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也由此带来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在国家不断发展对外经济之际,由不同城市组成的区域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单位承担着沟通与联系的重要作用,区域之间的发展协调也有利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为了更好地践行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升整体综合国力,区域的管理者必须深切立足于区域所扮演的经济角色,立足于城市之间的不同,求同存异协调共存,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当下,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头部城市带动国家整体经济、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国家政府部门对各个城市进行了区域划分,将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在传统区域规划中,主要是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的长三角发展区和以珠海为主的珠海发展区。
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之际,城市作为区域的具体单位,承担着具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在不断促进着区域甚至是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正是由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当深入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特点以及经济、地域联系,做到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但是在中国政府的实践中,确实出现了区域发展同城市自身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本文将结合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与经济往来的密切直接推动了我国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区的建立与发展。数据显示,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城市发展,其区域化、体系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从生产到加工的体系化经济发展模式,而同一国家不同城市之间在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之间的分工和往来也更加体系化和流程化,这种体系化的城市发展模式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经济重新分工的实际需要,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再次分工直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国家自身的体系化发展和区域化发展的要求,同一产业链和发展规划的城市集结成一个区域,由此形成区域经济。但是在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重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曾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承接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寻求经济的转型升级,以此来提升中国对资本的支配能力和调控能力,并通过对全球化背景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真正实现综合性城市的发展,明确区域自身的发展定位,保障区域结构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与时俱进。
从总体而言,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划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能够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具体落实之时,城市自身的整体发展规划同区域之间的规划之间势必会出现部分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具体的城市发展内容和发展模式上,城市需要立足于全球经济大背景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制订高效、多元的发展模式,为自身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但是区域经济要立足于诸多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需要城市进行单一、集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证区域作为一个集合体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对具体城市的发展力和竞争力产生矛盾之时,城市以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特色进行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却是打造以中心城市为基础,联系周边城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城市共同发展,这就产生了城市规划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区域为对不同城市进行有效、合理的划分这两方面的问题,部分城市在发展中强调以自身为发展中心,部分区域在进行规划时强调以规划所设定的中心城市为发展重心,这些问题思考角度的差距都是导致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出现矛盾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丹东等沿海城市为中心城市,以环渤海地区的地区优势作为中国同东北亚经济圈的联系进行经济发展。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大连等地的工业基础较好,有着天然的经济优势,但是近年来大连正在不断寻求经济转型,寻求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同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区域实际发展与规划中,政府部门注意到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将大连及丹东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进行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并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大连自身的城市发展,辽宁经济带着力于城市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经济往来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革重组,以先进制造业及第三产业为大连等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发展内容,实现了区域经济同城市发展的和谐。
在我国深入改革开放,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具体规划及区域规划都呈现了较大的不同,以沿海城市为主的城市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但是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中,依旧存在着经济落后、城市建设人员思想不充分、对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不明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东部城市带动中部、西部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并以区域为依托进行城市规划。除此之外,在前期城市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国还没有结合国民经济指标增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城市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计划增长额度来说,必须以用地规模的扩展为依据,明确前期产业效率的核心要求,结合开发区的具体发展依据更好地体现产业的高度化与集中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定的产出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在西部建立了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城市的成渝经济区,以保障中西部城市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进行产业升级并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化水平。成渝经济发展区的建立是提升中西部城市自身的城市规划能力,令其余区域整体规划和中国经济战略部署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既体现了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互补,又充分表现出了两个核心城市作为经济和交通枢纽的重要意义,帮助整个经济区的城市实现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西部部分城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寻求经济发展的现状下,成渝经济发展区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及时扭转相关城市政府部门的错误思维,以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进行城市规划。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区域经济作为更加开放的经济集合体,能够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产业分工,对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结构优化提供经济支持,为城市自身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帮助。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身的发展模式同区域整体部署之间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区域规划及城市建设时要兼顾经济发展和城市自身的规划与构建,力图实现城市发展同区域发展的协调,实现城市之间的联络互通,并共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