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征地移民安置探讨

2020-01-19 02:33宋爱群王道兵武世亮
中国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移民规划建设

宋爱群,王道兵,武世亮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130021,长春)

一、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与乡村振兴要求的结合

1.项目概况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一座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61.00 m, 相应水库淹没面积185.8 km2,工程建设征地涉及3 个市7 个县(市、区),搬迁人口13 812 人,生产安置人口36 459 人。

2.移民安置总体规划

实施阶段, 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在充分征求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移民生产安置方案由“以大农业安置为主,其他安置为辅”,调整为“长期补偿为主,其他安置为辅”。 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11 个,其中库区移民安置点6个,坝区移民安置点5 个。

3.实施规划案例

大藤峡水利枢纽移民安置规划结合桂平市总体规划和移民安置后产业配置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黔江左岸规划一条移民大道,移民安置点主要分布在移民大道两侧,布局结构为“一轴两带”。 以4.1 km 长的移民大道为轴串联黎明安置点、水上乐园、大成塘安置点、水电站主题公园、碧滩安置点、农产品展示中心、柳欧岭安置点、康体运动园区; 移民大道南侧规划有黔江沿江景观带, 北侧规划有南木江沿江景观带和南木江仿自然鱼道。

以桂平市大成塘移民安置点规划为例,介绍规划及实施情况。该安置点规模为829 户3 472 人。

(1)规划总体构思

①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打造一个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文明新村。

②按照镇规划的标准和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建设和管理;集中建设,节约用地和统一布局。

③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邮政、基础电信网络及污水、垃圾处理等。 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放, 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洒水。

④增加公共建筑和体育娱乐活动空间,配备卫生站、集贸市场、村委会、文化活动及社区服务场所、体育健身广场, 丰富移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全面提升移民生活品质。

(2)规划与实施

①用地选择和空间布局结构

大成塘移民安置点为平原区,地形平缓, 中部有灌溉渠道和水塘,总体布局结构比较紧凑,规划采用“集中式布局”模式。

依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大成塘移民安置点建设用地面积34.72 hm2, 人均用地100 m2,实际征收土地面积39.61 hm2。 各项用地构成为: 住宅用地25.77 hm2、 占比65.06%, 公 建 用 地5.57 hm2、 占 比14.06%,道路广场用地3.38 hm2、占比8.53%,绿地用地(含预留生产开发用地)4.89 hm2、占比12.29%,安置点村庄建设用地34.72 hm2。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桂平市人民政府在移民安置规划批准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础上多征地10%,用于安置移民生产开发项目建设。 规划利用自然水系打造移民安置区水环境景观,中心景观水系造景面积2.4 hm2,水系贯穿移民安置区, 主水系面积约1.5 hm2,连接草子塘和大成塘,结合叠石驳岸布局自然随性, 水系宽度富于变化,凸显水系景观效果; 支水系面积约0.9 hm2,结合布置园林塑石假山,连接主水系形成4 条次要的水系景观带,突出支水系小水面亲近怡人。

②居住用地规划及建筑设计

移民住宅平面组合采用多户联建,每联户数以3~6 户为主,每联房屋之间通过巷道相连。 按 “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四层半的框架结构房屋为主, 由移民自主选择建设房型, 户型设计上首层面积50~150 m2,不同户型的建筑面积为200~600 m2。 建筑立面外观采用马头墙、坡顶、镂空窗、青砖、灰瓦、白墙等元素符号,同时附加钢架、玻璃等现代材质,庄重、古朴中又富有现代简洁明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岭南味道,满足了建筑风貌要求。

③公共设施规划

根据安置点建设用地布局形态的特点,公共设施建筑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结合, 中心区强化文化、商贸及流通中心的职能;其他各片区按生活安置要求, 配置公建服务设施,中部集中布置村委会、 卫生所院、敬老院、文化馆等,北部临支路上布置小学校和幼儿园,中南部沿主要干路一侧分散布置集贸市场。

④道路规划

移民大道为大成塘移民安置点主干道,规划宽度12 m。实施阶段,结合市政规划将移民大道路面宽度扩大到18 m, 两侧各设3 m 人行道,路基宽度扩大到24 m。移民大道东侧起点连接桂金公路,西侧终点连接龙潭公路;安置点中支路12 m 宽,住宅之间设置巷路6 m 宽,各级道路共同构成完整的道路系统网络。

