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0-01-18 03:01:29江嗣满
邯郸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视域育人

江嗣满

(福建警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引言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公安院校作为我国人民警察培育摇篮,对于未来警察队伍的思想领导与教育关乎公安院校的办学本质以及未来警察队伍的政治正确,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提升势在必行。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涉及范围广,面对问题多,是诸多要素、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中进行科学认识和把握。[1]101-105以整体性视域关注和认知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2]75-83马克思整体性思想指出,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世界,寻找出事物所处整体的关系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处理好问题[3]476。因此,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作,需要在整体性视域指导下开展,不仅着眼于思政教育本身,更应从公安院校的政治立场、社会文化的认同等更高层面和角度展开审视,理清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在所属整体中的关系,并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原则的指导下展开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与提升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政课)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上发挥着重要意义,是高校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工作技巧的运用[4]387、思政教育效果提升的路径[5]65-66以及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现代化手段的应用[6]50-52等方面,其核心目标都是要提升高校培育人才的效果和质量。但是,以公安院校这一特殊高校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思政教育研究较少,而从马克思整体性看待这一问题的研究则更少。

公安院校以培育德才兼备、忠诚爱国的人民警察为办学目标。其人才培养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思政教育质量标准要高于其他类型高校,必须重视思政教育在办学育人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从整体性视域探讨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问题,有利于公安院校辩证和全面地看待思政教育提升工作的开展,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办学质量,进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公安人才。

二、整体性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总要求

(一)思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整体性视域要求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帮助公安大学生形成稳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进而保障其在校以及今后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稳定有序的行为习惯。因此,内容上要把握全面性,从课程设置、科研育人、实践培养、到校园文化、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展开思政教育和培养,进而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提供内容保障。

(二)思政教育管理的协调性

从整体性视域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开展应遵循协调发展要求,既要求各项工作之间协同推进,又要求学生政治道德素养与能力协调统一。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协同目标是要求公安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素质方面的协同发展以及这些素质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协调统一。而要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协调统一,课程内容是一方面,学校管理体系的协调性也不容忽视。整体性视域下,要求公安院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校规校纪、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等方面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三)思政教育体系的可持续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决定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进步必须保持一致,因此,整体性视域下要求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保持可持续发展。首先,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应具有长期教学目标,以学生培养目标周期为准,形成阶段性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其次,内容与形式的持续更新也不容忽视,与时俱进,不断吸收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新内涵,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新手段和方式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拓展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保持长期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整体性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整体性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此外,思政教育目标不能独立于学校内部,还应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从国家发展教育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出发,形成以培养为人民服务、为我国社会法治建设与发展服务的人民警察为总目标,并在总目标下开展相应的培养工作。第一,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整体性。思政教育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堂范畴内,培养目标孤立于其他课程内容,缺乏紧密联系,没有将学生个人成长深度纳入国家事业发展的社会进步目标体系中。此外,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阶段性不足,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之间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阶段性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框架。公安大学生不同学年之间接收的思政教育内容雷同,重复教育和重复学习现象严重,不同年级之间的教育培养缺乏递进性,导致学生形成思政学习的刻板印象,积极性不足,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二)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首先,现今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设置之间缺乏联系。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思政教育意义,仅仅依托思政课程内容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知识与理念的全面认知。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往往独立于其他专业教育之外,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促使学生忽视思政教育,形成仅重视专业课程的不利局面。其次,思政教育课程形式单一,全面性欠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且形式多为课堂授课。而科研育人以及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很少接触到思政科研知识,对于思政研究的探索精神不足;缺乏亲身体验,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感受不强烈,这是造成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政素养浮于表面的重要原因。

(三)育人环境缺乏整体性

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理念。第一,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地渗透不足。学生生活内容活泼自由,但由于领导的忽视以及支持资源的缺乏,相关思想文化活动开展不足,无法在生活和学生流行文化中形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因素,无法与课堂内容相互呼应。第二,网络阵地管理不规范,意识形态渗透严重。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学生大部分情况下选择网络形式接受丰富的信息内容。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能够帮助学生接触信息学习知识,但各种不利信息和影响通过网络对于公安大学生地渗透问题也不容忽视,宗教渗透、校园非法传教现象等问题隐性影响着学生的认知,不利于学校思政教育的推进。

