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钧阳 中原工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开始走向了全球化的趋势。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将大力发展贸易自由化,这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途径。为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对目前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改革结构,进入转型阶段,扩展对外渠道。此外,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处理好转型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在保证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增强国内各个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从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最主要的就是具有“多边”的特点,因而国际经济贸易同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比如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来看,不仅合作国家具有多元化,而且进出口商品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想更有效的开展对外贸易,必须立足于“全球化”“一体化”和“国际化”,大力推动对外贸易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贸易取得更好的成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国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国际经济贸易变得更加便捷,而且在控制国际经济贸易成本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支撑性。国际经济贸易信息化还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际经济贸易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推动国际经济贸易模式变革。
以近阶段国际经济市场化发展的状况来看,国贸经济体现出保障性产业经济提升速度缓慢,新兴产业经济快速提升的态势。保障性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数据较大,并且由于其中员工年龄大、经济空心化,福利待遇高等方面的原因,其所建立的经济目标往往都须有外在条件的支撑才会得以实现,因而,导致其经济提升速度的缓慢、在此期间,全球范围内新兴经济发展速度却明显提升。例如,金砖国家,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比重逐步增多。在经济市场化的现今时期,我国已明显高出日本,发展为位居第二的经济大国。
在信息化时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逐渐缺少活力,经济发展的重心应实现由数量到质量上的转变。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领导加大对研发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为最终目标。与此同时,把握住经济一体化为我们所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积极的拓展国际市场,从外部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技术,加强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以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为根本。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势是严峻的,国际各国间的经济交流趋于紧密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使我国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要加强高新产业的发展速度,紧跟国际经济贸易的步伐,做好进出口贸易的相互交流,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相对优势。
对于竞争力较小的产业,国家应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例如,我国的钢铁、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较为薄弱,核心技术、零件需要进行进口,不利于长远发展。该类产业对完善国家整体的工业体系有着巨大的影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此类产业的保护。高新技术产业对实现国家经济总量提升,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伴随科技的发展,相信各个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增强。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需要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大胆创新,加强对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并建立相应的成果转化机构。与此同时,合理的出台补贴政策,做好研发的外部支持工作。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在未来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人才建设纳入发展体系当中,特别是要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入手,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要切实加大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特别是要加大对我国对外贸易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外贸企业应当更加重视人才建设,特别是要在引进和培育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也要切实加大人才建设改革与创新力度,比如外贸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人才的流动;同时还要在推动人才建设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虚拟人才”平台。
总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现实趋势,在全球化进程越发深入以及世界经济环境越发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正确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战略,促进国内产业转型以及进行贸易结构调整,以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