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星
王熙凤是《红楼梦》重点塑造的人物之一,被秦可卿视为“脂粉队里的英雄”[1]88。周瑞家的称她有“一万个心眼子”,即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1]44,贾琏身边跟班兴儿也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1]523。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在贾母面前,其他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能够人未到场,“放诞无礼”的笑声先到[1]18。她对付人的手段也极为高明,从“毒设相思局”[1]83“弄权铁槛寺”[1]100“弄小巧用借剑杀人”[1]549等可以见识到她手段的狠毒。但这位贾母赏识、手段高明的王熙凤,在复杂的荣国府中也有颇多无奈。如在第四十六回鸳鸯拒婚一事中,她就彻底得罪了婆婆邢夫人。在贾母和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事的斗法中,她虽然八面玲珑,却也力不从心。王熙凤的尴尬处境,主要与荣国府内部复杂的人事关系密切相关。
《红楼梦》中荣国府的三代内当家分别为贾母、王夫人与王熙凤。其中,贾母之后由王夫人接管,是荣国府隐患,其后的一系列争斗均与此相关。
按常理,贾母之后,荣国府内当家当由嫡长子贾赦之妻邢夫人掌管。但邢夫人为人刻薄,加上没有子女,而且娘家势力过弱,故而很难在荣国府有所作为。而王夫人偏偏又貌似持重贤良,娘家势力极大,女儿还是宫中娘娘,故而荣国府内当家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肩上。贾母的这一决定势必引起大儿子贾赦、大儿媳妇邢夫人的不满。或许,出于平息两房间矛盾的考虑,贾母让王熙凤暂时掌管荣国府。毕竟王熙凤是贾赦的儿媳妇,贾母这样做等于让管家权力回到了大儿媳妇手中。不过,王熙凤又是王夫人的侄女,实际管家权力仍然在王夫人手中,这一点贾赦、邢夫人自然最清楚不过,但这实属无奈之举。这给暂时掌管荣国府的王熙凤带来了靠自己力量永远不可能解决的矛盾:一旦接管荣国府,就面临着三股不能得罪的力量,首先是贾母,其次是王夫人,再次是她的婆婆邢夫人。因而,王熙凤注定要处于两房争斗的夹缝之中,更可悲的是,她掌管荣国府只是贾母的权宜之计。毕竟,贾宝玉一旦成家,宝二奶奶才是荣国府真正的管家。贾赦夫妇最为关心的还在于贾母一旦撒手,贾府财产如何分配这一更为现实的问题,于是他们才会看上贾母身边长得不算漂亮却最得贾母信任的丫头——鸳鸯。贾赦夫妇明白,一旦鸳鸯成为贾赦这边的人,将来荣国府财产分配,他们便不会吃亏。但令贾赦夫妇没有想到的是,鸳鸯偏偏不是一心往上爬的势利之人,故而才有了当着众人面在贾母面前哭诉之事,令贾母当场发怒,最终以邢夫人被训斥收场。由于邢夫人事先向王熙凤征求意见,故以为是她走漏风声让计划夭折,加上身边陪房费婆子挑唆,于是“着实恶绝凤姐”[1]569,并在贾母寿诞之际当众让其难堪:
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1]570-571
邢夫人当着众人面称儿媳妇王熙凤为“二奶奶”,并称“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并命令她放人,且不给王熙凤解释的机会,致使王熙凤“又羞又气”,“憋得脸紫涨”,又“抓寻不着头脑”。一向争强好胜的王熙凤满心委屈,“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以至于“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1]570-571
自此,邢夫人处处盯着王熙凤、贾琏,只要一有机会,就为难他们夫妇二人。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邢夫人就借机敲贾琏竹杠。因为缺钱,贾琏找鸳鸯挪了贾母之物借当了一千两银子,这事儿让邢夫人查知,于是邢夫人故意找贾琏讨要二百两银子使用,贾琏稍微推脱,邢夫人就直接训斥:“你没有钱就有地方迁挪,我白和你商量,你就搪塞我,你就说没地方。前儿一千两银子的当是哪里的?连老太太的东西你都有神通弄出来,这会子二百银子,你就这样。幸亏我没和人说去。”[1]591邢夫人直接以贾琏私自通过鸳鸯挪用老太太之物借当之事为筹码,威胁贾琏要是不给钱,她就告诉别人。就连贾琏也看得出来邢夫人这是在故意刁难,“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1]591。由于此前王熙凤受邢夫人抢白,故而此次不敢怠慢,“且把太太打发了去要紧。宁可咱们短些,又别讨没意思”,于是让平儿拿金项圈暂押二百两银子给邢夫人送去。[1]591即便如此,邢夫人对王熙凤仍然深恶痛绝,在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邢夫人训斥迎春时说:“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1]586从邢夫人的冷嘲热讽中,可以看出她对王熙凤的不满。身边伺候的媳妇们也趁机挑唆两房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姑娘老实仁德,那里像他们三姑娘伶牙俐齿,会要姊妹们的强。他们明知姐姐这样,他竟不体恤一点儿”[1]586。邢夫人把矛头再次指向贾琏、王熙凤夫妇:“连他哥哥嫂子还如是,别人又作什么呢。”[1]586-587当有人回话王熙凤来侍奉她时,邢夫人“冷笑两声”,命人回话说:“请他自去养病,我这里不用他伺候。”[1]587归根结底,婆媳关系跌到冰点是两房争斗财产继承权使然。
