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塑造了四百余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李纨、史湘云、元春四姐妹、袭人、晴雯、鸳鸯、紫鹃等,皆生动可感,呼之欲出。众多人物形象中,刘姥姥是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寓意深远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展示大观园的富丽堂皇与贾府的奢靡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贾府兴衰的重要见证人,是作者倾心塑造的通透人物。
全书中,刘姥姥分别出现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其中第六回为初进荣国府,主要交代刘姥姥的出身、进贾府的原因以及进贾府的遭遇;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以刘姥姥的视角写她和贾母众人游览大观园的经历,是最热闹、着墨最多的一部分;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写贾府败落后刘姥姥重情重义,再进贾府探亲、救助巧姐,受到王夫人、贾琏等人的千恩万谢。就出场回数来说,只有寥寥七回,且除了第二次进贾府是浓墨重彩地讲述刘姥姥的故事,其他回目中刘姥姥都不是主要角色。然而,在这有限的出场次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乐观幽默、通透仗义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刘姥姥出身农家,靠两亩薄田度日。其女婿王狗儿的祖父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相识,因贪图王家的势利,认作侄儿,后来家业萧条,便搬至城外乡下居住,与贾府极少来往。王狗儿有一儿一女,因农事繁忙,无人照顾,便请了岳母刘姥姥来帮忙。寒冬将至,一家无过冬之资,王狗儿唉声叹气,整日烦闷。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刘姥姥劝说女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她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1]42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把一个积极乐观、努力生活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刻画出来。后面她又提及和王家的关系,分析了当年王夫人的性情和如今的地位与行事风格,入情入理,所以才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贾府是权贵之家,门禁森严,所以刘姥姥的一进贾府充满了波折。先是到前门打听周瑞家的,幸而遇到好心的门吏,告诉她周瑞家的在后门住。她带着板儿去问路,又侥幸遇到几个热心的孩子,将刘姥姥带至周瑞家的门前。几经寒暄,刘姥姥说明求助之意。周瑞家的又将刘姥姥带至平儿处,最终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念及旧情,送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感激不尽,高兴而回。这个过程,可谓处处艰辛,但又处处展现了她的达观知命和不轻易放弃的韧性。一个从未到过城里的乡下老妇,凭借自己的努力,敲开了贾府重重的大门,达到了求助救济的目的,着实令人佩服。
生长于社会的底层,艰难困苦的生活练就了刘姥姥见多识广、体察人情、深谙世道的性格。
第一次进贾府时,她称呼看门的仆人为“太爷们”,故意抬高看门人的身份,所以得到他们的指引。第二次进贾府时,为感谢上次贾府的救济,带来了新收的粮食和瓜果蔬菜,并表明了来意:“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1]291,虔诚地表达了刘姥姥一家对贾府的感激之心,又让平儿等人消除了刘姥姥又来打秋风的猜疑,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有人分析:“这一次,刘姥姥是在丰收的年景带着衣食丰足的快乐来的,她一个带着泥土本色的庄稼人和活在画儿似的大观园里的太太、小姐们展开了言语的、心灵的对话。”[2]
她深知贾母是贾府最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见了贾母,便称“老寿星”,奉承贾母是“享福”之人,听到贾母说“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便谦虚地说:“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到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1]293给贾母讲农家见闻时,恰巧遇到贾府失火,便立刻转移话题,讲了一个老奶奶吃斋念佛、喜获孙子的故事,哄得贾母满心欢喜。这种体察人情、随机应变的本领,确实是来自其丰富的生活积累。
最能体现她洞察人情的情节是第四十回的宴席上,凤姐和鸳鸯打算取笑刘姥姥,以博得贾母的欢心。鸳鸯悄悄嘱咐刘姥姥后,她就心领神会,妙语频出,先是“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1]300,引得众人都笑起来,再是“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1]300,引得众人大笑起来,平日碍于礼教持重端庄的黛玉、王夫人等无不做出了“出格”的行为,或喷了饭,或笑岔了气,或说不出话,或喷了茶,或撒了饭碗,或让奶母揉一揉肠子,实在是热闹至极、幽默至极。“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1]301,又惹得众人笑起来,以至于贾母笑出眼泪。《红楼梦》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欢喜热闹的场景实在屈指可数,而由刘姥姥创造的这经典一幕,是实实在在的高兴,纯纯粹粹的欢喜,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不见了,平日森严的等级制度暂时隐退了。刘姥姥以一己之力,解放了贾府众人的天性,实在是体察人情的高手。后来鸳鸯向她赔不是,她豁达地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1]301又一次展现出了其豁达大度、体察人情的性格特征。
