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院文本英译实证研究

2020-01-18 03:59王鹏飞单欣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巴蜀英译译者

王鹏飞,单欣怡

(西南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1756)

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区悠久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也是向国外民众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早就形成了“三元一体”的宏大格局,巴蜀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浓墨重彩的辉光。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浓缩了延续4000多年的巴蜀文化,是了解巴蜀文化的重要媒介。而博物馆的英译文本是国外游客了解巴蜀文化的窗口,也是巴蜀文化走向世界的捷径。然而,笔者在参观四川省博物馆时,发现其中的英译存在不少问题,不仅阻碍了巴蜀文化的对外交流,而且还影响了四川省博物馆的国际形象。笔者收集了该博物馆万余字的英译文本,意图通过分析博物馆文本的性质和英译原则,指出四川省博物馆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本英译的方法,并提出改善博物馆英译质量的建议,以期为规范博物馆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博物馆文本的性质和英译原则

赖斯将语言功能论引入翻译领域,提出了文本类型模式,她将文本类型划分为三类: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text)、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text)、施为性文本(operativetext)。其中信息性文本重在描述物体和事实,旨在向读者传递真实完整的信息。博物馆文本不仅是提供信息的说明性文本,还包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其作用是帮助游客通过欣赏博物馆及文物展品更进一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因此博物馆文本英译时不能忽视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博物馆英译也要用符合目标语规范和审美标准的方式来表达,使译文尽可能取得和原文相近的读者效应。对不符合目标语读者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句和篇章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nrence)。根据以上分析,博物馆文本兼具信息性和文化性特征,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性文本。英译时应该采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按照需要对信息进行明晰化处理,使原文的说明性信息和文化性信息在目标语中得以完整呈现,并确保呈现方式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基于此,笔者提出博物馆文本英译应遵循三条原则: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

二、四川省博物馆问题分析

通过将收集的语料进行归类,笔者发现四川省博物馆主要存在漏译、误译、欠额翻译(under translation)、翻译不当等问题,其中有些还比较严重。笔者将结合四川省博物馆的翻译实践,从以上几方面剖析实际翻译案例,并根据博物馆文本英译的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三原则进行改译。

(一)漏译

漏译是指由于译者的疏忽而造成的译文不完整的情况。博物馆文本首先是信息性文本,其作用是帮助游客对展品有更好的了解,漏译会造成信息缺失,直接阻碍外国游客获取基本信息的渠道,不利于巴蜀文化的对外传播。

例1:龙泉瓷将青瓷釉色之美推向顶峰,可谓“叩其声,铿锵如金;视其色,温温如玉”。

原译:Celadon of Longquanrevealsthe beauty of green porcelains to its climax.

改译:Celadon of Longquan promotes the beauty of green porcelains to its climax,which looks like jade and sounds sonorous when struck.

原译漏译了关键的一句话—“叩其声,铿锵如金;视其色,温温如玉”。这句话实际上旨在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龙泉瓷制作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但是由于游客很难非常近距离观赏龙泉瓷,也无法直接触摸龙泉瓷,难以感受其精美绝伦的程度。所以英译时应该遵循信息性原则,将此句进行补充翻译,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以帮助国外游客从译文中全面了解和欣赏龙泉瓷文化。

(二)误译

误译指在英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用词不当或理解错误而出现语言表达错误,从而导致原文的内在文化信息无法准确地传递给外国游客的现象,这直接造成文物展品文化性的缺失。所以博物馆文本英译决不能忽视精确地传播博物馆文物丰富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2:鼓腹

原译:plump abdomen

改译:drum-shaped belly

原译将“腹”译为abdomen。根据牛津词典,abdomen指的是the part of your body between your chest and legs which contains your stomach,bowels,etc.意为人、动物或昆虫的腹部,是解剖学用语,用在此处指花瓶的腹部并不合适。而英语中belly语义范围更广,既可指腹部,也指 the round or curved part of an object (物体的)圆形或凸起部分。同时,“鼓”字在此处意为“鼓状”,原译为plump,并未将花瓶的具体形状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甚至造成国外游客的困惑,故笔者将其改译为drum-shaped。

例3:巴蜀春秋战国墓中多见柳叶剑,剑柄扁平无格。

原译:There were many willowswords which were flat without armguard in the tombs of Bash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改译:Commonly found in the tombs from the Spring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in Bashu were flatwillow leaf-shaped swords without handguard.

