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林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作为一支重要的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切实发挥好这支队伍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使辅导员成为大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必须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教师标准,把“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作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具有扎实的学识是基础。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潭水”,而且是常换常新的一潭“长流水”。辅导员要积极面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既要努力提升自身学识水平,又要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刻保有理论、知识、技能的源头活水。
加强理论武装,强化价值引领。辅导员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而要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必须加强理论武装,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念。有学者指出,辅导员岗位自设立以来,一直担当学生“政治领路人”的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政治思想领航者,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1]。也就是说,辅导员不能只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因此,辅导员必须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领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精通职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指出,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学习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为主的职业知识。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达到专业化建设水平,必须系统掌握并不断精通这些职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这些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才能获得。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掌握科学方法,优化工作路径。古人讲,论事易、做事难,做事易、成事难。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光有愿望和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懂得按规律办事。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事情繁多,千头万绪,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方法,优化工作路径,而是经常忙碌于日常事务性工作,那么很难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有效化,也很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辅导员必须通过书本学习、典型经验学习、工作实践体验等方式不断学习管理方式方法,掌握学生工作的原理,洞察学生工作的规律,善于“弹钢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统揽全面,又突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坚持以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有效的工作举措来推动学风建设,以多样的学生活动来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局面。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辅导员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等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育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性想法,以促进学生全面良好发展;就要主动思考、大胆作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活动方式,积极开创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之魂。
创新工作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视野、交际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既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辅导员首先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符合现代教育学的客观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学生将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获取能力、工作应对能力和思维决策能力。因此,辅导员必须根据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发展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力、和谐发展力、持续发展力”为重点,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发展性服务,提高学生成长、发展质量。
创新工作模式。高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主要是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学生往往被看成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要求学生自下而上地服从、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性关注不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才培养方式和学生主体需要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群体需求和个人思想行为日益多样化。有学者认为,在新时代复杂语境中,辅导员话语体系面临四种困境,即“情感性话语对宣传式话语的消解、平等式话语对权威式话语的消解、大众式话语对精英式话语的消解、互动式话语对控制式话语的消解”[2]。学生主体和话语体系的变化,意味着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意味着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手段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做出相应改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导向,适时做出改变,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促进发展”转型,从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和学生今后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采取突出学生成长目标、健全服务机制平台、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规范服务制度保障等有效措施,积极构建新型学生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创新活动形式。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培养学生、锻炼学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不断创新和丰富学生活动形式。教育部思政司原副司长刘贵芹曾经指出:“一定要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一定要读懂我们的工作对象,读懂‘80后’‘90后’大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到他们的心坎里”。因此,辅导员在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时代的特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一定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根据他们的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一定要结合院系和专业的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凸现。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希望能够得到辅导员的科学指导;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等方面,需要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并给予相应指导;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员给予心康理健教育和咨询指导服务;部分因家庭经济不好而造成上学有困难的学生,也需要学校和辅导员进行扎实有效的帮扶;等等。因此,辅导员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成为服务学生的专家能手。由此,服务型也就成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之要义,或者说成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学者指出,学生“对校园生活环境、学习、交往、精神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已经成为学校能否获得学生信赖和支持的重要因素”[3]。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机制不畅、服务平台缺失、服务能力不强,学生工作就很难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因此,辅导员必须增强“服务育人”意识,强化服务职能,以健全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做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相互糅合、相互渗透。辅导员通过真情关注、用心服务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健全服务机制。科学、健全、有效的服务机制是实现服务育人的一项重要措施。辅导员要建立健全正面引导机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养成教育等,密切师生关系,沟通相互感情,引导青年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为学生全面发展导航。要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机制,以民主、平等、开放、互动的方式,加强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动态与诉求,并对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要健全完善多元激励机制,在评奖、评优、入党、资助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审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评奖评优制度的激励、导向功能,激励、引导学生争先创优、科学成才。要建立健全学生困难问题的快速处理反馈机制,对学校存在的制约学生成长发展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困难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处理结果。
搭建服务平台。辅导员要把“满足于学生需求,服务于学生成才”作为搭建服务平台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学生学习与发展为导向,辅导员要努力搭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习活动、创新创业、职业规划、就业、扶贫帮困、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等服务平台,开展针对性服务,特别是要对“差生”甚至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服务。在服务平台的建设上,辅导员要做好每个平台功能的顶层设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做到服务项目清晰、服务程序规范、服务路径便捷、服务运行有效,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提高服务能力。辅导员是诸多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要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性、指导性服务能力;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学生成长需求服务,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给予学生专业化、科学化、有效性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推动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育深起来、管理活起来、服务好起来,真正提高专业化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