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的内容加以素朴的构思成就好文章

2020-01-18 02:21许妍
作文·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竹签父女糖葫芦

打我记事起,家里杂物间的一个角落就停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是爸爸的老伙计,每逢出门办事,爸爸都会骑着它。上了小学,爸爸每天骑着它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每天早晨,爸爸都早早地推出自行车在门口等我。他坐在车座上,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踩在踏板上。我迅速跨上车,调整好位置坐好。“坐稳了吗?”爸爸背对着我问道。“好了。”我伸出短短的手臂紧紧搂住爸爸的腰,然后发令:“出发!”爸爸轻声附和:“出发!”爸爸不紧不慢地蹬着踏板,踏板有节奏地响着。骑到狭窄的转角处,爸爸总能恰到好处地转动车头,顺利通过。

我们穿过小巷,挤过街市,来到宽敞的大路上。路的两侧种了高大的樟树,一抬头,金黄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稀稀落落地洒在我的脸上。路上还有小鸟做伴,鸟啼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我的耳边,音色各不相同,和谐、悦耳。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绵延不絕的山峰,山顶周围飘浮着白色的云雾,仿佛一吹即散。一路上,我和爸爸说笑着,走到平顺的地方,爸爸就会来一句“坐好,我要起飞了”,然后两只脚使劲地蹬着自行车踏板,自行车快速前进。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真的要飞起来了。

很快,我们到了学校。我下了车向学校走去,爸爸停下来扶着车子,静静地看着我走进校园。我朝他挥手告别,他微笑着点点头,然后骑车离开。

放学铃响起,我提起书包,迅速跑出学校大门。在人山人海中,我一眼就找到了扶着自行车的高大的爸爸。我奔过去,跨上车,爸爸蹬起踏板载我回家。这时,学校门口摆满了小吃摊儿,爸爸经过时放慢速度,问我:“想吃点儿什么?”我扫视了一下四周,兴奋地说:“糖葫芦!”于是,爸爸骑到卖糖葫芦的小摊儿旁,付过钱,递给我一串晶莹剔透、泛着红光的糖葫芦。路上,爸爸询问我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趣事儿。我的嘴里塞满了糖葫芦,口齿不清地吐出几个字,应付着爸爸。吃完糖葫芦,爸爸说:“把竹签给我,拿在手里危险。”然后他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接过竹签,分毫不差地把竹签投进路边的垃圾桶。我欢呼道:“爸爸可真厉害!”

一晃六年过去了,爸爸用这辆自行车,一直接送我到小学毕业。

上了初中,我的学习紧张起来,有时爸爸骑车送我,我感觉爸爸骑得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就问:“爸,您是不是累了?如果累,我以后自己骑车好了。”爸爸却笑着说:“不累,女儿我还是载得动的。”就这样,爸爸又用这辆自行车接送了我一个学年。

我升入初中的第二年,家里买了辆小轿车,那辆老式自行车被放在仓库里,渐渐被大家遗忘。从此,上下学的路程就像被压缩了似的,眼前只有小小的“四方天地”,我再也没机会认真地欣赏沿路的风景。

有一天,我看见爸爸又将那辆自行车推出来,给轮胎打气,小心地擦去车上的灰尘。

第二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着急地张望,却怎么也找不到爸爸的小轿车。突然,我在人群中发现一个扶着老式自行车的男子。“那不会是——”我揉揉眼睛,再次确定那就是爸爸。我跑向他,惊喜地问:“今天怎么想起骑自行车了?”“因为爸爸和你心有灵犀啊!”爸爸得意地说。我轻松地跳上车,发现自己的脚已经能着地了。我双手环抱着爸爸的腰,像小时候一样喊道:“出发!”爸爸轻声附和:“出发!”然后蹬着踏板,向远方骑去。我调侃道:“爸爸,您的肚子怎么越发肥嘟嘟了?”爸爸停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说:“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肉,而是我辛辛苦苦积攒的脂肪。”我听了哈哈大笑,爸爸也笑起来,我们的笑声被风吹得很远……