不仅邢夫人如此,贾赦也因鸳鸯一事,对贾母颇多怨言。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击鼓传花游戏中,贾赦通过这样一个笑话发泄对贾母的不满:
这次在贾赦手内住了,只得吃了酒,说笑话。因说道:“一家子一个儿子最孝顺。偏生母亲病了,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如今用针灸之法,针灸针灸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即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甚远,怎么就好呢?’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众人听说,都笑起来。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1]611-612
中秋举家团圆之际,贾赦讲这样一个笑话,等同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贾母自然心知肚明,于是才以“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回应。此时,贾赦知道贾母“疑了心”,赶紧起身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亦不好再提”,这一尴尬局面暂时以母子言欢作结。但贾母因此心存芥蒂,并未真正释怀。当晚,贾赦在提前离席回家途中扭伤了脚,贾母派人打听伤情,听回事婆子说无大碍后,对王夫人、尤氏发出了“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1]614的感慨。可见,贾母在心中终究未放下此事,而她当着王夫人、尤氏面说出这样的话,也表明,他们母子离心在贾府已然公开。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王熙凤介于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者中间,即便她八面玲珑,也难以让各方都满意。何况,在邢夫人一方中,还有赵姨娘的加入。赵姨娘虽为贾政之妾,但因为她与自己的儿子贾环不受王夫人、王熙凤待见,故而投靠贾赦、邢夫人一方,以求与王夫人抗衡。赵姨娘每每在贾政面前诋毁王夫人、贾宝玉,贾环对宝玉也恨之入骨,如第三十三回的宝玉挨打,便与贾环在贾政面前挑唆有关。同样在第七十五回,贾宝玉、贾兰作诗受赏,贾环技痒,也作诗交与贾政,因诗中表现有不乐读书之意,引起贾政不悦,但贾赦看后却对贾环十分赞赏:
(贾赦)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1]611-612
贾政批评贾环诗中有不乐读书之意,贾赦偏偏赞赏贾环作得好,认为其诗有“侯门的气概”,还赏赐贾环许多玩物,不仅全程无视贾宝玉,还对贾环许下了“世袭的前程”的话,故而贾政连忙以“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之语劝住。[1]612由此可见,贾府爵位的承袭、财产的分配都是麻烦问题,王熙凤作为内当家,自然被卷入其中,处境尴尬在所难免。
如果仅仅夹在两房争斗之中还罢了,而让王熙凤最难处理的是贾母与王夫人之间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下一代内当家的人选上。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王熙凤暂时掌管荣国府乃贾母的权宜之计,下一代内当家人选无疑是贾宝玉的妻子。故而,贾母与王夫人最大的矛盾在于薛宝钗、林黛玉谁才是宝二奶奶的合适人选。对王夫人而言,薛宝钗乃自己妹妹之女,又稳重大方,故而薛宝钗当为宝二奶奶最合适的人选,这样一则稳固了王家在贾府的势力,二则荣国府内当家权力不会旁落。但于贾母而言,一旦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那么荣国府将成为王家天下,王夫人、王熙凤、薛宝钗势必抱成一团,这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林黛玉乃贾母外孙女,若与贾宝玉结合,一则荣国府大权不会旁落,二则林黛玉后半生又有依靠,这是贾母乐于看到的。于王熙凤而言,若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王家势力在荣国府形成一股势力自然不假,但薛宝钗老成持重,为人处世圆滑,恐怕贾宝玉成婚之日,就是王熙凤交出管家大权之时,而林黛玉体弱多病,王熙凤尚有继续代理荣国府的机会,况且林黛玉又是贾母心之所系,因而王熙凤内心颇为矛盾。如果说王熙凤在两房争夺财产时还有明确选择的话,那么在贾母和王夫人的斗法中,她却很难选择站在哪一方,因为任何一方她都得罪不得。
