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亮 , 王泽璇 ,颛静莉
(1.河北大学 中医学院;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保定 07100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闪耀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光芒,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解决新时代社会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共建共享美丽乡村,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现实来看,目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弱项,问题的矛盾和焦点往往都指向了匮乏的农村治理。因此,实现行之有效的农村治理,夯实农村管理的基础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管理是国家管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村干部的素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地振兴的步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过不同的村庄,有的村庄道路平整,路边绿化和管理十分规范,而同一条县级公路,某些村的路面却脏乱不堪,甚至经常堆放杂草或其他物品。可想而知,这与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意识密切相关。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富强文明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干部的继续教育成为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
从我国村干部队伍整体情况来看,村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观,创富为民、带富惠民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总体状况趋于良好。但伴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养水平仍然存在着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失衡的问题。部分村干部学习时间较少,知识积累欠缺,对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不足;少数村干部作风粗暴、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没有真正把最广大群众的期盼放在第一位,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优化,以上种种情况都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背道而驰,成为了服务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因此,加强基层村干部继续教育,通过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群众政治角色意识,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信心,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有致富能力、能化解矛盾、有战略意识和全局思维的实干带头人,使他们切实成为卓有建树、群众信服的农村工作“领头雁”显得尤为迫切紧要。
目前,村干部的素质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还不能完全匹配。以保定市易县某村为例,全村大概有800人,其中有32人为党员,绝大多数为男性。党员的年龄偏高,除了新加入的几名党员是25岁。学员大多数都是60岁左右,平均年龄55岁。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新加入的几名党员为高中文化水平,其他大部分为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是小学文化水平。党组织基本涣散,定期的学习活动难以开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工作更无从论及,只有在选举的时候党员才会亲自上门。党员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低,女性党员就更少了。党员对农村党建重视不够,党员的推荐往往受家族势力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党员政治积极性下降,集体活动开展困难。
石家庄市行唐县某村的情况也是如此。全村共有党员62人,从文化结构上看,大多数党员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少数党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时,从年龄结构上看,大多数人已经超过60岁。村里的年轻人对党的思想认识淡薄,认识深度远远不够,精神层面极度匮乏。有相当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向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倾斜,满足现状、故步自封。农业从业群体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继续从事农业劳动,急需培养专业化人才。这就需要完善农村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力量凝聚到脱贫致富的实践中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各项事业的新发展。[1]
村虽然是自治组织,但同时又是国家政治体制中的一环,村干部是农民,同时也肩负着管理职能。村干部要完成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就应该时刻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想法、倾听群众声音,代表农民的意愿,站在村民的立场上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农村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基础设施薄弱,集中学习不便。村的路虽然修通了,但质量较差,道路狭窄导致来往车辆行驶困难,很多丘陵地区急弯很多,存在安全隐患,道路老化无人维修,道路管理经验欠缺,拥堵问题日渐凸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网络通讯问题时常发生。多数学校教育资金匮乏、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短缺;城乡公交较少,公共车辆运营不规范。加之,农村基础设施短缺,就业条件差,多数农民去往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实施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现实基础问题的困扰,使得村干部很难塌下心来接受继续教育。同时,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不适应长时间集中学习。只有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才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进而促进村干部接受继续教育。
第二,对责任与权利的认识不到位。一直以来,乡村干部往往被认为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状态闲散、责任小。然而,现在他们作为政府管理的一个层级,承接着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任何工作的具体实施都需要村干部来落实,从化解重大风险到扶贫攻坚,再到环境卫生整治都需要村干部亲力亲为,是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关键的管理层级。新时代赋予村干部新的使命,要求新的担当和作为。
基层村干部身上有中央、省、市、县各个管理部门赋予的任务和职责,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国家形象的基层代言人。乡村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当他们与普通群众打交道时,这些基层的工作人员,既要具有高层管理者的智慧,顾全大局,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常怀一颗为群众服务的热心。乡村工作人员从事大量统计报表、材料撰写、财务法律、心理辅导、行政管理等繁杂和重复性的工作,需要工作者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无形中考验着乡村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精神和身体素质。国家高层管理部门可合理科学的规划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分工,最大限度减轻乡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基层任务变的更加简洁便利,为村干部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当前,乡镇政府要完成的多数任务,比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国防动员等工作都需要村干部参与其中。村干部既要在脱贫攻坚、征地拆迁、大气污染防治、重大危险防范等工作中攻坚克难,又要往返村间,深入群众在民事纠纷、夫妻吵架、邻里琐事上化解矛盾,让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化,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绝大多数村干部往往被上级政府赋予过多的乡镇干部的职责,替代乡镇工作人员从事大量的行政工作和事务性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村干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让本来学历层次就不高的村干部无法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
第四,村干部待遇低,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村干部工资福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其收入仍不足以使其专职村级事务管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各乡镇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确定依据、标准、考核形式和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当前,村干部管理越来越规范,常常需要值班、坐班,工资水平与工作任务量难以完全匹配。这就迫使大量的村干部不得不从事农业、畜牧业等副业,农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大大降低。农村的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大学毕业后多数选择留在城市生活,严重影响农村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任务多,工资待遇少,村干部不可避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力不足。[2]
村干部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时间,由于长期从事具体工作,也存在着学习不系统、不及时和不到位的问题,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根据当前的情况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加学历提升的模式,提升村干部素质。比如,开设村干部成人大专班对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通过教政策、长知识、学科技、指路子、转作风等方面的提升,提高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无论教育方式如何开展,村干部素养水平的提高对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不断推进村干部继续教育向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一,创新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在村干部继续教育管理的制度层面,学习培训通知可以通过教育部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下发。在教育管理和考核管理体制上,要根据新时代农村农业建设和新形势下社会技术人才的需要与传统学历教育区别开来,要根据基层村干部继续教育的现实状况设定出切合实际的培训学习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学习方法,促进村干部继续教育向多元化、全方位程度迈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逐步改善村干部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够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余,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到轻轻松松生活,安安心心学习。
第二,革新继续教育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村干部队伍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办事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建立乡村振兴发展咨询专家团队,及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咨询服务。彻底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将“等、要、靠”思想,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找准市场、进入市场;村干部要紧密结合实际,下决心改变各种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摆脱怕变、怕困难的不恰当思想,实现思想的革新和跨越。实践证明,村干部具有鲜明的改革创新意识,具有力争上游、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开拓新视野,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第三,继续教育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已经明确,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其现实工作的需要,呈现出实用性的特征。农村发展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因此,培训方应该在深入开展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村干部的实际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因地施教、因需施教。例如,可咨询具备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或者参考以往继续教育的成功案例来共同制订教学内容。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村干部的继续教育课程要根据实际需求涵盖工作实务、基础知识、乡土文化、实用技术、政治素养、法律法规、形势政策、热点问题等内容,这些课程贴近村干部日常生活又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又精辟实用,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继续教育要适当安排实地的调查研究。继续教育培训可以组织村干部对优秀村落、农业示范基地、乡村生态旅游示范项目、知名村企、廉政建设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可以使村干部学员有更好的切身体验和深刻的认识,推动他们把课堂理论所学与实践需要紧密融合,真正实现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有序发展。
农村干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村干部的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程度。要解决村干部队伍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从创新管理、转变观念、遵循实用性、进行实地考察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完善村干部队伍继续教育的政策体系,有效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