原译将“柳叶剑”和“无格”分别译为willowsword和withoutarmguard。但实际上,“柳叶剑的剑身为狭长的柳叶形”[1],是西周时期常见的青铜短剑,而译者将其误译为“用柳叶制造的剑”,让外国游客错误地认为柳叶剑是以柳叶为材质,传递了错误的文化信息,故笔者将其改译为willowleaf-shaped。而“格”处于剑身与剑柄之间,是剑柄和剑刃的分界,为“避免持剑者的手在剑尖刺击到目标时因巨大的反作用力冲向剑刃受伤而设置”[2]。显然,将其译为armguard不合适,因此,笔者将其改译为handguard,体现了“格”的文化性。当然原译文还存在漏译原文中“扁平”的问题。

例4:此五剑为中原和楚地流行指铜剑。

原译:The five swords exhibited here are copper swords that prevailing in the Central and Chu areas.

改译:The five swords exhibited here arebronze swords that were prevailing in the Central Plain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and Chu areas.

原译将“铜剑”译为copperswords,显然是混淆了copper和bronze。根据牛津词典,Copper is a soft reddish-brown metal used for making electric wires,pipes and coins,意指纯的单质铜,也就是直接开采出来的铜。而bronze指a dark reddish-brown metal made by mixing copper and tin,意为“青铜合金”。和单质铜相比,青铜合金硬度更高,强度更佳,可塑性更好。李龙(2016)认为“巴蜀青铜剑则是众多剑类型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柳叶形青铜剑……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青睐”[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此处的“铜”应该是青铜,而非单质铜,所以译为bronze更合适。改译有效地向国外游客传递了中国古代伟大的青铜时代文明,表现了巴蜀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而“中原”一词指围绕洛阳至开封一线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译为Central Plains。但是考虑到中原地区对于国外游客仍然显得陌生,所以改译中采取了加注的方法,补充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这样可以更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另外,原译中的prevailing属于语法错误,应改译为wereprevailing。

例5:该墓出土宋元时期瓷器达525件,有青釉、影青、白釉和酱釉等。

原译:More than 525 pieces of porcelain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re unearthed,including green-glazed,misty blue-glazed,white-glazed,black-glazed and soy color-glazed,etc.

改译:More than 525 pieces of porcelain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re unearthed,which were green-glazed,misty blue-glazed,white-glazed,black-glazed andbrown-glazed,etc.

“酱釉”指釉料中含总量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所以其釉呈棕红色,和芝麻酱色或柿黄色相近。原译理解有误,错将“酱釉”的颜色当做酱油色,译为soy color-glazed,不仅和原意相去甚远,而且完全失去了酱釉瓷器的光泽感。故笔者将其改译为brown-glazed,传递了酱釉高贵而不奢华、静谧而不热烈、神秘而不沉重的特殊美感,再现了酱釉的本色,体现了高雅的中国瓷器文化。

(三)欠额翻译

根据《译学辞典》的定义,欠额翻译指“在译语中,原语信息被译者忽视或打了不应有的折扣,即信息度过小,以致读者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的必要信息”[4]。四川省博物馆包含丰富的巴蜀文化特色内容,涵盖历史、人文、地理、习俗等信息,而这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所以翻译的难点在于文化信息的处理。从收集到的语料来看,译者对文化特色内容仅仅用音译的方法,难以表现出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造成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

例6:石像上的题记表明这就是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的塑像。

原译:Inscription on the statue indicates that it is the Statue of Li Bing,a county chief of Shu State in Qin Dynasty,who took charge of building Dujiangyan.

