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柏松,冯爱利(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红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精神财富,她孕育于“五四运动”时期,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有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育人价值,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红色文化?这是我国学术界一直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问题。目前比较认同的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年代,为完成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先进文化总和。
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指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等,以及为纪念红色历史而建设的纪念碑、博物馆、纪念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红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等系列规范体系。
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包括革命理想、革命道德、革命纪律、革命精神等,比较经典的革命精神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影视、红色歌谣、红色戏曲、红色故事、红色传记、红色传说等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航标和精神支柱,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理想信念缺失,就会精神空虚,就会因“缺钙”而得“软骨病”。互联网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对高职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精神“缺钙”现象严重, 这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迷失人生的正确发展方向。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将革命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了理想信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都展现出革命理想信念“钙”的巨大力量。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的政治立场、高远的价值追求、执着的使命担当,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标本”,是支撑青年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奠基石”,从而教育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披荆斩棘、英勇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铺就中国革命的底色,他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凝聚着炽热的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所囊括的革命道德、革命纪律、革命精神,以及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等文化资源,是厚植高职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的“营养液”,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大义第一条”的理念,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使爱国主义成为高职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进入新时期,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高职大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红色文化是开展大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她所呈现的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英雄人物、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份历史文物、每一种革命精神,都蕴含着革命前辈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可贵的价值观念,她是塑造青年大学生高尚情操的“活教材”,也是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防火墙”。对青年大学生实施红色文化教育,让他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在思想与灵魂深处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
当今高职大学生大多在“温室”中长大,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拚搏的意志。红色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惧艰险、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志士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英勇顽强拼搏,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光照千秋的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就象“催化剂”一样,激励高职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中勇于直面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在红色文化的感染和鼓舞下,高职大学生将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奋斗,顽强拚搏,怀揣伟大梦想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红色文化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是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身的先进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民勇往直前,她鲜明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时代命题。在高职院校引导学生学习充满正能量的红色文化,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智慧和养分,增强高职大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思考,系统推进,做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全方位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十红’实践(唱红色歌曲、赏红色影视、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建红色阵地、演红色剧目、办红色课堂、创红色团队、做红色公益),构筑新时代‘红色精神家园’的系列活动是很好的探索。
为了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教育形式的组织做到多样化,如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体验式结合,课堂教学、二课活动、网络平台、社会实践联动,以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做到丰富化,既有红色文化物质层面的内容,又有红色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
红色文化融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大水漫灌”,更应重视“精准滴灌”,也就是要根据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及大学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例如:针对刚入学的高职新生,可重点结合革命前辈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终身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帮助学生走好大学的第一步。大二是大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常见的奋斗精神减退、职业生涯迷茫、专业学习倦怠、个人感情困扰、品格毅力锤炼等问题集中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可利用红色文化中的先进人物和故事的典型引路,对学生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教育、情感教育、品格教育等,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我。大三阶段,针对学生德技方面的不足、就业求职的困惑等问题,注重结合红色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等,为学生踏入社会把好最后一道关。
红色文化融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深入持久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升育人实效,切忌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
课堂教学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感悟文化的主阵地,是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时,应有意识地把红色文化所涵盖的革命人物、革命事件、革命精神融入到相应章节内容,讲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二是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非思政课理论教师也要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三是开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红色黄冈三十讲》《红色歌曲鉴赏》《红色影视赏析》等选修课,参与选修学生较多,而且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四是编写红色文化辅导读本。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组织专家团队,精心设计,编写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辅导读本,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拓展资源。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红色故事》《红色书信》《红色歌曲》《红色剧场》和《红色实践》等井冈山红色文化丛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的《星火燎原——100个大别山革命故事集》《永恒旋律——100首经典红色歌曲集》《导航灯塔——100个黄冈历史名人故事集》等红色文化辅导读本,为高职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高职院校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除注重课程体系设计外,还要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兴趣特点,采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式,避免空洞的说教,让青年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高职院校可依据朴素实用、彰显特色的原则,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元素灵活渗透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建设红色宣传栏、雕像群和浮雕墙;张贴红色人物的画像、名言;图书馆、阅览室专设红色书屋等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着英雄的力量和革命的精神。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将发生在黄冈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以及董必武、李先念等黄冈籍革命元勋的感人事迹,在校园内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忠德广场”“红色名人馆”等景观,这不仅成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基地,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向上向善的品质、求真务实的学风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课活动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延伸,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使高职院校学生受到“沉浸式”教育和熏陶。学生主体式活动有: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视、读红色书籍、诵红色家书、办红色演讲、寻红色足迹、演红色剧目、写红色心得、建红色团队等;教师主导式活动有:开设红色讲堂,由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讲授红色文化,也可以邀请校外红色文化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邀请老红军及革命烈士后代来校讲授红色故事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使他们在亲近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无人不网、无日不网,因此,构建红色网络,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阵地,将成为高校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红色专题网站和“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要注重利用网络开办红色论坛,策划红色专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活动,引领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建设了新时代“红色精神家园”专题网站,开设红色将帅、红色英雄等专栏,录制了100堂微课。还以校园网为主体,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论坛五个网络新媒体为补充,形成了“一体五翼”的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平台,确保了网络阵地的“红”与“热”。
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依托,广泛开展红色文化的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使红色精神内化入心,外化于行,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参观革命旧址、红色遗迹、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开展情境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学生在参观、缅怀中受到感染;二是重走长征路、拜访革命前辈、走访老红军及烈士后代、感受战争年代艰苦生活,开展体验教育,感悟伟大革命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中得到教育;三是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到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教、支农、支医,还可以参加无偿献血、爱心捐助、情牵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进社区、城市文明劝导、福利院送温暖等红色公益实践行动,在传承红色基因、奉献社会中升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