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哲学带进生活 让智慧照亮人生
——读《照亮:让我们灵魂觉醒的哲学智慧》

2020-01-19 05:56:57刘梦雨
关键词:哲学时代

刘梦雨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初次看到《照亮:让我们灵魂觉醒的哲学智慧》一书是在《新华日报》上,《新华日报》的“悦读”栏目在头条重点推介了它,而且还专门提到作者于疫情期间在武汉的一段生活经历和感受。于是,本着好奇的心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本书,发现它也被“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推荐为阅读书目,还被贵阳市确定为“全民阅读100本好书”之一。于是便网购了一本,想看看它到底好在何处。刚开始读的时候,就感到这本书的确有些特别,读完以后更是觉得它确实与众不同。想了想,大概可以总结为下面几个特点:

一、非常贴近生活,尤其是非常贴近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一般的哲学书,要么是非常理论化、比较抽象甚至有点晦涩的,普通的读者很难看得下去。但是这本书却不然,它选了12个专题,针对的都是一般人平常都能遇到的哲学问题。比如说“存在—寻找失落的本真“这一讲,作者从现在的一些社会现状切入,提出很多人为什么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进而层层剖析,让大家能够从迷茫中觉醒,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再比如“幸福—敢问路在何方”这一讲,幸福问题是人人都关心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人觉得不幸福,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作者一方面给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一些哲学家的观点,一方面分析了“幸福”中的种种矛盾,为人们指出了达到幸福的路径……,等等。看起来非常有意思,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解开了困惑。

在网上看到了作者简介,作者孙卫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应该是对于年轻人非常了解,所以才能写出这样贴近年轻人生活和思想实际的作品。而且,正如封底上介绍的:“他不是大拿,也不是网红,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哲学教师。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而是当作生活本身。他也希望能够借助本书,让哲学走出象牙塔,让哲学智慧的点点星光,照亮我们的灵魂和生命。”的确,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自称为面向大众的哲学作品,但是很多书其实还是在讲西方哲学史,离大众的生活仍然比较远。而看了《照亮》这本书,感觉作者不是在简单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希望把哲学带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真正理解哲学的意义。读完全书以后,感觉作者基本上是做到了,自己也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二、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同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写作一本著作,“深入浅出”是很难的。深,不能让大家看不懂,或者看得很乏味;浅,又不能流于世俗化,不能没有理论深度。《照亮》这本书虽然很贴近现实,很通俗生动,但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在作者笔下,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马克思、恩格斯、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今中外著名哲人的思想都有涉及,对有些问题的论述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读者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在阐释“存在”的时候,作者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话:“在《存在与时间》中,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东西:时间被称为存在之真理的第一个名字,而这个真理乃是存在的呈现,因此也是存在本身……由于时间,存在才被显露出来。”在阐释“爱情”的时候引用了黑格尔的话:“爱的真正本质在于意识抛舍掉它自己,在它的另一体里忘掉了它自己,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抛舍和遗忘,才能享有自己,保持自己。”而在阐释“历史”的时候引用恩格斯的话:“我们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维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线就愈是曲折。如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觉,研究的时间愈长,研究的范围愈广,这个轴线就愈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愈是跟后者平行而进。”等等,这些都需要作者和读者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另外,作者对一些问题的剖析也是非常学理化的,比如在“真理”一讲里对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分析,在“自由”一讲里对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个体自由与集体和谐关系的理解,在“文化”一讲里对“文化模式”的理解、对文化发展与演进的论述,在“历史“一讲里对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关系的论述等等,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不过,与其它面向大众的哲学书不同,作者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过去哲人们的观点,而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介绍前人的观点,那我们的阅读就只是学习哲学史的“知识”,而作者自己的思考则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引人入胜,也使得该书具有较高的思想含量。比如许多人虽然读了不少哲学书,但并不理解哲学对人生到底有什么作用,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这种作用总结为5点,即“转换思维的角度,使我们免于偏执;拓展视野的广度,使我们免于狭隘;决定思想的深度,使我们免于肤浅;增加生命的厚度,使我们免于单薄;影响生活的态度,使我们免于麻木”,非常精炼,非常贴切,也非常有道理,反映出作者自身对哲学的感受。类似这样的思考在书中很多,在此不一一而足。

