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石家庄学院
大学体育课是高等学校必修课程之一,近年来教学改革中推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在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在俱乐部的现状、管理、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角度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进行了研究,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良性发展提出观点。
本文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因素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关于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开展现状、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和梳理,了解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的内容研究。
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研究现状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找出其中因素之间的关联情况,并进行逻辑分析。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开展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独立课程的体育俱乐部,有指定的指导教师,完全由学生自治,是学生社团的一种;第二种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体育俱乐部,存在师生教学关系的,是课程的一种形式;第三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课下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进行提高。
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高年级学生教学,低年级新生学习的金字塔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运转,易形成良性循环,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1-2 个运动技能的终身体育目的。
1.“师生比”
师生比是班级容量的最显著特性,大学体育俱乐部均为大容量班集体教学,这里的“师”包括了能够参与教学的高年级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师生比越高教学效果越好,俱乐部制开展后教师培养出来高年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就是影响俱乐部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就是拥有足够多的本项目高水平学生的人数。
2.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开展俱乐部教学的重要保障,在我们固有的思想中项目的标准场地就是开展教学的场所,例如:篮球课程通常会占有1-2 片场地进行教学活动,足球会在半个足球场地里开展教学,网球课站在网球场上进行教学,但是对于部分项目来说实际的教学中标准的场地的意义并不突出,学生练习的内容与标准场地的关联度不大,因此有效的人均练习场地面积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样对于器材来说,人均器材拥有率会比单纯的器材数量更能够反映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3.俱乐部组织机构
体育俱乐部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有人数众多、时间分散、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单一师生关系模式完全不能够满足俱乐部制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有效的组织机构来解决这些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因素,通过机构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通过人员管理、任务布置、过程监督、信息反馈等模式进行流程化管理,来促进俱乐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对教学活动有促进和支撑作用。
1.有效练习时间
有效的练习时间是指学生用正确的技术进行练习的时间,通过有效时间的累加从而达到技术自动化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领到练习的任务后,会经历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反思-纠正-正确练习的过程,如果学生在消化吸收—反思—纠正的阶段徘徊,将无法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有效练习时间会被大幅压缩,因此缩短学生徘徊的阶段,增加有效练习时间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
大学课程俱乐部制在组织形式、课堂布置上会完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会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勤学多练”的形式转变,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1vsN 的教学模式,会大大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高,因此合理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的转变自然会产生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将复杂的技术学习内容简便化,模块化,应用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满足感的获取,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4.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转变,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变化,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讲解示范法不能完全满足俱乐部制学习的需求,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适合俱乐部大容量班集体教学的方法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教师对俱乐部制教学的认识
对于俱乐部制的教学,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教师的思想,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是经验传承,教学方式来着与自身的运动经历,缺少知识的汇总和借鉴,更多的专注与学生的动作正确合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因此转变体育教师的传统观念,多在学生的“学”上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把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学习当作培养自身终身体育思想的摇篮,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果。
2.教师组织能力
俱乐部制的教学最大的难点就是对学生的组织,一、考勤难,相当于合班教学,面对往往是2 倍甚至3 倍的传统课堂的人数,课堂常规部分难以正常实施。二、站队难,无论是几列横队几列纵队,都无法保证每一位同学能够清楚清晰的看到听到教师的示范和讲话。三、场地布置难,根据场地大小进行功能分区,不同的教学内容场地的分区大小不同,尤其是变换练习内容后,场地可能随之变化。四、教学内容变化难,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会有2-3 个练习内容,教师会通过队伍集合、分散来达到内容变化的目的,人数越多集合分散的时间就会越长,随之有效练习时间也会压缩。教师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让这些因素不影响学习的效果。
3.学生学习动机
开展体育俱乐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完全自主的选择自主俱乐部项目,学生选择的动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兴趣爱好,通过以前成功的运动体验或者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产生了对本项目的兴趣,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此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正面促进作用;二、结伴,有自己的要好的同学、朋友选择该项目,为达到社交的目的随从选择。此类学习动机取决于同伴的学习态度和爱好,会在练习过程中产生抱团行为,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三、投机行为,学习动机完全是从主观认为耗费的体能多少进行选择,此类动机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提升兴趣,转变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终身体育意识,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进步,但盲目的开展俱乐部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减少传统体育课堂向俱乐部转变的诸多不适,能够顺利完成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