓冲装置和自动装置等零部件进行重点检查,排除车辆中可能隐藏的故障,同时对机车运行过程中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对具有磨损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段修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性能,从而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在定期检查中,辅修工作主要是对电力机车的制动装置和轴箱油轮装置进行故障排除和日常维护,对机车的其他部位只是进行辅助性的修理。
在定期检查中,轴检过程同辅修要求相同,只是对电力机车的轴箱油润装置进行重点检查,对机车其他部位只是进行辅助性的修理。一般摘车轴检工作在站修线内进行,不摘车轴检工作在列车中直接进行。
电力机车车辆进行日常维修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证机车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使用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机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电力货运机车在日常维修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技术检查和故障维修。在技术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货运机车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在发现重大故障后,就需要及时进行摘车处理,然后,将出现故障的车辆送到专用的临时检修站和站修所中进行故障修理。如果只是轻微故障,那么,就不必进行摘车处理,直接在站台上就可以完成修理工作。
电力客运机车在日常维修的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在车辆到达终点站后和驶离初始站前,对车辆的车底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对机车内部的准备库进行技术检查,客运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列检所负责技术检查。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发生重大设备故障,一般都不必进行摘车修理。
电力机车车辆的检修标准主要是指车辆的检修限度,同时,该标准也是保障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机车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车辆的零部件进行损伤程度排查,来判断机车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的损耗程度是否可以继续使用。通常,工作人员会通过检修限度对零部件进行损耗程度判断,检修限度标准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尺寸和数值进行表示,这主要是源于车辆零部件的损伤情况,例如,磨损现象、腐蚀现象、擦伤现象、变形现象、裂纹现象等,都可以通过尺寸的变化进行体现。
此外,电力机车车辆检修过程中的车辆检修限度还可以根据机车的使用场合划分为运用限度和中间限度。运用限度也通常被人们称为最大限度或是列检限度,这主要是指电力机车车辆的零部件损伤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损伤值,工作人员必须对零部件进行更换。中间限度是指电力机车在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对检修限度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对电力机车的工作条件、损伤规律、工作状态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一个合适的检修限度。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对于电力机车的维修过程中,已经逐渐地引入了RCM 的维修制度。但是,我国在电力机车车辆的维修过程中,目前,所使用的维修方案仍然是计划预防的大框架方案,这种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整车和大部件按照一定里程进行不同等级的维修。在我国电力机车维修过程中,我国工作人员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将电力机车车辆计划预防维修体系的体制建立得相当成熟,可以在维修过程中,根据电力机车的车辆特点实施分层次的维修过程。在进行计划预防维修的大框架下,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不必对机车进行大拆大卸,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机车的运行履历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必要的检测,就可以诊断电力机车的设备是否需要更换或是修理。
近20 余年来,我国在电力机车的铁路建设和电力机车车辆检修和创新的过程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发研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力机车检修诊断设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电力机车的检修诊断设备发现汽车故障率和故障的判断正确率并不可以达到100%的理想效果,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还需要现场专家进行实地的勘察并根据机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故障的排除。所以,我国未来在电力机车车辆检修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统一的计划管理检修业务,提高电力机车的诊断技术和诊断的精确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电力机车应用检修软件的开发。相关部门还需要继续加速和完善电力机车车辆维修系统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对电力机车统筹部门建设相应的机务段局域网和中央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将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电力机车的运行状况。除此之外,还需要开发维修管理的应用软件和计算机定制维修计划,将电力机车的车辆维修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给我国铁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目前,我国在电力机车研制过程中的产品,有高档双壳旅游电力客运机车、多用途电力双层客运机车、轻轨电力机车、有轨电力机车等,各种类型的电力汽车在市场上的投入使用,已经成为我国运输行业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现阶段对电力机车的维修业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必然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