改译:Inscription on the statue indicates that it is the Statue of Li Bing,chief of Shu Area in theStateofQin,who took charge of building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原译采取音译方法翻译“都江堰”,但是根据百度百科,“都江堰”既指造福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又指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的都江堰市。到底是水利工程还是行政区划,单纯用音译方法可能会造成外国游客理解上的困难,这就是欠额翻译造成的文化缺省,这种情况必须经译者进行信息补偿,使外国游客获得关键性信息Irrigation System,更好地传播巴蜀文化。另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所以原译中的Qin Dynasty不符合历史事实,故改译为the State of Qin;相应地,Shu State也改译为Shu Area。

例7:他受秦始皇之命出征匈奴,屡有战功,死后人们铸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

原译:He was sent by Emperor Qinshihuang to the Huns on campaign.After his death,a bronze statue of him was made and placed out of the Simamen (Gate) of the Xianyang Palace.

改译:He was sent by Emperor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a unified China in 221 BC)on his campaign against the Huns.After his death,a bronze statue of him wasand erected out of Sima Gate(Front Gate)of the Xianyang Palace.

原译直接将“秦始皇”用音译的方法译出,但是外国游客除了能够拼读出来,无法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笔者采取音译加注的方法,增加了the first emperor of a unified China in 221 BC(秦始皇是第一个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皇帝)这一基本信息,使外国游客更加了解秦始皇所处的时代、为了防御匈奴进攻而做出的贡献以及阮翁仲的赫赫战功。另外,司马门译为Simamen (Gate)显得较为啰嗦,而且文化意义不明。如果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改译为Sima Gate (Front Gate),外国游客便可一目了然,既知道这是宫殿的大门,又保留了中文中“司马门”的原型。

例8:他们虔诚地祈求上天诸神的佑护,西王母、伏羲、女娲是他们顶礼膜拜的重要对象。

原译:People devoutly prayed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gods,among which Xiwangmu Goddess,Fuxi and Nuw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改译:People devoutly prayed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gods,among whichChinese Hera,Chinese Adam and Evewere the most important.

原译属于音译过度,完全没有传递出上天诸神的文化内涵,单纯采取音译的方法只会给外国游客带来阅读障碍,让外国游客云里雾里。如果采用音译加注,将会非常冗长,交际效果大打折扣。其实,西王母和赫拉在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都是至高无上的女神,具有无限的权力和崇高的地位,两者形象非常接近;《山海经》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为了人类忍辱负重而结合,成为我们的人文始祖;而在《圣经》中,亚当是夏娃的哥哥,两人由于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后来结合共同繁衍了人类,这与伏羲女娲的故事异曲同工。笔者翻译上述诸神时采用意译的方法,分别译为Chinese Hera,Chinese Adam and Eve,不仅准确地让外国读者明白诸神的地位和作用,也说明了中国远古神话中存在类似的诸神文化,起到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

(四)翻译不当

本文的翻译不当指译文不自然、不流畅,这可能指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原文表达方式、和文本格式的影响和束缚,使译文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和文本结构,也指译文盲目跟随原文本内容,没有对原文进行深加工,亦步亦趋,疏于考虑观众的期待和兴趣点,当然,后者并非译者的个人责任,但仍有必要在此讨论。

例9: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南宋(1127-1279)

原译:Celadon Lotus-pattern Bowl from Longquan Kiln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Unearthed from a hoard of Song Dynasty,Shifang,Sichuan,1972

文物名称的翻译完全可以参考国外博物馆有关文物名称的平行文本。经考察,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名称一般由颜色(特点)+材质+专有名称+附属修饰部分(并且是黑体字,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构成,后附上地点(窑+省+地域方位)、制造朝代和大致年代。如:

Largeblue-and-whitekraakbowlwitharmorial-styleshields

Jingdezhen kilns,Jiangxi province

Ming dynasty,about 1600-1620

改译:CeladonBowlwithcarvedlotuspattern

Longquan Kilns,Shifang,Sichuan Province,West China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例10:磁峰窑白釉印花碗

灰白釉,撇口,深腹下敛,圈足,内壁模印凤穿牡丹纹,底印菜叶纹。

原译:It is a white glazed bowl with a curled top,a deep abdomen with smaller lower part,and a ring foot.The inner surface is stamped with patterns of phoenix and peony,and the bottom is printed with patterns of vegetable leaves.

