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浦东说书

2020-01-18 02:21沈鸿鑫
曲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浦东旋律

沈鸿鑫

浦东说书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曲艺曲种,因表演者一手持竹签或筷子(称为“鼓签”或“击心”),一手持小钹,所以也被称为“钹子书”,根据其生发地域和表现特色,也被称为“沪书”“农民书”。2008年,浦东说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浦东说书具有深厚浓郁的乡土气息

浦东说书起源于上海浦东的川沙、南汇,后流传于上海市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原始形态为佛教的“唱导”,内容以表现当地民众的宗教祭祀活动及宣传佛教的因果教义为主,后来逐渐开始演唱民间故事,展现风俗民情。相传浦东说书的创始者为清嘉庆年间的浦东人顾秀春①,他表演时一手执“单片”(一张钹子 ),一手执竹签,以浦东方言语音语调自击自唱。后又吸收了浦东的山歌、田歌、盐歌、渔歌的旋律及莲花落的元素, 逐渐演变成摆脱“梵呗(音bai,四声)”②的“因果调”。故浦东说书也被称为“说因果”或“因果书”。

浦东早期的集市是伴随着盐业的兴起、棉纺织业的发展、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商贩的往来而逐渐形成的。在明朝前期,浦东就有著名的三集三市。至清代,浦东的集镇上茶馆林立,热闹的集市和星罗棋布的茶馆为浦东说书提供了众多的演出场所。

早期的浦东说书艺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农忙务农、农闲演唱。有影响的艺人有顾秀春、诸兰芳、“唐驼子”、傅炎泉等,继而有陆雪江、黄少云、傅鸣岐等。再后来则有擅说开打场面的“打煞”乔寿亭,一唱到底的“唱煞”盛根泉,始终站着说书的“立煞”徐连奎,说、唱、演一坐到底的“坐煞”季彩卿等。他们始终与浦东农村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这也是浦东说书乡土气息浓郁的重要原因。

浦东说书的曲目多以说唱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为主,格调粗犷,故事性强。长篇传统曲目有《三门街》《红蝴蝶》《网船过渡》《大红袍》《七侠五义》《施公案》《三看御妹》《玉蜻蜓》《月唐》《天宝图《金台》《岳传》等,传统开篇有《红娘寄书》《林冲夜奔》《敫桂英自叹》《玉鲥郎抢亲》《借东风》等。

浦东说书的主要音乐声腔最早是由“说因果”的[因果调]演变而来,早期的[因果老调]具有浓郁的浦东农村山歌风味,旋律为五声音阶、商调式,唱腔结构属单曲反复。后来吸收当地民歌和“打连发”等的旋律,借鉴“太保书”③等姊妹曲种的旋律因素,声腔逐渐丰富,旋律则以五声音阶为主,曲式大多为上下句式,旋律平稳,有江南风格,腔少字多,叙述性强。

在20世纪30代前后,浦东说书已形成了“东乡调”和“西乡调”两大腔系。

东乡调以川沙、南汇为中心,包括奉贤浦东地区,其主要曲调为[基本调]和[东调]。以及在[基本调]和[东调]基础上采用旋律翻高或低旋形成的[平调][汆调][娘娘调]。东乡调旋律明快、粗犷朴实、行腔爽朗,调式以徵调式为主,次为商调式、宫调式,总的特点是旋律平稳,腔多字少。[基本调]唱腔结构多为“起承转合”式,旋律起伏跌宕,曲调优美抒情,用真假嗓结合演唱,适用于表现感情丰富的旦角。另一常用曲调[平调]以七字句格为主,旋律平稳,节奏轻快,行腔爽朗,适宜宣叙。

西乡调以松江、青浦、金山为中心,旋律高起低落,婉转细腻,连说带唱,唱腔节拍较为自由,常随书中情节与人物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散板与不同节奏的板式交替出现。

浦东说书的乡土气息还表现在语言方面,它采用上海浦东的方言且常活用群众唇舌之间的俚言俗语。如最近创作的《养猪阿太》中,“老太造房寻错仔箍桶匠”“小猪瘦来像只黄瓜棚”“我看?,黄鳝鳗鲢作相打,一样滑咾一样长”“鞋有样来袜有样,先要自己脚有样”等,生动风趣,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二、浦东说书具有灵活多样的表演形态

浦东说书的表演形式生动灵活,简约轻便,主要有两种表演方式。一种是唱,或者说唱相间,主要为单人坐唱(也有立唱)。这种表演方式最初不设书台,表演者与听众围坐一桌,后两者分坐,后来又有了专门为表演者而设、稍高于观众坐席的书台。演出开始时,演员拿钹子,着长衫,用鼓签敲小钹表演技巧,以吸引观众及静场,此之谓“钹子闹场”,与北方相声表演开始前的“白沙撒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演员在开场唱四句诗或词才唱开篇,或说唱长篇的正本前唱一段,与相声的“开门柳儿”也有相似之处。正式表演时,演员的行腔似吟诵,一般为上下两句,唱时则一般用本嗓,但表现花旦时则要用假嗓。钹子伴奏是浦东说书的一大特色,它可以用不同声音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情节的跌宕起伏,它还有一些花式,更有其艺术欣赏的价值。

另一种只说不唱的,演出形式类似苏州评话,也有对说表、噱头、手面和口技等方面的讲究,如苏州评话说表一般要用苏州方言一样,此种浦东说书表演方式也要求以浦东和上海方言为主,但起角色则可以依照角色的地域特征讲各地方言,表演时也常用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辅助表演。

1949年以后,浦东说书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双档、多档、小组唱和表演唱等形式。

三、浦东说书具有兼容并蓄的发展特征

浦东说书扎根农村,但生长在上海这个中西文化交匯、南北戏曲曲艺荟萃的大都市之中,与姊妹艺术不断交流,互相损益,在表演方式、书目等多方面都有了较丰富的发展。

盛行于上海的苏州评弹给浦东说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说、表、噱等苏州评弹表演方式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浦东说书的观赏性。而浦东说书的影响力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上海的独脚戏艺人不仅借鉴浦东说书的表演技巧,朱翔飞、袁一灵、张樵侬等还演出过浦东说书书目。如张樵侬表演过过《十稀奇》《方卿奇遇》,袁一灵演唱过《颠倒古人》等。

猜你喜欢
浦东旋律
参观浦东展览馆
浦东大道,终于通了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给你的信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