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玮,梁晓辉
生态文化视域下的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孙一玮1,梁晓辉2
(1.衡水广播电视大学 继续教育处,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 高教研究所,河北 衡水 053000)
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繁荣发展,对其从生态文化视域入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化是人和自然协同发展、和谐共存的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当前河北文化产业培育了部分领军企业,打造了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群与创意基地初步形成。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消费理念,建立多元的文化产业格局;健全文化产业政策制度,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实施生态文化教育,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群良性发展。
生态文化;河北;文化产业;区域经济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繁荣发展,产业规模迅猛扩张,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之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明确将其写进了党章。近年来,河北省委与省政府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各地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带动策略,推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群以及文化产业基地的快速建设,同时加强了对产业领军企业与战略投资者的培育。通过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宏观上可刺激经济增长,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赢发展,微观上可保障民生精神需求,刺激国民素质正向发展。河北作为燕赵文化的发祥地,具有特殊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发展区域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入发掘河北文化资源,明确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生态文化维度下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对河北文化资源科学开发、保护与利用,以及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所谓生态文化,即人和自然协同发展、和谐共存的文化。必须看到,生态文化的关键是明确认知并处理好人和自然间的关联,旨在落实人和自然的共荣共生与和谐相处,是“生态+文化”的理想形态。“生态+文化”也是城市和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朝着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另外,生态文化建设以创新发展的姿态出现,借助发展生态工业领域替代传统机械工业,进而实现社会生产生活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文化隶属文化领域范畴,亦具备狭义与广义的分别。在广义层面指向了生态文化产业,在产业的视角指向了人类于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创造出的反映自然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层面的生态文化则是指向了以生态文化价值观念作为依托的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类精神思想,譬如生态美学、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伦理学等诸多社会意识形态和民主社会制度等。从以上的两个层面的认识出发,将生态文化作为依托,推动河北生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是推动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亦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对河北而言,更能够成为其发展自身文化产业的强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河北省部分地市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政策,并在文化企业财政税收、企业土地处置、投融资以及工商登记管理等层面进行清晰规定,同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就目前情况来看,河北省已经培育出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以及文化产业强县,每年度新增投资经费超出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高于100个,在此环境下出现了多家文化领军企业与产业中坚力量[1]。如河北易水砚企业作为省内文化产业之一,获得过诸多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我国文化行业示范基地。保定中科帷幄数码科技与河北曲阳定瓷等公司被评定为省内文化产业的重点示范基地。另外,部分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顺平县唐尧文化园以桃文化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结合桃文化与尧文化设计研发300余种桃木手工艺品,公司年产值很快达到了6 000余万元。据估算,随着河北专业化旅游购物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预计该公司年加工可达到3万件桃木工艺产品,接待30万人次旅客,年产值近1亿元。诚然,虽培育了一些优秀企业,产值也较高,但从现状来看,文化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生态意识普遍较弱,这对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国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制造业及创意农业的跨领域协同发展日渐深入,产业存在的界限不断模糊,文化基因逐渐融入有关产业,文化渐渐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动力与创新源泉。在此发展环境下,河北作为传统农业与制造业大省,在推动文化产业跨领域结合生成文化服务及新产品层面有着较强潜质。河北省若想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明确本省文化优势是一个基本前提,文化优势与其他方面优势相结合是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的有效路径。最典型的是历史文化优势与手工产业优势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例如,在充分发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坚定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导向下,河北省从政策、资源合理调度等多个层面刺激历史文化和手工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部分具备区域特色韵味的文化品牌,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的易水砚就是其中之一。众多反映与代表河北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化产品以及传统特色产品等在国内外畅销,成为河北省的标志性名片。顺平桃花节、狼牙山登山节以及曲阳雕刻节等节假日品牌活动,均会吸引众多旅客参加,并且辐射力与影响力逐年提高。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红色文化是河北最具意义的文化品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著名的文学经典著作资源使河北拥有了鲜明的红色文化印记。以红色文化基因为依托,河北创办了诸多旅游景点,相当部分被评定为国家经典的红色旅游景点,部分旅游线路已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的精品线路。河北省还把红色资源和百姓生活密切融合,按照时事需求与群众需要开发了多元化的红色活动,使得其成为常态化、长效化、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伴随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近年来,河北文化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与基地化发展势头,部分特色文化产业群与文化创意基地逐渐成型,并且主要在各市、县区分布开来。现阶段,河北初步建成了以桃木雕刻、动漫游戏、石雕、定瓷、工艺美术以及演艺娱乐等产业作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与产业基地。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以骨干企业作为依托,真正发挥出了生产、技术与经营等多维度的集约效应,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行业集约化发展。近年来,大量具备河北特色韵味的文化产业群逐渐生成,如石家庄百年巧匠木绘拼花精品绘画、张家口蔚县剪纸文化产业集聚区、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等,很多已经成为河北省全新的经济实力增长点。根据《河北蓝皮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8—2019)》中的数据调查,河北省2018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774.9亿元,占全国(63 591亿元)的比重为1.22%,占东部地区10省市(49 325亿元)的比重为1.57%,并且以动漫行业为依托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优异成绩[2]。动漫产业园区坚定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所制作的动漫电影荣获多项大奖,并有部分电视剧在央视热播。
