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绿明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方面产业的发展,不仅发挥对周边中医药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能实现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推动经济实际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中游和下游产业链的壮大,增加人们收入。除此之外,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竞争优势的增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
河南在黄河中下游,河流和山脉相间,平原与盆地之间相互连接,良好的气候为中药材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药用植物一般都能在这里种植和生长。对于河南来讲中药材野生以及种植面积均比较大,质量较好,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中药材重要有银花、生地、山药等等。同时河南在中药工业方面获得了迅速发展[2]。
河南中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产业结构尚且不够完备,并中药质量缺少稳定性,虽然中药材企业比较多,但是大部分比较小,在规模较小情况下自然集中程度比较低,因此企业在规模以及经济效益方面不能和著名中药企业之间进行对比。
针对中药材栽培问题,并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研究,仅仅有少数科研人员以及专业人员研究时涉及此方面课题[3]。并且制药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会将粗放经营和现代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对于研发创新较为重视,对管理创新以及职工创新有所忽视,在此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热情会受到不良影响。
河南中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投入,企业与组织之间基本进行了网络互通,也加强了在网站方面的建设[4]。但是缺乏覆盖范围广的信息平台,信息化效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在电商方面的发展、上升空间比较大。
中医药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实现需其标准化作为基础与条件,中药材方面生产基地建设能够为GAP 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5]。因此河南在发展过程中应运用因地制宜方式找寻GAP 基地,为中药材生产过程中规范化与集约化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区域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渐转向经济优势。在此过程中,构建栀子基地时,可以将桐柏、唐河作为主体,构建天麻、山茱萸基地时可以将内乡、南诏等作为主体,构建麦冬基地时,可以将邓州作为主体。
就我省当前中医药产业实际发展现状来讲,对于药用植物,在栽培方面缺少统一管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大,因此需对基地进行合理指导,种植和管理时尽量运用现代化方式,促进无公害栽培以及综合防治方式的运用,使中药生产逐渐实现集约化与规模化,进而使中药在质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中医药产业在发展中,应注重高效型逐渐向节约型转型,其中主要为中药二次研发以及新药创新。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实现体质增效,实际上二次研发与新药创新之间对比,在方法上更为有效。
就物流来讲,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能够由产业链源头一直到产业链终点为消费者提供准确且快速的服务,实际上医药物流的发展推动了中药产业在产业链结构方面的变革,其传统商业体系中,医药在流通过程中会受到批发体系以及行政体系的限制,企业难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扩大市场过程中,不应局限在国内市场,也应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使更多人的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加强对电商与物流发展的运用,发展电商过程中,应注重对大数据的运用。在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数据逐渐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当前人们对中医药的具体需求,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联盟的建立。
总之,为了使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河南中医药产业发展获得较好效果,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发展模式上应注重多元化的实现,积极构建良好发展环境,详细了解发展机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性规划,保证对应管理机制在构建时的协调性与高效性,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在产业、科技以及人才等多个方面的投入,提升中医药产品当中科技含量,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促进河南在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