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素质研究

2020-01-19 17:10张德福路晓鸽李铭娜王文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素质思政学科

张德福,路晓鸽,李铭娜,王文福

(黑龙江工程学院 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也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即学科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政治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当前学科教师的素质与上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学科教师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思政对学科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指教师在自身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学术学风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教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的基础。由于高校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单单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师自身素质也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好道德的榜样。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群体,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如果高校教师自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一致、道德规范,就无法让学生信服,也就达不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学生不仅无法信服教师,也无法信服学校。所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尤其重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道德基础。只有学科教师自身素质达标,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能使课程思政顺利开展下去,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协调一致的目标。

(二)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

1.具备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行者,只有具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才能展开课程思政的行动。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各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与实际教学中政治教育只由政治教师施教的现象截然不同。高校学科教师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主要决定者,因此,学科教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如果学科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就无法发挥学科中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立德树人也就无从谈起。

2.掌握必要的思政理论

实践要以理论为指导,理论是实践的先行者。思政课程体系繁杂庞大,涉及多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学科教师要想开展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必须掌握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学科教师只有掌握好思想理论知识,才能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找到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准确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专业学科知识达成共鸣。同时,学科教师要将思想政治元素和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有效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励学生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成人成才,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三)具备一定的思政教学能力

1.具备课程思政的发掘和融合能力

第一,挖掘学科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能力,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的一项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赫尔巴特说过“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只有挖掘出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整体育人的价值本源,避免思政教学与通识教育、学科教学互不融合,才能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将课程思政的教学与本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高校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另一项基本教育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筑牢“信仰、价值与精神”根基,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就要求学科教师要具备将课程思政的教学与本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不但要对课程思政的共通理论进行研习,而且要对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可运用推广的理论体系,解决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培养方案、师生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3]同时,还要阐释明课程思政理念和观点,让所有授课教师在思想上建立课程思政理念,将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主要精神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党和国家的政治、文化精神,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目标。

2.具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第一,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课程性质不同、教师的个人能力不同,各学科课程知识所需要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各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工作的性质、岗位也千差万别。所以,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是不适用的,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应该根据各学科的自身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新时代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根本遵循。[4]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如果教师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讲解、灌输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就无法发挥课程思政的真正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为学生呈现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政治高度和自身素质。

二、学科教师素质与课程思政要求的差距

(一)自身道德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少数高校教师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大环境,导致其自身的道德素养、理想信念、学术学风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最近,高校教师因学术造假、道德败坏而被爆出的新闻层出不穷,一时成为热议的话题,也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这表明一些高校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还无法达到课程思政背景下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更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的标准相差甚远。

(二)政治素养有待增强

1.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薄弱

传统的教学方式分工明确,学科教师负责专业课教授,思政教师负责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学模式致使一些学科教师形成定势思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思政教师和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好专业知识。学科教师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分裂开来,自然也就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

2.思政理论掌握不充足

课程思政背景下要求学科教师要充分学习、掌握思政理论。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高校学科教师倾向于功利主义,只关注本专业的变革与发展,以便完成自我的科研任务,并不注意学习党的理论,对国情民情关注甚少,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研究热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政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只是略知皮毛。

(三)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1.学科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能力不足

一方面,学科教师挖掘出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第一步。但由于各学科体系不尽相同,以及思政课程体系的特殊性,要挖掘出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必须充分分析学科课程的整体目标、教学内容等,从中提炼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思政元素。然而,一些高校教师即使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但由于能力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学科教师能够挖掘出学科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但如何将其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合,也是学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科教师无法真正将两者有机融合,一般只是生搬硬套,在学科教学中生硬地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

2.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方法方面,受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学科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学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管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只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表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学科教师素质的对策

(一)自身道德素质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这一指示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在树立学科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观中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引导学科教师主动学习,加强自我素质的修炼,注重个人知识、人文素养、思想信念、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第二,改革高校评价与激励体制,将育人成绩、个人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纳入教师个人评价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等单一项目。同时对于教师的个人修养给予适当奖惩,激励学科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价值观。第三,从青年教师抓起,对青年教师的素质、生活作风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给予公平的教师资格评定,对素质不达标者必要时取消其教师资格,严格把控青年教师的入职资格。

(二)政治素养方面

1.加强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

转变观念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一步,高校应当担负起为学科教师普及课程思政知识的责任。首先,高校应针对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问题对学科教师展开专业的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指导让学科教师明白课程思政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培训学习,使学科教师明白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政”的协调共进,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工作,而不只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最后,学科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学习党的课程思政精神,努力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积极实现育人观念的自我转变。

2.提高学科教师思政理论水平

要提高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学科教师自身要提高学习思政理论的意识,积极寻求多种渠道学习思政理论,学习我党不断更新的政治理论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第二,高校应为学科教师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帮助学科教师随时随地都有途径进行思政理论的学习,促进学科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例如,定期举行研讨会议,开通专用网络平台,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安装电子阅报机等供学科教师学习使用。第三,通过对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的理论培训,继续深化学科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三)教学能力方面

1.构建思政教师与学科教师沟通的合理机制

为了提高学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发掘和融合能力,构建思政教师与学科教师沟通的合理机制是极其有效的途径。

第一,打破管理界限,实行统一管理。在高校,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往往隶属于不同的学院,在管理上互不干扰、互不沟通,造成了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科教师互不交流的局面。所以打破管理界限,实行统一管理,是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统一管理,才能给思政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交流提供机会,方便双方交流经验、共同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第二,建立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各自的优势,即思政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而学科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充分利用思政教师扎实的思政理论功底,帮助学科教师学习挖掘学科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方法。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切实提高学科教师将课程思政中的家国情怀、工作态度、理想信念等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落实教书与育人协同共进的目标。

2.积极创新,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第一,学科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学习先进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学习与借鉴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强化“课程思政”的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和思想动态,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心理与情感上达到一致,进而催发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

第二,高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帮助学科教师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政治动态,把握好思政教学的大方向。同时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训,使学科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例如:课前,教师可以把课程所包含的思政文字、视频、案例、问题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接触到课堂将要学习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或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6]

猜你喜欢
素质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超学科”来啦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