结合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优势,当务之急是确定并弘扬生态消费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多元态势的文化产业格局。为了有序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应该加大宣传,引导社会群体摒弃消极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培养以环境理念和生态观念为基准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尤其是在文化认识和文化消费层面,应当加强理念引导,在满足现代人合理诉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切身利益,防止过度消费现象发生,维持社会文化生态平衡。要建立绿色生活与消费生态观念,树立积极的生态消费理念。生态消费理念提倡维护社会健康的持续发展,追求健康与简朴的生活,注重绿色产品的消费。消费群体的清晰认识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若消费群体从维护与关心个体生命安全、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消费,便会对当今文化产业和文化商品形成积极的良性引导,有利于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与文化环境契合的良好发展生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应转变商业模式,拓展文化服务消费规模,提供分众化与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创造新的文化商品消费增长点。生态消费作为以低碳理念为依托的特色文化消费,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应明确这一消费理念,以正确的导向克服因盲目开发或者过度开发而产生的问题。
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立足于环境生态,健全文化产业政策要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相结合。生态补偿政策是落实生态功能区创建的现实需要。自2015年开始,大气质量补偿政策在河北邢台、石家庄以及邯郸等地展开试点,促使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获得初步改善[3]。随后政府出台有关完善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执行建议,对于省内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规划与调节,使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愈发系统化。在法律层面,还要拟定有关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维度明确生态责任以及生态主体义务,针对未尽相应义务和责任的主体,应利用法律加以约束,为河北省践行文化生态提供保障,推动生态补偿法制化发展。而在文化产业的生态补偿层面,应采取多元化补偿方法。河北省应按照各地区发展现状,给予人才、政策、技术与制度等多层面补偿,有效弥补传统单一的经费补偿模式,推动生态补偿机制有序执行,并激发各地区百姓维护生态文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为激发公民参加环保活动、营造生态文化的积极性,政府应健全公众环保参与机制。通过构建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法规,呼吁民众组建环保社会机构,保证政府和民众间交流的及时性,激发民众参加环保行动的主动性。另外,政府还应加大宣传民众参加环保的力度,促使其明确参加环保行动是公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同时,环保部门可建设在线交流平台,在环保部门和民众的沟通中,民众生态意识亦会得到提升。唯有全体民众均积极参加到环保活动中,才可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
教育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是推动文化传承,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诚然,生态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全新模式,在河北省实施生态文化教育,对传播河北生态文化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伴随河北特色文化产业群与创意基地的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愈发突出,积极实施生态文化教育,可为河北创意基地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应把生态教育融入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传统教育体系改革、注重高等教育体系的生态文化教学等方式,在充分发挥河北省自身优越性的同时,强化基础教育当中的文化教育,并设置生态学课程。另一方面,因高等教育所面向的群体触及不同文化层次,所以学校应按照学生群体现状实施生态文化教育,使学生们在实践当中提高生态能力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才能[4]。此外,对于政府而言,应强化对于生态文化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为河北生态文化教育大众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使各高校可为文化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最终实现河北文化产业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企业来说,应与学校联动建设创意基地,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更多学生了解文化产业,明确发展文化产业对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借助创意基地培育学生们实践能力,进而推动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群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河北省作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省,应以自身文化资源的天然优势为依托,注重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生态,在保持自身独特文化个性的同时,正确界定生态消费理念,建立多元态势的文化产业格局;健全文化产业政策制度,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实施生态文化教育,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群良性发展。唯有如此才可最大程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继而走上文化生态良好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
[1] 李鹏克,张莉莉.基于聚类分析的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120-121.
[2] 赵天宜,葛欢欢,郭荣军.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以迁安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122.
[3] 翁钢民,潘越.环京津文化产业带价值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0(2):90-96.
[4] 庞晓洁.新形势下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5):248-24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bei Cultur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SUN Yiwei1, LIANG Xiaohui2
(1. Continuing Education Section,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engshui,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Cultural industry,a sunrise industry,has gotgreat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any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and i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rrently, the Hebei cultural industry has fostered some leading enterprises, created the culture bran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group and the creativity base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also establish the right ecological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establish the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pattern of multiple situations. We will improve the policy system for cultural industry and safegu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We will implement the ecologic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cultural and industrial groups.
ecological cultural; Hebei; cultural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10.3969/j.issn.1673-2065.2020.04.014
孙一玮(1981-),女,河北衡水人,副教授;
梁晓辉(1979-),男,河北安新人,副教授。
河北省社科联课题(2019030101015)
F592.7; G124
A
1673-2065(2020)04-0061-04
2020-05-09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