最令人敬佩的,是这个农家老妇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知恩善报的仗义之举。贾府对刘姥姥的恩惠,多半出于一时心善,对于财大气粗的贾府来说,实在是九牛之一毛。然而,就是这些对贾府众人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善行,却让刘姥姥终身铭记,常思回报。第四十二回,刘姥姥游完大观园,将要离开贾府,特地向凤姐辞行,将游园的感受和感激之情表达得恰如其分,先说自己见了没见过的,吃了没吃过的,又强调自己受到老太太、姑奶奶、小姐们甚至各房的姑娘们的优待,回去一定烧香念佛,保佑她们长命百岁。之后听说凤姐的女儿生了病,就热心地出主意,在凤姐的要求下,给她七月七日出生的女儿取名巧姐,并祝愿她长命百岁、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为以后刘姥姥义救巧姐埋下了伏笔。
贾府盛极而衰,连续遭受不测,老太太病逝,凤姐病入膏肓,贾府一片黯淡,不复当年的盛况。此时,热心的刘姥姥听说了贾府的变故,便丢下待收的豆子前来探望,显示出重情重义的性格。看到贾府和凤姐的现状,刘姥姥“心里也就悲惨起来”[1],不停地说自己应该早来。后来见过巧姐,还开玩笑地说要给她做媒。见凤姐“愈加不好”,便“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1]905,凤姐果然好些,后又答应凤姐,回去之后继续替她祷告,消灾祈愿。凤姐此时已经十分信任善良的刘姥姥,便悲悲戚戚地托起孤来:“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1]905
凤姐果然没有看错人,凤姐死后,巧姐的舅舅王仁,痞子贾环、贾芸等人就起了坏心思,要把巧姐卖给一个藩王作妾,贾琏外出,王夫人、宝钗、平儿等人无计可施。在这紧要关头,福星刘姥姥又一次造访。得知了巧姐的遭遇后,刘姥姥先是怔住半天,忽然有了大胆的决断:“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1]949真所谓一计解千愁,一个“走”字,挽救了巧姐将要面临的悲惨人生。在王夫人的帮助下,刘姥姥成功地将巧姐和平儿接到了乡下,避免了巧姐远嫁被卖的命运。至此,刘姥姥善良侠义、知恩善报底层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被塑造出来,她身上闪现着的人性的光辉,在黯淡和混乱的贾府是那样可贵。
刘姥姥语言幽默风趣,一派天然气息,简直是民间的语言大师。二进荣国府时,小说中交代,刘姥姥虽然是个村野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因此宝玉姊妹们听了刘姥姥的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一个村野妇人的语言,能深深地吸引众人,得到贾母、宝玉等的称赞,确实非同一般。
刘姥姥的语言有两个特征,一是天然,二是幽默。天然来源于她长期居住和生活于农村乡野,每天与山林、田地为伴,与淳朴的农人交流,因此刘姥姥很自然地把这种语言属性表现了出来。幽默来源于她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她经历困苦而不绝望,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为了生活敢于自嘲,活得卑微而通透。刘姥姥的幽默和天然,集中表现在二进荣国府时被王熙凤等人调笑的情节中。先是凤姐给她插了满头的菊花,令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刘姥姥却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1]化解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打扮的尴尬。在宴席上,她深知自己扮演的角色,更是名言频出:“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1]300“这里的鸡儿也俊”[1]301,逗得大家大笑不止。行酒令时,也是以“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1]306,令众人哄堂大笑。在山前休息时,贾母教刘姥姥认识了许多花、树和鸟,刘姥姥又说:“那廊子下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1]309惹得众人又笑将起来。
仔细分析刘姥姥的语言,几乎每句话都离不开山野乡村的世俗事物,如铁锨、母猪、牛、毛毛虫、萝卜、蒜、倭瓜、黑老鸹子等,这些事物在农家不足为奇,而对于常年生活在深宅大院、不事稼穑的贾家老太太、太太、姑娘们来说,却颇为新奇,于是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加之贾府众女眷皆是有文化、有身份的人,平日调笑也开些雅致的玩笑,而刘姥姥作为一个乡野老妇,没有那么多身份的顾忌,所开的玩笑也更放得开,自然引得众人大笑不止。正是她的这种俗,“既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小说中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极富有人格魅力”[3]。刘姥姥凭借自己天然、幽默的语言风格,善于自嘲的生活态度,赢得了贾母等人的善意同情,造就了《红楼梦》这部悲剧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热闹、欢乐的场景。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善于展现宏大的社会内容,还善于在细节和小人物身上做大功夫、埋大伏笔。刘姥姥作为小说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个,不仅贯穿小说始终,而且以鲜明的个性形象,彰显了人性的真、善、义,寄寓着作者的社会理想,赢得后世读者的喜爱,确是《红楼梦》的又一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