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静,肖长生,陈功轩,孙建明,肖长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205)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人才需求也大幅提升。但是,目前能够切实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研发与生产环节的应用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1]。因此,对高校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结合湖北省对生物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于2015年获批生物科学(生物医药方向)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本着“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突出“应用型”专业特色,通过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到训练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系统构建、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切实为培养生物医药方向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研发与生产技术类人才提供有力保证。笔者就我校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生物医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医药学基础理论,有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物医药制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事业或科研教学单位等从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检验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项目,生物医药专业方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和周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撑,最终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本专业方向先后与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和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效果。
我校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毗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以光谷生物城为基础,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清晰企业对生物医药人才素质的要求。积极听取开设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专业的学校专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专家意见,逐步构建、完善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Ⅰ类课堂课程159学分之外,同时还需完成Ⅱ类创新创业10个学分才能毕业。
生物医药专业方向学生在前2年进行学科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进入大三后,以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训练为依托,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并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实践任务,切实将课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四采取“工学交替”方式,一方面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实现学生就业。从而使学业、产业、就业和创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贯通。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2]。因此,生物医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综合实践”的课程体系。
2.2.1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必修课除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体育、计算机、高等数学等传统基础课程之外,还加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文化通览、国文经典、口语表达等课程。这些课程始终围绕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科学和思想政治素质目标进行开设。学生在修业期间,需分别完成通识必修课42学分和通识选修课10学分。
2.2.2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植物学及实验、动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等,需修满22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等,需修满17学分。专业教育课程一般开设在前2个学期,为学生后继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3 个性发展
为更好的满足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个性发展课程,包括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三部分。专业方向课程由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基因工程、免疫学及实验、生物信息学技术实践、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组成,需修满13学分。从大三开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并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学生最终选修课程学分达33学分即可。同时开设了4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2.4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动植物学野外实习、企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需修满18学分。目前本专业构建了全程“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大一,邀请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专家给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使学生对本行业有初步的认识;暑假进行的动植物野外实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大二和大三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观摩学习,近距离直观认识生物医药企业;同时鼓励部分同学以参与校企合作研究项目的形式深入企业。大四进行岗位实习,帮助学生就业。本专业目前依托光谷生物城共建了“光谷生物城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光谷生物城企业的良好合作,不仅能够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本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即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定位和今后发展目标。大三开设文献分析及实验的逻辑设计等课程重点训练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利用大学生科研训练等课程,将前2年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巩固、检验和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目前本专业所有实验室均由以往的封闭式使用转向开放式使用,以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课程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预约自主进行创新实验。同时将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和企业实验条件紧密结合,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全国“挑战杯”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或自主设计课题研究,帮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专业不断努力打造精品课程,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方式,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制品学、大学生科研训练等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PBL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此外还邀请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课程,与学生互动,形成具有开放意识的模拟实训教学方式。目前这些课程改革普遍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分子生物学》在“2017年湖北省移动教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人体常见病》、《走进教学殿堂—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被评为湖北省首批省级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学实施的结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本专业方向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对企业生产实际经验较为缺乏。因此,本专业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名老师与武汉市伊美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一名老师取得了《执业药师资格证书》,4名老师分别具有在武汉汉密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谱度众合(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荧美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此外还建立完善企业导师的聘任制度,聘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教学或指导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