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品物资会计采购及库存管理分析

2020-01-19 14:01:34张婷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库存物资药品

张婷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药品管理属于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质量与医疗水平息息相关。药品质量受会计采购、库存管理两项因素影响,如若内控管理不到位、管理会计缺失等,很容易导致药品堆积或浪费,进而影响院内资金利用。对此,应健全内控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产业链模式,由此提高采购质量与库存管理效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益。

一、药品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现状

在以往的药物采购与库存管理中,以财务会计为主,针对货币信息进行管理。但当前医院内外环境日益复杂,会计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物资采购与存管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对医院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物资采购与存管现状不够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采购内控不到位

当前医院经营管理中内控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可对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实施动态监控,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因医院涉及部门众多、人员复杂,许多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在药品采购方面,程序繁杂,需要多个部门紧密配合完成,如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产生蝴蝶效应,造成资源与资金浪费。内控问题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控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虽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但因岗位责任和监管职责尚未落实,进而影响管理效果;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思维落后,在以往会计采购中,一般以货币为主要信息,风险管控力度不足,内控措施常常难以贯彻执行,进而影响医院发展。

(二)管理会计缺失

药物采购工作十分复杂,要想确保收支预算科学合理,势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数字管理平台,将采购与库存管理结合起来,使药物得到分类管理,实现电子化盘点与对账目标,物资采购与实际需求相符,通过动态管理避免药品堆积现象产生。但事实上,当前物资采购普遍存在管理会计缺失情况,采购模式单一落后,采购效率低下,与医院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药品采购与存管工作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但是,当前院内部分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这与医院和员工自身有一定关联。在医院方面,部分医院尚未制定完善的人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等,使会计和存管人员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容易对医院产生消极情绪,增加人才队伍流动性。在会计与管理人员方面,部分员工缺少学习精神,对待工作不够热情,未能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不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1]。

二、药品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有效措施

根据上文可知,当前药物采购与存管工作现状不够乐观,应针对采购内控、管理会计以及人员素养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健全内控机制、实施产业链模式、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实现相关部门信息交流共享,确保采购流程科学有序,采购质量与库存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一)健全内控机制,提高采购效率

首先,在采购前期应制定科学高效的计划,并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分析,再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保障药品与现实需求相符,具备采购价值。如若采购计划十分可行,不但会增加医院经济效益,还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在可行性分析中,还应兼顾药品实用性与前沿性,判断其作用和价值能否充分发挥,还要综合分析其价格、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等等。

其次,健全内控相关机制。药品采购不但由采购部门负责,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且与院内诸多部门有所关联。因此,应贯彻落实内控制度,结合具体情况,完善采购与审计制度,使内控监管工作得到切实保障。在日常采购中,员工可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与供货商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调整采购计划,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为医院节约更多成本。

最后,加强采购结算审计工作,应审计药物采购的原始凭证,如发票、入库票据等等,保障其真实可靠;还应对采购全过程进行审计,对比采购申请与最终结算是否存在差异;还应重视药品类型、数量等审计,确保与实际需要相符;对票据连续性、出入库信息、采购资金与实际支出的对应性进行审核,从而确保采购工作规范合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创新经营模式,加强库存管理

针对当前部分医院存在的管理会计缺失情况,应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树立先进的管理会计思维,构建产业链经营模式,强化库存内控,在新型业务形式下促进库存管理效率提升。

(1)树立正确管理会计思维。管理会计针对院内人、物、财与经营活动制定方案,并监控落实,对信息技术具有较大依赖。对此,应树立先进的管理会计思维,要求采购者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通过信息采集、对比、分析等方式,寻找最佳采购模式。作为医院管理者,应为采购部门配置智能化设备,借助软件系统调节各部门的采购计划,上报给财务部门后确定具体业务,实现智能化采购;为了确保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可构建院内局域网,实现部门间有效交流,使采购、财务、库房以及人力等部门协调起来,发挥合力高效完成采购、存管工作;

(2)实施产业链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还应借助网络渠道与供货商保持联系,货比三家,采购性价比最高的药物,以此降低采购成本;医院可将供货商、物流企业联合起来,与自身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构建紧密的产业链,这样便可使信息在链中流动,当某个环节改变时,医院可立即获取信息,及时制定最优政策,保障物资采购与存储合理,以免出现积压情况,提高库房利用率。在该模式中,应充分发挥医院专业性,由专业采购者把关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强化库存内控。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妇产医院逐渐实施“医药分家”现象。在此背景下,库存管理应将“部分库存清零”思想引入其中,使B类药品能够持续周转,并借鉴供应链采购理念,与药品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使库存压力转移到供应商侧。在该理念下,对库存上下线实时修订,使内控效果得到切实保障。此外,库存管理还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管理信息化程度提升,真正实现信息共享[2]。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采购质量

当前,部分医院采购与存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影响采购与管理质量提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者素养成为大势所趋,具体措施为:一方面,医院应通过考核选拔出优秀员工,为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使员工理论体系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求医院与会计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制定并完善相关培训机制、招聘机制与考核奖惩机制等等,为采购与存管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例如,招聘机制的完善方面,应把好招聘质量关,根据当前药物采购与存管需求制定招聘方案,提高对从业者的要求,引导其养成爱学习、爱交流的习惯,为高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此外,还应重视医德的培养,明确职业道德准则,确保用药合理,在减少患者经济压力的同时,保障药物与患者相适配,以此减少资源浪费,将药物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降低物资存储成本,员工可学习药品分类管理法,将院内药品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代表金额大,种类少的药品;B类为金额一般,种类多;C类为金额较小,种类多;三者的金额比例为0.7:0.2:0.1,种类数量比例为:0.1:0.2:0.7。在药品存储管理方面,可针对前两类药品实施分类管理,C类药品实施灵活管理。在存储周期设定时,应加快药品周转速率,缩短存储时间,由此节约成本,加速资金回笼。因此,会计部门应充分掌握存储情况,将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销毁,并定期开展清理库存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医院经营中,药物采购与存管地位逐渐提升,应以管理会计为基础,通过健全内控机制、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促进资源整合,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使内控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使物资采购在横向与纵向方面得以延伸,通过动态监管降低经营风险,提高采购与存管效率。

猜你喜欢
库存物资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0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3
救援物资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