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激活阅读兴趣。
一二年级的孩子生性好动,没有几分钟能端坐于课堂。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故事入手,每天下午,总是选取精彩生动的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孩子们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听得津津有味。但我却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入迷时却戛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不是讲不完整,就是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小“阴谋”而得意。没有多久,班中就出现了一部分“嗜书如命”的小书迷,他们往往在听了故事后,迫不及待地向我打听故事的出处,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利用刚学会的拼音一字一字地读着,第二天,他们会神气活现地告诉我故事的全部内容,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故事的结局……看着孩子们得意的样子,我心中暗自高兴。就这样,由点到面,班中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小书迷越来越多了
二、教会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低年级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切不可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大量实践证明,孩子的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是否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情绪意志等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在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时要结合调试学生的心理因素,要培养孩子耐心、尽心、静心、精心地阅读态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取生活之水,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汲取源头活水,开掘学生发自内心的对阅读的接纳与喜爱。
其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游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興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排比、顶真、对偶等)、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 横线 ”、“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三角形 ”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丰富,所以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剪剪贴贴。在课外阅读中,孩子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阅读兴奋感了。这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片上,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用的“采蜜本”孩子在整个阅读、制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岂不是多重享受!
(3)读读想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第三,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的办法就是默读。因为默读时视觉神经接受文字符号后,立即发送给大脑,进行直觉译码、理解,跳过了朗读时转化为口语再理解的过程,阅读速度得以大大提高。孩子默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赖于识字量的不断扩大和阅历的积累。此外,还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浏览目录,了解读物概要;阅读课题、中心句段进行跳读,了解读物构架;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目光如聚,既扫视拼音又看清汉字,一目双行;集中思想,聚焦质疑,快速寻找答案,一目十行等
三、提供展示平台
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活动和游戏。为使这种课外阅读的风气持续下去,我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强化课外阅读。
(1)举行古诗词背诵大赛。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要求读的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定期举行了古诗背诵大赛,每次都设了很多的奖项,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奖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很多孩子可以当小老师,这让他们更有成就感,都能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背下来。在一年级下学期,我又利用下午上课前15分钟让学生读《弟子规》《三字经》,也定期举行比赛。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比较重视,读古诗词的习惯坚持得很好。
(2)举行讲故事比赛。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轮流请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许多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表现能力,所以这一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在这一环节中,孩子和家长都会去挑选适合孩子的故事,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了开发,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开展剪贴报活动。让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优美语段剪下收集起来,作为日常的积累。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加强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那就从低年级孩子训练开始吧,有了好的开端,一定会带来喜人果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