划线部分是有关磁峰窑白釉印花碗的外观中文介绍和英文翻译(此处,英文翻译错误不在讨论之列),英文翻译和原文本一一对应,但对其他重要信息未有提及。如果参考大英博物馆有关文物的介绍,可以发现内容较为丰富。如在介绍Qingbai porcelain wine ewer and cover with matching warming basin(带盖的青白瓷酒壶和温酒器)时,大英博物馆增加了温酒器放于温酒炉上,内置热水,上置酒杯为酒加热的过程,可谓信息量巨大。

根据查询,四川磁峰窑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白瓷窑场,装饰手法以刻花、划花和印花为多见,所以这里完全可以增加有关这方面的背景知识,以使国外游客进一步认识磁峰窑白瓷的特点。

改译:White-glazed bowl with Molded Design

Cifeng Kilns,Sichuan Province,West China

Song Dynasty,960-1279

Cifeng Kiln was once the most important lo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produced white-glazed porcelain typical of carved,incised or molded designs.

根据从四川省博物馆收集到的文物解说词观察,文物的外观介绍占了非常大的篇幅,而大英博物馆对藏品的外观描述非常少,特别突出藏品的象征意义和制作工艺等内容。谢柯(2015)通过对从十家中国博物馆和英美博物馆收集的有关陶瓷和玉器的解说词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博物馆解说词中文物的背景介绍只有30%左右,而英美博物馆超过80%。事实上,藏品的外观一看便知,无需多言,而文物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却更能激发游客的兴趣,更能让参观者对文物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博物馆在介绍文物时,不妨考虑多些背景知识的介绍,译者也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摘译,尤其要关注“文本的意图性和可接受性”[5],摘取原文的特定部分进行翻译,达到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双重目的,充分对外展示古代巴蜀人民的伟大文明,有效地提升巴蜀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三、启示与对策

翻译项目至少涉及翻译项目委托人、译者和审校三方。在博物馆文本翻译过程中,项目委托人一般是博物馆,译者可能是专业译者,审校可能是由译者兼任或由专职审校完成。三方必须密切配合,才有可能保证博物馆文本翻译的质量。

(一)博物馆方面

博物馆应该建立良好的翻译项目管理机制。一般而言,翻译委托人是翻译项目的发起人,委托人有义务告知译者译文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使译文最终达到符合翻译委托人要求的效果。同时,博物馆一定要向译者提供高质量、信息完整的中文文本,包括藏品的外观、尺寸、来源、创作年代、赠送者、制作工艺、用途、历史意义和地位等全面的背景知识,首先让译者对文物有一个立体认识,以便于译者对资料进行取舍。博物馆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力争拥有一批精通文物及英文翻译的专业人才,统一博物馆翻译的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真正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译者方面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6]。这就要求博物馆文本译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和强烈的跨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深厚的文物知识,还要精通相关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不仅通晓本土文化,还要贯通西方思维。翻译过程中,尽量参考平行文本,“放弃传统思维中逐字翻译汉语的思想”[7],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效地对外传播原文本的文化信息。另外,译者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格式、语法、漏译等方面的低级错误。

(三)审校方面

审校是翻译活动的收尾环节,一般来说,审校的次数依据文本内容的复杂程度而定,完整的翻译流程应该包括至少一次审校工作。诚然,如果译者的水平更高,态度更严谨,可以避免一些错误,但是很难完全杜绝,审校就是最后一道关口。同时,博物馆文本翻译的审校工作不能由译者兼任,必须由精通英语的博物馆界资深专业人士担当,审校的水平一定要比译者高。审校不仅要检查语言错误,还要检查译文的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不仅要严格要求,还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译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译文的质量。

四、结语

四川省博物馆是巴蜀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博物馆的文本英文翻译是巴蜀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博物馆文本的英译质量不仅关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关乎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本文通过从四川省博物馆收集的英译文本作为语料,指出翻译中主要出现的漏译、误译、欠额翻译、翻译不当等四类问题,并提出博物馆文本英译应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对外传播的文化性和表达方式的可接受性,即遵循三条原则:信息性、文化性、可接受性。同时,笔者还指出,博物馆文本翻译需要博物馆、译者以及审校三方面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巴蜀文化的对外交流与推广,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巴蜀英译译者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摘要英译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