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2020-01-18 10:47吴文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应用型实验室

吴文春

(韩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用人标准也不断提高。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这些院校(大学)基本属于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融学术、技术和职业为一体,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1]。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应充分掌握与人才培养方向相对应的实验实践技能。这样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这类大学必须提供更加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以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职业,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适应这一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趋势,为地方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心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心理学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运用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佳途径。而要想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构建合理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其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对于应用型大学(本文主要指未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如何构建一套适合自身专业发展而又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呢?笔者结合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心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际条件提出几点自身的改革举措。

一、结合自身专业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中的实践能力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中对心理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培养规格有明确规定:本科生在业务方面要“掌握心理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能,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心理学及相关问题能力。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的方法”[2]。其实这是从总体上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具体而言,各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来对能力目标进行确定。以心理学(师范)专业(属于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要“掌握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及相关的统计与测量的知识;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学和活动设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活动的训练,处理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二、根据实践课程要求,明确实验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通常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践教学阶段运用的知识来自于专业课上的学习积累,所需的工作技能也需要在具体的模拟或真实情境中进行训练。只有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带教学,构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才能帮助学生把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3]。因此,应对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整合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去。在专业类知识体系方面,《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心理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类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和实践训练等。可采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除实验心理学实验、生理心理学实验等专门的实验课程以外,普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和发展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均应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另外,在实习环节,可在管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注重应用技能训练的课程中安排一定课时的见习和实习环节。在具体的学分学时方面,《国家标准》要求“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5%,心理学实验教学不少于80 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的专业实践(含实验)类课程包含: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常用软件、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诊断技能、心理治疗学、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学、职业生涯辅导理论与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践教学总学时为244,远远超出80学时;加上教育见习、专业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占比超过25%。这些实践类课程既包含基础实验,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主要应用技能: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4]。

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专业的双重特性使得不少地方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真正设置实验教学的专业课程少,且大部分为演示型、验证型实验[5]。这使得多数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缺乏兴趣,创新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提升。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实验课程教师应适当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拓宽实验研究的领域。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可在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课程中要求学生开展以中小学生(幼儿)为对象的认知发展、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管理类),可在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中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开展员工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或产品设计、销售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科研兴趣得到激发和培养,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近5年来,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每年都成功申请到2-3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项目,其研究成果中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这是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好印证。

四、合理规划实验(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国家标准》建议,“应构建心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核心课程教学实验-应用心理学见习与实习等多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构建既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又能体现自身专业办学特色的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其主要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地方应用型大学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需加大对心理学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原有实验室平台的基础上,新建或更新几间专业技能实训室,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平台。

当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既要设置基础实验,又要有专业实验(如设计型实验)和综合性的实践(如模拟咨询、团体辅导);既要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又要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6]。因此,应用型大学心理学专业也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建立一间网络心理实验室,里面至少应安装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实验教学(设计)系统,以满足心理学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教研需求;若培养方向为师范类或咨询类,为满足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技能教学需求,应建立心理咨询(个体、团体)与治疗实训室、放松训练室等。以本校为例,我们在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已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室,该实验室包括: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和多功能放松室,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同时为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一个模拟学习的平台[7]。近期,又购置了一套专业的心理诊断训练仪和心理咨询训练仪,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心理咨询技能训练的教学需求。此外,条件较好的院校还应依据自身专业发展定位至少购买一两套前沿性较强且兼具教学功能的研究性仪器(如ERP 脑电系统、眼动仪或生物反馈系统),以开阔学生的研究视野,更好地满足学生和专业教师对心理学创新性实验研究的需求[5];如此,既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又提升其成果的应用价值。

五、开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201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 号)。该通知指出:“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8]有不少心理学教学实验或实训,其重点是被试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和一些自然灾害情境很难或无法用真实的实例展现出来,还存在伦理问题、特殊被试可遇不可求、特殊环境难以在实验室呈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成本昂贵、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难以观察等困难[9]。加上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到中小学、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社区进行授课或心理辅导咨询的时间条件很有限。这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虚拟的方式展现出来。虚拟现实具有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的特点,学习者通过各个感觉通道参与其中,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10]。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的明度对比、错觉、视崖实验、三山实验、道德判断等。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推动下,有一些重点大学和少数地方院校已进行虚拟心理实验室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1-12]。如遵义师范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设计出“三单元三系统”的学生心理辅导的虚拟训练方案,以提高学生心理诊断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能。[13]不过,鉴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成本高,而后期使用成本则相对较低,建议地方应用型大学与其它高校合作开发,并增加资源的开放性。如此,合作开发,协助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的建设,资源可共享使用,成本将大大降低。

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

针对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且覆盖面较窄、实际联系少这些问题,应用型大学在心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应强化学生校内的技能训练,还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相对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企业、司法监狱系统及社区管理等部门中去,让学生到自然社会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出更多“接地气”的服务型人才[5]。

以我校心理学(师范)专业为例,学校在《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及《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下,确立了“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在这种“师范立校、应用为本”的目标定位下,加强与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校外实践技能训练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专门从十几所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中选了两所条件较好、距离较近的中学,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派几十名心理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到这两所学校去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外心理辅导实践活动,并由双方的心理学老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指导。这种“高校-中小学”合作的模式既锻炼了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心理咨询技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学校因心理学专职教师缺少所带来的无法对所有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助共赢。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的学生在广东省本科师范技能大赛中表现优秀,近5年来共获得16项奖项,其中一等奖3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8 项,获奖选手均来自参与校外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

七、优化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

专职实验人员、管理体制以及评价机制是保证实验实践教学高效运行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件。尽管近些年很多应用型大学也建立了校、院(系)两级实验室工作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规范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但是现行体制、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对于介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中间学科心理学来说尤为明显。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少专职实验员或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而学校及院系层面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大,对专兼职实验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2)学校相关部门没有专门对实验室人员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两个问题又直接导致心理学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够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有限,产出效益也低。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第一,配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心理学专业《国家标准》配备至少1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员除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外,还应掌握常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基础心理实验的指导,条件具备时还需熟悉一两种相对高端的研究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及实验编程。

第二,建立网络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平台,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大大方便师生预约使用实验室,并切实提高实验室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其经济效益。师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室和安排实验时间,满足其进行自主实验设计、程序编制、创新研究及毕业论文等需要[14]。实验员负责进行及时审核,并对实验室账、财、物、使用效益、实验成果等数据进行动态的或定期的数据统计、查询和效益评估[14]。

第三,学校、院系层面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励专兼职实验室人员。大多数应用型大学将专职实验员或管理人员纳入教辅系列,他们既不是专职教师或研究人员,也不是纯行政人员,工作任务特点是广、杂、琐碎,工作时间又比较固定;而兼职实验人员通常都是专职教师,其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较繁重。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管理体制下,这些情况往往导致绝大多数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更新,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及研究成果的数量等等都因此而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心理学应用型实验室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