让贾母、王夫人矛盾趋于白热化的是王熙凤病后由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人暂时理家一事,而这要从第三十三回贾宝玉挨打一事说起。贾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听到风声,宝玉挨打乃贾环在贾政面前挑唆使然,故而传唤怡红院丫头前去问话。此时,袭人自告奋勇到王夫人处。袭人清楚王夫人作为母亲最为担心的就是贾宝玉的名节,为取得王夫人信任,袭人劝其“变个法儿”让贾宝玉“搬出园外来住”[1]253。王夫人听袭人之言后自然大惊,忙问贾宝玉是否出现了有失检点之举,袭人连忙否认以宽慰王夫人,称只是自己的小见识,然后说了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1]253
袭人站在王夫人角度考虑问题,认为贾宝玉与两个表姊妹林黛玉、薛宝钗同住大观园难免落人话柄,但薛宝钗做事极有分寸,自然不会有越轨之举。袭人之言击中了王夫人心中最担心之事,她以此换取了王夫人的信任:“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1]253袭人此行奠定了她在王夫人心中的地位。如在第三十五回,王夫人突然送给袭人两碗菜,而且还不让她“去磕头”谢恩[1]265,这就表明王夫人抬举袭人。袭人本是贾母身边的一等丫头,因做事稳重才临时拨到贾宝玉身边照顾,她每月的月例仍出在贾母身上。但到了第三十六回,王夫人未请示贾母,就将袭人做贾宝玉姨娘之事私自做主定了下来:
(王夫人)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1]267-268
当时,除王熙凤、薛姨妈在场外,还有薛宝钗、林黛玉二人。后来王熙凤又将袭人叫去,告诉她此事,只让她给王夫人叩头,“不必去见贾母”。[1]269袭人又将此话在晚间告诉了宝玉。可以说,此事等同于公开。这事自然瞒不过贾母,只是聪明的贾母不言明罢了。但不言明,不代表不介意。在第四十六回,贾赦讨鸳鸯作姨娘一事,原本是邢夫人的错,但贾母不假思索就直接对王夫人发怒:“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1]353自发的情绪最真实,贾母在内心深处对王夫人是不满的。此时,探春出头为王夫人解围,得到了王夫人的信任,才有了日后管家之事。从袭人到探春,王夫人通过重用二人,拉拢、壮大自己的势力,让荣国府上上下下都明白她才是荣国府真正的管家。到了第五十四回,贾母对袭人借戴孝之故未跟随照顾贾宝玉表达了不满之情: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1]412
贾母称袭人“拿大”,其实也是在警告王夫人,袭人是她的人,让袭人给宝玉作姨娘应第一时间回禀她。王夫人以为时机还未成熟,故而此时依然没有向贾母回明此事。贾母对此亦未深究,只是心中对王夫人更为不满。这种不满一直到王夫人再次擅自做主让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人理家才彻底爆发。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将理家之事交与李纨,因李纨“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在贾母面前替自己辩解的探春会同李纨裁处,又恐“失于照管”,便特意请了宝钗来照顾。[1]421-422探春为贾府小姐,帮助李纨理家自然无可非议;而薛宝钗乃贾府亲眷,让其管理荣国府自然不妥。明眼人自然知道,此乃王夫人提前让薛宝钗熟悉贾府内部事务,若处理得好自然赢得人心,为今后坐上宝二奶奶之位做好铺垫。薛宝钗也不负王夫人期望,第五十六回“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便是明证,这无疑在与林黛玉竞争宝二奶奶之位中占据了上风。这让贾母不悦,加上袭人给宝玉做姨娘未经其允许,两事加在一起,她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只是不便立即发作而已。很快贾母就找到了阻止薛宝钗协理荣国府的机会,并借助晴雯得以实现。第七十三回因赵姨娘房内丫头小鹊给贾宝玉报信让其小心贾政问话。贾宝玉一听大惊,连夜读书。