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T高校为例

2020-01-19 00:23周小龙余帝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治法律

周小龙,方 迅,余帝红

(铜陵学院 法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一、“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分析

针对“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课题组以铜陵某高校“00后”大学生为例开展社会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涉及“00后”大学生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能力等问题。本次调研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注重调研的普遍性、共性。本次调研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共收到问卷233份,其中有效问卷233份,有效问卷占比为100%,其中,男生为69人,占总人数的29.61%。女生为152人,占总人数的65.24%。不愿透露性别12人,占总人数的5.15%。收到的大一“00后”大学生调查问卷较多,共148人,占总人数的63.52%。大二的“00后”大学生次之,共74人,占总人数的1.29%。大三、大四的“00后”大学生人数极少,共5人,占总人数的3.44%。所学专业有关法律的77人,占总人数的33.05%。所学专业无关法律的156人,占总人数的66.95%。调查问卷数量和结构合理。

(一)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基本认识水平不同

法治思维的基本认识程度是培育法治思维能力的基础,当大学生被问到“您是否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号吗?”这一问题时,有135人回答“知道,12月4号”,占总人数的57.94%。有98人回答“不了解,占总人数的42.06%”。当主体被问到“您了解多少法律知识?”,回答“非常多”的14人,占总人数的6.01%。回答“多”的10人,占总人数的4.29%。回答“一般和没多少”分别为145人和64人,占比62.23%和27.47%。谈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作用看法不一,认为作用“比较大”及其以上的共102人,占比43.78%,剩下56.22%的学生均认为作用一般甚至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同学都收看过有关的法律类节目,只有少部分人从没看过法律类节目,共41人,占比17.6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对法律绝大多数还是了解的,只是程度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对大学生,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00后”大学生,加强法治思维培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面临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事件的态度不同

人们在处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在法律事件面前亦是如此。当被调查主体被提问“如果有一件事情做了违法但对你有一定好处,而且别人不会知道,你会选择如何”时,有55.79%的人坚决不做,共130人‘有13.73%的人认为只做一次没什么大碍;有38.2%的人选择权衡利弊再决定。这个结果是非常可怕的,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人在违法犯罪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可能选择会去做,这种心理实质上隐藏着潜在犯罪的可能。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动机是人性的一部分,若不加控制,任何人都会自然地实施犯罪行为,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加强法治思维培育可以在人们潜意识中树立知法守法的思维,潜移默化中减少甚至根除这一危险思想。

(三)大学生在生活中对法律的运用程度不高

了解法律知识之后便是对其的运用,只有真正地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才算是懂法律。当被问到“在您所有的经历中,是否有过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的事?”时,共72人有运用过,占比30.9%;绝大多数人表示没有遇到过,共161人,占比69.1%。在被问到“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做何选择?”时,损失小时,有137人选择让步,占比58.8%,有80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占比34.33%,剩余人未做选择;损失大时,有7.73%共18人,出于客观主观原因选择忍气声,65.24%共152人选择用法律维权,剩余人未做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主体如何运用法律,调查问卷列举了实例,如“当校园超市出现过期产品,你会怎么办?”有24.89%选择视而不见,共58人;有37.34%会选择拍下来发朋友圈、空间进行网络吐槽,共87人;积极与学校联系进行处理的共136人,占比58.37%。被问到“正规场所消费时,你会向商家要发票吗?”时,43.78%的人选择会,共10人;15.02%的人选择不会,共35人;剩余41.2%,共96人偶尔会,取决于自己是否会想起来。由上可见,大部分被调查主体,生活经常有意或者无意中碰到过法律问题,大部分人都有选择维权的意识,但是却经常忽略自身合法利益,还有的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实则不然,大多数事情其实也间接地影响到了自己,只是没有察觉,可见法治思维是十分浅薄的。

二、“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法治思维方式指人们按照法治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方式。它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的培育与建立并不健全[1]。往往由于受到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周围的环境存在违法违纪的现象等等,导致学生的法治思维并不健全。因而“00后”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接下来,将就“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度低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公民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而“00后”大学生作为新入学大学生的主力军,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2]。

“00后”刚步入大学校园,在之前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受过的法治的思想教育极少,学生多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以应付高考,法治教育不在中小学生应接受的教育之内,被当成了课外知识,而并没有纳入教学体系。在高强度的应试教育下,往往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籍,包括相对枯燥的法律类书籍。因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法治意识以及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是很低的,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法律常识都没有了解,对于法律知识没有了解,自然也不会对于法律具有多高的认同感。“00后”大学生刚踏入大学这一小社会,也就不能很好地认识法律、运用法律。

(二)法治思维缺乏易引发犯罪率上升

违反法律的案件在大学生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更有甚者,名校的学子更是频频出现在黑名单上,而法治意识更加薄弱的“00后”大学新生,社会阅历尚浅,又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为人做事多有急躁之处,心理发展不成熟,遇事不能够冷静,往往做出违法的事来[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改变,盲目追求奢侈品,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不断扩大,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于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也极易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例如,盗窃现象,在大学的宿舍时有出现,偷盗行为屡禁不止,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自身的生活条件也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膨胀,便想通过偷取财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通过借校园贷、网贷的方法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最终导致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出现伤害他人,甚至自杀等现象。这也是大学生法治思维缺乏的表现。另外,缺乏法治意识的大学生往往也更加容易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言语侮辱或是打架斗殴,不会选择采取合法的方式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社会不良文化的引诱下,如书籍、音像制品、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夹杂着血腥暴力黄色等,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那些缺乏法治思维、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根本无法抵制住影视剧中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的诱惑,在来到大学后,一切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脱离了家长、教师的约束,更容易误入歧途,迷途而不知返。因此,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十分必要,只有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守法。