(四)教育队伍整体性不足

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团队配合是提高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仅仅依靠教师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整体性视域将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入整个社会环境中,要求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第一,教师团队能力与素养不足。公安院校的教师团队大,但仅有少部分教师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教师仅仅钻研于自身专业知识,对于思政教育知识掌握不足,思政教育重视不够,自身素养匮乏,无法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正面影响。第二,教育团队范围狭窄。目前,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但仅仅依靠有限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并不能满足全面教育的需求,公安院校应将思政教育的责任扩大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使命。

(五)管理工作存在分散性

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教育是一方面,配套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也是重要环节。第一,公安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管理与教育沟通不足,课程体系与管理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性差,存在相互孤立配合不足的问题。导致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脱节,所学知识停留于表面,内在消化不足。第二,思政教育服务缺乏。完备的服务支持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授课与科研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后备服务缺乏阻碍了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需要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时的求助服务不到位,教师展开思政培养时的组织支持不足,相关部门之间配合不利,存在相互扯皮现象。

四、整体性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对策

(一)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整体性

第一,公安院校应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培养忠诚卫士的办学任务,明确“忠诚”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教育目标。之后重新审视该育人总目标,并进一步剖析该目标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要求,以此确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实现思政育人与学校办学育人目标的一体化。学校应加强内省,杜绝仅从思政教育本身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要从思政方面展现公安院校育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第二,制定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培养的目标框架体系,各部门按照计划组织师生学习并做好记录工作,使师生政治学习有计划、有时间、有重点、有保障、有实效。公安大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与阶段性,因此设置学生培养方案时应设立系统全面的培养目标,并将其拆分组合,形成具有结构性的阶段目标组合。在该目标体系指导下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促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细致性。

(二)健全课程体系内容完整性

第一,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形成泛思政课程体系。重新梳理现有思政理论课程以及其他课程内容,挖掘不同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和思政教学内容,将所有课程都纳入公安院校思政育人的范畴中来,形成泛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此外,加强思政课堂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互动,让思政教育成为专业培养的内生动力,提高公安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第二,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学手段。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思政教学创新,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授课,克服思政课堂单一枯燥困局,创建生动有活力的思政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第三,将科研与实践等形式纳入思政教育范畴中来。重视思政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思政方面的科研探索,通过科研实践激发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同时提升公安院校的思政创新能力。此外,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相结合原则,整合各类实践资源,通过与校外实践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搭建思政实践平台,让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践行思政课堂理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认知。

(三)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环境

第一,加强阵地建设,构建长效机制。首先,各公安院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育人环境的重要作用,落实思政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校内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形成具有正面价值的活动阵地长效机制。其次,丰富校园活动,挖掘其思政教育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具有正面影响的思想文化活动,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影响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非课堂思政教育阵地。此外,对于学生的各类活动要严格审批,确保管理到位。对于学生活动频繁的场地要管理到位,出台符合公安院校管理要求的活动审批流程和规定,依据管规定,严格审批活动,做好登记备案工作。第二,加强网络阵地管理,激发网络对于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首先,加强话题设置和引导能力。积极运用多级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工具,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理论信念教育,强化对话题的设置和“网上达人”参与舆论,引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正确引导,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其次,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积极推进网络阵地制度建设,明确网络行为主体权责,规范网络管理内容和程序,加大管理力度和管理范围,壮大管理队伍,确保学生网上冲浪安全。网络阵地的管理要明确政治性,提高警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教育引导,阻断宗教等不利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

(四)完善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规范提高思政理论教师的准入标准,赋予公安院校更多的招聘自主权。在公安院校公开招聘引进时,允许学校有针对性设置思政方面的考核内容,体现公安院校的特殊性,保证引进教师业务能力强的同时,保障其具备符合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政治素养。第二,培养教师团队实践能力。公安院校应加强投入力度,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有机会提高思政实践能力。此外,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实践事业,以实践促教学。第三,改革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安院校思政教学考评标准体系,对于思政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创新要求,对于思政科研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设计,纳入思政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中去,激发教师采取多形式展开思政教育与学生培养的积极性。

(五)搭建平台加强管理服务一体化

公安院校可依托学校管理与服务平台,搭建思政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的管理服务平台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服务,为思政教学提供平台保障,为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制度落地提供服务支撑力量。加强教学工作和后勤保障以及学生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校领导、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等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普及学校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体系的效率。第二,开设思政服务系统,积极帮助和满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提供心理辅导、后勤服务、资源供应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第三,发挥党组织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公安院校党委应构建思政教育领导体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推选展示优秀的工作案例,形成榜样力量,时刻坚持党领导育人工作开展的原则。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视域育人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创新科技(2015年9期)2015-12-15 07:04:09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