因丫头金星玻璃嚷着有人从墙上跳下来,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也未必妥当,恰好丫头金星玻璃嚷着有人从墙上跳下来,于是心生一计,让宝玉装被吓病了,并通过“出去要药”“故意闹的众人皆知宝玉着了惊,吓病了”,于是,“园内灯笼火把,直闹了一夜”[1]583。贾母闻讯大怒,因探春提到斗牌之事,贾母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1]584但管家三人中,姑娘家身份的不止探春一人,薛宝钗亦是姑娘家,贾母这话实际是是否定了薛宝钗管家的合理性。王熙凤一句“偏生我又病了”,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1]584贾母借此彻查聚赌一事。由于牵连到了迎春身边的人,众人替其求情,贾母道:“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1]585这话似有所指,而且贾母又说了句,“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1]585。看来贾母早有此意,只是趁此机会亲自处理而已。王夫人让薛宝钗掌管荣国府的如意算盘,也因此付之东流。晴雯通过大观园进贼一事闹了一夜,王夫人自然知道此次连锁反应皆与晴雯有关,同时又有王善保家的对晴雯百般诋毁,于是王夫人下决心要将“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的晴雯赶出大观园。[1]594而这一切,贾母并不知情。到了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以晴雯得“女儿痨”为由,回禀贾母将晴雯外放出去。[1]632晴雯仅仅是偶感风寒,并非王夫人所说的“女儿痨”,林黛玉才是真正患有“女儿痨”。但因为晴雯长得极像林黛玉,又是贾母的人,故而否定晴雯便是否定林黛玉,这其实是王夫人向贾母示威,林黛玉不是宝二奶奶的合适人选,贾宝玉的婚事王夫人要自己做主。由于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已成事实,贾母也不好再说什么。此次事件,王夫人取得了实质性胜利。
在贾母与王夫人关于宝二奶奶人选的斗法中,王熙凤的处境十分尴尬。在第三十六回之前,她倾向于取悦贾母,如第三十回贾宝玉、林黛玉闹矛盾后贾母便是派王熙凤前去说和,而且王熙凤也总打趣宝、黛二人。这引起了王夫人的不悦。王夫人在王熙凤生病后让薛宝钗加入管家的行列,似乎有意冷落王熙凤。在第七十三回邢夫人拿着绣春囊向王夫人兴师问罪时,王夫人亲自到王熙凤处逼王熙凤承认此物乃她与贾琏之物,想借此化解薛宝钗三人治家不严的罪名,在确认非他们二人之物后,又转而将罪责归咎于王熙凤管理不力,以此替李纨、探春、薛宝钗开脱。由于这两件事,王熙凤意识到王夫人这边也不能怠慢,遂逐渐向王夫人这一方倾斜。如在第五十四回,贾母对王夫人替袭人遮掩未亲自照顾贾宝玉的原因不满时,王熙凤便赶忙出来替王夫人圆场:
今儿晚上她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她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来瞧瞧。她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她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她不用来,只看屋子。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耽心,又可以全她的礼,岂不三处有益。[1]412-413
这与此前因鸳鸯抗婚中王夫人受委屈不为其辩解截然不同,王熙凤拿出三大理由替袭人、王夫人开脱,将袭人未到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以讨好王夫人。总之,介于贾母、王夫人矛盾中,王熙凤更加为难,得罪任何一方都让她在荣国府难以立足。
王熙凤最终的结局与她贪得无厌、手段阴狠歹毒有很大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其悲剧性的命运与她生存的环境确有很大的关联。或许她当初不选择掌管荣国府,会是另外一种结局。王熙凤虽被称为脂粉英雄,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在荣国府也极为风光,但处于贾赦、贾政两房财产争斗以及夹在贾母、王夫人在下一代内当家人选斗法之中,使得她动辄得咎,稍有不慎,就会招致不满。风光的背后,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痛楚,这在王熙凤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正如苏轼在《沁园春·情若连环》中所言“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2]839,王熙凤的生存状况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