⑤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a.给水工程规划。 大成塘移民安置点生活水源取自市政管网,由桂平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为了保证居民及其他用户用水安全,修建加压泵站一座,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形式。

b.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采用砖砌明沟或承插接口钢筋混凝土管排放;污水采用化粪池收集后将上清液通过地下管网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中水回用于绿化和灌溉。

c.电力系统规划。规划住宅用电负荷按700 W/人, 公共建筑用电负荷按公建用地50 W/m2计算, 同时在选择变压器容量时均预留适当裕度供农副产品加工用电。 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将移民安置规划批复的架空线路、 柱上变压器提升为电缆地下敷设、开闭所及室外箱式变压器。

d.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规划。 规划区内设道路照明,户外照明采用绿色环保节能并自带有亮度和时间控制的防水、防尘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庭院灯具,灯间距约为20 m/盏。

e.通信工程规划。 安置点采用FTTH 方式接入中国电信基于PON的通信网;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线缆的敷设方式,由当地广电局组织实施。

⑥环卫设施规划

结合文化活动中心用房设置公共厕所一座,建筑面积40 m2。 按服务半径不超过70 m 设置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将垃圾转运到村镇垃圾中转站(点)统一进行处理,保障村庄良好的环境品质。

(3)资金筹措

农村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实施项目分为: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项目,其投资列入工程的征地移民补偿投资18 843.83 万元, 占新址建设总投资的32.80%;移民安置规划以外新增项目,统一建房超出移民户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部分项目,以及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提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属于政府主导类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提升内容, 属于乡村发展需要,应由政府主导整合其他资金进行建设,政府主导整合其他资金总计38 599.27万元,占新址建设总投资的67.20%。 产业类项目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按 “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进行投资建设。

二、移民安置规划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1.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剩余土地资源、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结合水利枢纽和库区特色,使传统农耕逐步提升为农业观光、 农事体验、特色农庄、 农情民舍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为安置区的二、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善了人居环境

采取“户分拣、村收集、乡镇或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整治乡村生活垃圾;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分散式化粪池、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等处理乡村生活污水; 实行住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极大地改善了移民新村的人居环境。

3.提升了基础设施

①在生活设施上,提升了移民新址内外交通道路等级和质量, 对供电、通信、给排水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绿地、广场、水系,改善了村容村貌。

②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完善了信息基础建设, 村内设邮政和物流网点,以及幼儿园、小学校、卫生所、养老院、超市、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为移民就学、就医、购物、娱乐等提供了方便条件。

4.倡导了乡村文明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文化阵地,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健全了移民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移民村倾斜,丰富了移民的文化生活。

5.创新了社会治理

积极健全村民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 开展双培养活动,“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建立村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村民自治为辅, 着力提升移民村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移民村。

三、需继续完善的工作

1.提升移民户组织化程度,开发利用好库周剩余土地资源

对库周剩余土地资源经营和管理, 根据个人意愿可自主经营或流转经营, 推动实施土地 “小块并大块”,加大对小农户扶持力度,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鼓励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避免恶性竞争。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移民生产开发项目持续稳定发展。

2.推动移民村创业创新,加大移民技术技能培训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针对移民家庭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已经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支持等差异化职业能力建设,增加移民劳动力技能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移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促进农民回乡就地就近就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

3.提升移民安置区环境景观

加强河道水系的水环境管理和景观规划,对水系加以整治和沟通,保持岸线自然走向, 并与绿化相结合。 同时,水系设计应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公共设施规划应结合环境场所要求, 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 营造良好的村庄环境。

4.积极发展旅游业,调整收入结构

移民安置区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丰富,如桂平市拥有“南天第一秀山”的佛教圣地西山、 风光旖旎的大藤峡峡谷、著名的金田起义遗址、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道教第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等丰富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移民新址位于桂平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必经之路移民大道两侧,具备配套农村田园休闲旅游设施和为旅游提供服务配套条件,引导和培训移民从事旅游相关服务业,增加收入来源。

四、结 语

新形势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必须引进新思维、 承接新使命、突出新举措、体现新担当。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服从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专业规划相协调,充分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层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以征地涉及县(市、区)为基础,统筹工程建设征地影响区域的社会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移民安置总体方案,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将移民安置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统一到一张蓝图上, 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次规划,分步(分期)建设,真正落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做到移民与安置区居民同步发展,满足移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移民规划建设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规划·样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内陆移民(外二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