三、作者非常善于启发读者,让阅读既有乐趣又引人深思。可能是因为作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原因,该书在写作思路上非常注意启发式运用,经常在论述某个理论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思考,从而把读者带入情景中来。比如在“幸福”一讲中,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井底之蛙幸福吗?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想过,井底之蛙一直是个负面形象,它怎么可能幸福呢?但是作者接着追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谁都有局限性),那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幸福呢?再说了,那个井底之蛙真的到了大海,它就会更加幸福吗?经过这么一问,读者的思维被调动了,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更浓了。再比如在“价值”一讲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愿意在本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吗?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当然谁都愿意。但是接着作者又问:如果你是一位武器制造的专家,你愿意制造出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武器吗?如此一来,顿时就会让人陷入沉思。像这样的问题提出在书中至少有几十处,起到了非常好的启发作用。在调动读者思维之后,作者再提出历史上的哲学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作者自己又是如何思考这一问题,使得该书很有吸引力,也可以对大、中学校哲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

四、该书涉猎的知识面很广,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较广的知识面,书中不仅重点阐释了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的观点,也提到了不少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比如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莎士比亚、歌德、席勒、但丁、里尔克、梭罗、米兰·昆德拉、普里什文、梵高、高更、贝多芬、理查·施特劳斯、罗曼·罗兰、屈原、曹操、陶渊明、陈子昂、苏轼、鲁迅、沈从文……,等等。而且,作者还引用了许多中外绘画、电影、音乐等案例来说明问题,书中也配有一些插图、诗歌等,使得阅读非常有趣味,在“有意思”中体现“有意义”。该书中有一讲叫做“诗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得出来,作者是希望在生活中引入诗化的成分。为此,作者借用了尼采、海德格尔等人关于诗化哲学的观点,让读者能够在抽象的理论思辨之中融入浪漫的想象,能够为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带去一些诗意,让哲学智慧能够照亮我们的灵魂和生命。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表述,下面略摘一二:

“用”既包括功利之用,也包括超越之用;既包括眼前之用,也包括长远之用;既包括直接之用,也包括间接之用。以功利的眼光看,超越之用、长远之用、间接之用似乎是无用,但是,恰恰是无用支撑着有用、成就着有用、滋养着有用。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如何既善待它又驯服它,实现自我的圆融,是我们一生的重要功课。

思是诗的土壤,诗是思的翅膀。思意味着深刻和厚重,而诗则代表着灵动和自由。土壤可以让诗贴近大地,切入人生和存在的本质和深处,而翅膀则可以让思飞翔,飞向浩渺而自由的天空。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习惯于在水坑里躺着,并且以为水坑就是生活的全部,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价值理想,就像那灿烂的星空一样,指引着人生的道路,照亮着民族的未来。

小时代也有“平常”的小时代和“庸俗”的小时代。平常的小时代,就是尊重个人的时代,是一个安稳日常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大时代,就是为了小时代。但是我们不能把小时代理解为庸俗的小时代,不能让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取代了理想信仰和奋斗精神,不能让小时代、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了大时代、大格局。

总之,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与其说哲学是一门知识,不如说哲学是一种感悟;与其说哲学是哲学史,不如说哲学就是生活。看完《照亮》一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不是在教给你哲学的“知识”和“概念”,而是在启发人们进行哲学的思考、开始哲学的生活。它让哲学真正鲜活了起来,让人感到其实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遇到哲学的问题,都可能会思考这些问题,而这本书也许不能告诉你明确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让你去关注哲学问题,让你慢慢学会哲学的思考。就此而言,只要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够读懂该书,而对于大、中学校的哲学教师,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教学参考。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该书才会获得良好的口碑吧。

猜你喜欢
哲学时代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阳光(2020年6期)2020-06-01 07:48:36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阳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HANDS OFF THE WHEEL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哲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