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飞向太空港》是当代作家李鸣生的作品。本书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对火箭发射地西昌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条件、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艰苦的生活状态、“长征三号”取得美国和世界各国认可的曲折历程、卫星“亚洲一号”从美国被运送到中国西昌发射场的曲折过程、中国火箭发展史以及“长征三号”在突变天气下成功发射的过程皆做了细致的描绘。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理念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这部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表现了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作人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之迅速的强烈自豪感。
精彩片段一
大自然会议室
美国人被允许爬山,如同中国人领到了出国护照。见美国专家个个像刚刚逃出高校门的孩子,这天,上官世盘亲自陪同几位美国专家爬山。一路上见到什么都高兴,看什么都新鲜。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谈笑风生,一路上还谈“亚洲一号”卫星。不知道什么原因,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这天在大自然这个“大会议室”里,却谈得很是顺当,十分投机。
……
彝族兄弟说:“好,这只小羊就算你的了。我一定替你养好,你明年来这儿时,可别忘啰!”然后,美国专家一手拉着彝族兄弟的手,一手抱着小羊,照了一张相。从山上回来后,美国专家无论大会小会,逢人便讲:“哎,有钱人吧,还老抠;没钱的人吧,还特讲义气。这儿不仅山好水好,人也好!”
读书笔记
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如今却谈得很是顺当。原因在于:周围环境优美,是美丽的景色让谈判双方都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多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同时,彝族兄弟的纯朴、重感情、讲义气,体谅外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卫星发射的辛苦,更让美国专家对中国有了更好的印象。
精彩片段二
燃烧的灵魂
夜色越来越浓了。斯坦豪尔摘下沾满雨水的眼镜,在袖口匆匆抹了抹,又戴了回去。就在这时,他猛然发现,他的四周已站了许多许多的中国人,而且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人的一致:正焦急地望着天空!
突然,斯坦豪尔看见,就在他右前方的一个花台前,笔直地站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很瘦弱,双手并在胸前,望着夜空,一脸虔诚,像是在默默地祈祷着什么。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雨水浇湿了她的脸蛋,她竟全然不顾。
斯坦豪尔的心颤了一下,竟不忍心再看第二眼。他转身将目光投向远处,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画面,将他震得目瞪口呆:漫山遍野,密密麻麻,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人,有青年,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他们手中高举着的一束束用松枝做成的火把,在风雨中飘飘闪闪,熊熊燃烧,把黑沉沉的峡谷映得一片辉煌;在火光照耀下,一张张闪着黑眼珠的黄色面孔,齐刷刷地望着发射场的方向。
面对眼前这真实得如同神话的图景,这位来自异国的科学家的心被震撼了。为了这颗卫星能上天,他曾八次来到中国,但似乎只有在这一时刻,才真正认识了中国。他后来说:“那晚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束束闪光的火把,而是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灵魂。我相信,这个星球上有如此虔诚而执着的人们,上帝的心就是铁打的,也会被感动的。”
读书笔记
选段通过斯坦豪尔的视角,描绘了两幅画面:小女孩的个体形象与漫山遍野等待卫星发射的人们的群体形象。小女孩虔诚地祈祷,人们执着地期待,震撼了这位来自异国的科学家,改变了他对中国的认识。一颗卫星发射,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牵动了国人的心。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从天南地北赶来,为的是能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精彩片段三
大功告成
狂欢的人群并不知道,虽然火箭已经上天,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火箭上天后,一级、二級能否正常分离,第三级火箭能否在空中二次点火,火箭和卫星能否按时起旋,起旋后的火箭和卫星能否成功分离,每一个环节都还悬在空中;只有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完成后,中国的这次发射才算大功告成!
因此,当不少人都在欢呼成功时,沈荣骏、胡世祥等人的脸上仍不见一丝笑容。沈荣骏两眼平视,凝视着大屏幕,一动不动,其思维仿佛始终沿着火箭的轨道在滑行;胡世祥的衬衫早被汗水湿透了,他直愣愣地盯着大屏幕上缓缓蠕动的火箭飞行理论轨道曲线,同样全神贯注,一动不动。
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求胜心切的江可达先生再也坐不住了,兴冲冲地站起来要与胡世祥拥抱。胡世祥急忙伸出手来,把可达先生按回座位上,而后有些哭笑不得地说:“别急,别急!再等一等,再等一等!”
“三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
调度指挥员的声音刚一响起,可达先生又急忙站了起来,要同胡世祥拥抱。胡世祥再次将可达先生按回座位上,并小声说道:“快了,再忍一下!”
“火箭起旋!”
“星箭分离!”
调度指挥员话音刚落,大厅顿时爆发出一阵狂热的掌声!
直到这时,沈荣骏、任新民、谢光选、胡世祥、上官世盘等,脸上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中外专家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语都显得多余。
读书笔记
火箭顺利上天,人们沉浸在狂欢中,而作为专家的沈荣骏、胡世祥等人依然紧绷神经,关注着火箭的运行。求胜心切的江可达先生与沉着冷静的胡世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个日夜的努力,连日来的焦灼,都是为了让卫星顺利升空。在这成功的时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感同身受,一切的话语都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