(三)法治思维缺乏不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能否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与本身具有的法治思维密不可分。“00后”大学生作为新入学的学生主体,往往缺乏法治思维,而缺乏了法治思维,则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缺乏法治思维的大学生往往更容易陷入信用危机之中,不及时还款,不具备诚信守约意识,对于一些其他不正当的贷款等不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上当受骗以后也无法寻求有效的帮助;缺乏法治意识的学生,遇到校园霸凌的情况,也不能够很好地维护自身权利,保护自身,而是忍气吞声,不敢运用法律武器予以反击。在网络平台买到了假货该怎么办?笔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很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回答都是问问店家能不能退,不能就吃点亏,要点赔偿,下次不在他家买了。只要少数几人知道假一赔三这一法律要求,并且真正会要求店家这么做的只有一人,大都怕耽误时间,嫌麻烦,认为自己就一个学生肯定无法和大人理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这恰恰助长了违法行为的延续和违法者的气焰[4]。

三、培育“0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措施

(一)加大法律知识普及力度,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利用课堂资源,强化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大学公修课是每一名大学生必学的课程,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之外,更多的大学生学习到的与法律有关的知识多来自于这门课程。国家开设这门课程,也正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也包括了法治教育,通过相关法律制度教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以便将来适应在校园以及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课堂上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主,并还会大范围地取材时事政治,为学生普及时政舆论背后所隐藏的法律知识。认真学好思修课,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普及了法律知识。对于新一代“00后”大学生,教师在第一节课常常以适应大学生活为前提展开精彩的讲述,当谈论到危害大学生财产安全的话题时,校园贷款、淘宝刷单为主导的校园热门伤害财产利益的事件备受关注,因为其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虽然教师苦口婆心地提醒,但上当受骗的学生依然接连不断,这已经不再是法律意识的无知,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涉到每个人自身的利益。因此,在聆昕老师精彩讲述的同时,更应该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事件背后所传达的真谛。思修课是学生在校园里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都应该认真听课,在每一次聚精会神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学会在法律的大伞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法牢记心中,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开展普法活动,宣传法律知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在多种法律实践中深化,才能真正内化,而各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新一代的“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毫无疑问为了高考的应试学习方式已经告一段落,在此期间各高等学府应积极利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大法学类社团等组织召集和吸引“00后”走出教室,放下手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组织者应抓住机会,以精彩的法律知识为主题,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大一新生的法治思维。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让法律知识的音符在正方与反方辩手之间摩擦出激烈的火花,让以大一新生为主体的观众在辩论赛场下领略法律知识带来的精彩盛宴,一场有意思的法律知识趣味问答,两两搭档,你问我答,组组对抗,让思维的精灵跳动在每一次用心对答的法律舞台之上,让大学生在这种法治文化氛围中体验法律文化知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在大学四年伴随我们每一个人。学法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集体氛围中激发大家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活动,参与其中,让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形成。通过不同形式的法律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的法制工作,增强相关人员的法治理念,努力实现校园乃至社会的井然有序。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大多数高校其实并不重视法律类社团的开办,法学类的一系列活动完全是为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开展,举办的讲座大都太过深奥,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各类比赛、实践活动往往撇开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导致大家对法律失去了兴趣。因此,将各类活动进行分组,法学专业类一组,非法学专业类一组是非常必要的。讲座既要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高深的理论,来帮助其提升水平,也应该为非法学专业学生举办常识性的法律讲座,帮助其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不能因怕麻烦通过设置条件限制参加人数,打消广大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应尽可能号召大家参与进来。

(二)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培育法治精神

1.发挥“00后”主观能动性,培育知法懂法用法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校的青年学子也是建设的主力力量,青年人也是整个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具有法律意识,在这个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才能够仍旧保持自身的优势,避免与社会相脱节,被社会所淘汰。大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服务和回报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对于市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力[5]。因此,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必须有意识主动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这些年来,我们的宪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没有其他法律或法规可以同宪法相抵触。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宪法的权威,努力培养自己对法的兴趣,当我们的权益受到外界的侵害的时候,都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利。要学法且会用法、知法但不犯法,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将法治思维意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载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求知的途径丰富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主要获得的途径依旧来源于任课教师,但当前高校公共课程课时偏少、内容冗杂,而且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拓展教育思路,探索多元化的法制教育手段,突出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报告中,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特别强调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应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在道德、智慧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全面提高人民素质和人力资源素质,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法治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作为中坚力量来传递、传达和传授法制知识,让法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当代爱国青年心中。与此同时,要创新教育载体,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作用,法制知识可以依附多种多样的文化载体,如现阶段日新月异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机器人指导等多种方式,有关教育单位应积极引进高校高水平教师进行网络授课,让更多优势资源实现共享,从而进一步培育新一代“00后”大学生的法治思维[6]。

3.发挥家长榜样作用,强化家校联动。知法守法的家长不仅能给孩子起到带头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必将会发挥他们的价值,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父母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父母大都为“70后”“80后”,他们的文化平均水平还是不高,虽然也有高学历的父母,但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多是初中、小学文化水平。尤其是农村家长相对城市家长而言得到的教育较少,他们所获得的法律教育相对是有限的,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触犯到法律,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家长法治思想教育刻不容缓,当学生在知法守法的家庭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法治意识的熏陶,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和培养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4.营造社会崇法氛围,法治精神同频共振。在全社会开展法律教育工作,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律、遵守法律,依靠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应通过全民学法带动全社会学法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00后”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同时,发挥党员、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政府内部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言行合一,杜绝官僚主义不正之风,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各级法院更要依法断案,不徇私枉法,做到官民平等,同时积极与各大高校开展联合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法律事务。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地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法治道路。通过上述努力,“00后”新一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必将在全社会崇法氛围中形成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