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养方式;依附关系;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58-02
【作者简介】何冬怡,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苏州,215000)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将教养风格分成独断专权、溺爱、放任、民主威信四种类型。其中,独断专权型父母比较严厉,要求绝对服从,期待高,规定多,缺乏解释,动辄打骂体罚。独断专权型父母养育出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假意服从、冲动暴力或被动攻击,缺乏自主性,缺乏动力;或者生活漫无目的,容易情绪化、走极端,经常闷闷不乐、孤独无依,人际关系不良。大量研究表明,暴力教养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偏差行为或犯罪行为。
仔细分析三个案例的家谱图就不难发现,这三个孩子都曾長期处于有暴力教养的家庭环境中。这些孩子在青春初期相继出现了抵触学习、强烈的自我挫败、缺乏动机、自暴自弃、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等困难。小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被叫到学校的父亲会恼羞成怒地当众责打儿子,以至于一提起父亲,小乐就黯然消沉,独自悲伤。他感到被全家人批评、攻击,渐渐变得退缩、回避。小林一直承载着母亲高期待的压力,只被允许生活在“好孩子”的光环下。当成绩下滑、听课困难等学业困难将他困住时,小林的自卑、敏感、自责、愤怒如同火山一样喷薄而出,攻击打骂的行为模式也代际传承到了小林这里。小潘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里,以为父母离婚是自己的错。父亲的棍棒式教养里缺少孩子成长需要的爱和引导,致使小潘无法确立坚定自信的自我,慢慢就习惯了“无所谓”的面具。好在孩子们遇到了照进心灵的那道阳光,
三位心理健康教师在了解到来访孩子的痛苦和需求后,都给予了他们亲切的关怀、真诚的接纳、共情性镜映、理解与肯定......这些温暖的爱,如春天的阳光照进孩子心里,融化了他们心里的坚冰,搭建起与家庭合作成长的桥梁。和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安全型依附关系以及正向情感体验,成为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经过多次咨询辅导,孩子们开始回到自己、表达情感、袒露脆弱、明了需求,甚至重新开始希望与信任。
基于多年的观察研究,心理学家发现,问题儿童的父母与发展良好儿童的父母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与品质。
问题儿童父母的特征:(1)很难与婴儿/孩子建立联结;(2)很难理解孩子的情绪、身体状态、冲动和期待;(3)期望孩子早熟;(4)对孩子的成长缺乏信心;(5)和孩子共同玩耍有困难;(6)无法等待轮流;(7)经常中断或干扰其他人;(8)经常体罚孩子;(9)知行不能合一;(10)倾向于把孩子当作物体而不是有着情绪、意图和能力的人;
(11)倾向于把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12)倾向于否认自己的情绪感受;(13)经常否认孩子的情绪感受;(14)经常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孩子的需要前面;(15)过于关心和投入地照顾孩子。
发展良好儿童父母的品质:(1)自信;(2)快乐母亲的感染力;(3)乐观;(4)镇静;(5)关注孩子;(6)体贴;(7)温柔;(8)温暖;(9)可依赖;(10)共情;(11)对孩子的积极感到骄傲;(12)对孩子的创造性感到骄傲;(13)对孩子的独立性感到骄傲;(14)谨慎的戒律;(15)富有同情心的纪律。
三个案例中,小潘的父亲没有学会俯身倾听孩子的情绪感受,也存在否认自己的情绪感受的问题。他倾向于将负面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以至于小潘投射性地认同了一个糟糕的自我——爸妈离婚都是我的错,妈妈不要我了,爸爸不喜欢我,我不好,没人喜欢我。小潘的父亲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期待,经常用打骂来宣泄养育中的无能感与无助感,过度投注的情感在遇到孩子“不够争气”时迅速转化为怒气。小潘被父亲的愤怒固定在“令人失望的坏孩子”位置上,再次陷入凄凉无望的境地,唯有装作“云淡风轻”才能存活于世。
这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安全型依附关系,会逐渐内化至孩子的内在世界,形成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套固定的看法与惯性的反应模式。比如小潘认定同学老师都不喜欢自己,大人都不关心自己,自己是糟糕的、错误的......这些负面想法一旦形成,会使他与其他人的互动变得很困难,会衍生出各种问题与冲突。这些惯性反应也会使他在调节自己的情绪时特别困难,容易出现过于激越、过于冲动、过于悲观消极等问题。
面对不安全依附的孩子,爱的力量有多大?心理学家史基尔曾做过一个安全型依附关系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缺爱的孩子而言,只要有一个人可以提供一段时间的温暖关心的正面关系经验,让这个孩子有机会拥有一段时间的安全型依附体验,他就能看到截然不同的希望和未来。这个实验揭露了从教养失当转向修复爱的关键——智慧的爱。
案例中,三位心理健康教师整合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格盘、心理剧)、系统式家庭治疗、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叙事疗法等理论与技术,真诚耐心地与孩子建立了安全型依附关系,巩固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协助父母知觉自己的教养风格习惯,指导父母给予孩子知行合一的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帮助父母直面自己的成长议题,学习倾听、共情、支持孩子的基本技巧,看见系统,看见关系,看见功能不良的教养方式及其影响,继而看见孩子、看见希望。随着情感的自然流动、领悟的自然发生,这些孩子的家庭逐渐回到了爱与成长的轨道上。
依附关系就是爱的印记,依附关系的修复就是修复爱的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在其中见证了爱的光辉,也被爱所充满、感动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