从那天开始,爸爸会隔三差五骑车带我出去晃悠一圈。一天,妈妈不解地问:“家里有汽车为什么还要骑自行车?”我和爸爸对视一下,笑而不语。

(浙江省宁波市龙观中心学校 杨若楠指导老师 卢兴治)

一开篇就推出文章的重要道具:自行车,并引出主要事件:爸爸接送“我”上下学。这样开头入题快,还能最有效地避免跑题。

简短的对话显示出父女俩相处愉快,配合默契。文段结尾赞扬爸爸车技高超。

走到大路上,“我”欣赏着风景:阳光、鸟鸣、田野、山峰以及峰顶的云雾。这从侧面表现了“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很惬意。尤其是这一段结尾处的细节描写,更是生动地再现了父女一路快乐相伴的情形。

下车的告别同样温暖人心,略略一提,正好。

这段写放学路上,主要事件是爸爸给“我”买好吃的,“我们”聊一聊学校那些事儿。结尾通过爸爸扔竹签再次表扬爸爸车技好,动作酷,让身为小学生的“我”很崇拜。

“我”上初二了,事情有了一些变化。略写。

事情再次发生变化,让人期待故事的后续发展。

此段语调高昂,充满喜悦,间以幽默,有重温儿时的欢乐,有当下的快乐绽放。真真是幸福满满!

总评

这篇《自行车上的温暖》文如其名,全篇写了“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发生的诸多小事儿,点点滴滴都渗透着温暖。此文得高分首先得益于素材丰富,其次是构思恰到好处。

这篇文章素材极其丰富,以至于让人看着都觉得有点儿奢侈,可见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文中所用的素材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乍看上去,这篇文章很散,叙事很是琐碎,但静静品读,你会发现:这篇作文还是下了一番“作”的功夫,尤其是在选材和构思上——文章选材恰当,线索鲜明,叙事井然有序。“作”得恰到好处,不过分雕琢,看起来非常自然。前半部分写的是小学阶段乘坐自行车,上学路上写浏览风景,放学路上写吃小吃;后半部分写初中阶段,写上下学交通工具的变化和父女交流的变化。不管是哪个阶段,父女的交流、互动贯穿始终,有时是语言,有时是动作,他们的相处是那么和谐、愉快,这对父女太让人羡慕了!能遇到这样温柔、体贴、耐心的父亲,女儿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养育了这样阳光的女儿,父亲又怎会不感觉欣慰,不感觉幸福?

其实,写到爸爸骑车送“我”到小学毕业,文章就可以圆满结束,爸爸给予“我”的温暖表现得已经足够了。但文章又续了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讲述得不好,就容易成为“第六个指头”。我们来看看续了些什么:爸爸再用自行车载上初中的“我”已经有点儿吃力,随后用汽车接送“我”上下学。这样是快了许多,但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好好地欣赏风景。言下之意是,父女的交流也少了许多。有一天,爸爸又把那辆老自行车推出来……但现在自行车的主要功能有了变化:只是偶尔充当接送“我”上下学的工具,隔三差五载“我们”父女俩出去晃悠。“晃悠”两个字意味深长,写出了父女对于生活的另一种主张:在“快”中找一种“慢”,好好看看久违的风景,重新续上一度中断的交流、失去的快乐,亲情不能因为忙碌而变淡。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展示出一些变化,使文章有了波折,给文章增加了厚度,写出了另一种温暖,使文章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主题更为深刻。如果说前半部分写的童年的温暖是单纯明快的,后半部分写的少年的温暖则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爸爸更加善解人意,父女的默契度进一步升级,简直是心有灵犀。

素材丰富是此文成功的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适当剪裁,注意详略,好文章就成了。

如果文笔再细腻一些,选其中一两个事件进行更具体、更细腻的描写,增加一些真实生动的细节,文章会更出色,更具有感染力。

(许妍老师)

猜你喜欢
竹签父女糖葫芦
一对父女拒绝下车的28小时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糖葫芦
会“动”的竹签
梁天父女,头一次朝夕相处40天,烦!
Tang' Roulou,la marque chinoise d’un duo de designers français
竹签陀螺站起来
A Walk at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