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案例《搬搬与砌砌》

2020-01-18 08:53文赵建梅
好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洞洞砖块围墙

文赵建梅

一、背景分析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4 ~ 5岁是幼儿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能通过模仿反映日常生活情景,还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近日,恰逢幼儿园在修建围墙,每天工人叔叔和浆、砌墙等操作深深地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户外活动时,幼儿们先是慢慢地凑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与工人叔叔唠嗑套近乎,与工人叔叔熟识后他们就越发张扬起来,主动提出“帮忙”。最后,在寒冷的冬日,他们自导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搬搬砌砌建筑会”。

二、游戏实录

(一)初识砖块,新奇体验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从安全角度考虑,常会阻挠幼儿们玩耍砖块。渐渐地,砖块就成了幼儿们想玩却不可得的游戏材料。这天户外活动时,幼儿们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大胆地走上前问工人叔叔:“叔叔,你们在干吗呀?你们手里的砖块是从哪里来的呀?你往砖块上抹的那个黑乎乎、黏黏的东西是什么呀?”幼儿们正问得起劲,一名幼儿大叫起来:“哇,这个砖块上有好多洞洞呀!”接着,他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看到红色的砖块有洞洞,而且排列得很整齐,我们数数一块砖上有多少个洞洞吧!”“灰色砖块上没有洞洞,灰色砖块没有红色砖块大。”此时口头的争论已不足以满足幼儿们的探究欲,只见有的幼儿迅速将小手伸进砖块的洞里抠一抠;有的幼儿将砖块搬起来掂一掂,高兴地喊着:“哈哈!我搬得动灰色的砖头!”“我还能搬得动红色的砖块!”“我一次能搬两块红色的砖块。”“红色砖块比灰色的砖块大,为什么没有灰色的砖块重呢?我们去问问工人叔叔吧!”幼儿们向工人叔叔寻求答案,工人叔叔解释道:“灰色砖块是水泥压出来的,比较重,红色砖块是泥土烧制出来的,上面还有空的洞洞,所以轻一点 。”

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并且好动、好玩、好模仿。4 ~ 5 岁的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新发现的问题。在他们眼中,任何事物都可以变成游戏的材料。砖块这种新材料一出现,立马激发了他们的兴趣。通过观察,幼儿发现砖块的颜色、厚度、特征都不相同时,有的幼儿开始大胆地探索,也有的幼儿由于初次接触砖块,对砖块的理解有限,想玩却又不敢玩,直到看到有同伴开始摆弄砖块时,才跟着玩起来。

指导策略: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应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幼儿表现出对砖块有浓厚的兴趣时,应追随他们的兴趣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给予积极的支持,并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游戏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游戏行为。具体的支持策略是:(1)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动手动脑探索砖块的玩法,在游戏中体验、发展、收获。(2)鼓励和支持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并细致观察,发现游戏中的“哇时刻”,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提供支持。

(二)体验升级,收获成功

幼儿们都沉浸在搬砖的快乐中,有两个幼儿蹲在地上边忙活边高兴地向我介绍:“老师,我们也在学叔叔建围墙呢。”其他幼儿看到后纷纷效仿,自然形成了一个游戏合作共同体。瞧,有的幼儿负责搬运砖块,他们主动排好队,一个搬一个运。同时,还一唱一和地念起了自编的儿歌:“我是快乐的小蚂蚁,我们一起搬砖块,嗨呦嗨呦搬砖块,比比谁呀搬得快,比比谁呀搬得多……” 有的幼儿负责垒砖块,你一块我一块,有序地垒起围墙,大家各尽其责,忙得不亦乐乎。突然,只听“砰”的一声。“我们的围墙倒啦!”毛毛大喊道。一起合作的宇宇说:“搭积木的时候,如果下面积木小而且少,垒到高高的时候就会倒掉。”毛毛不甘示弱地说:“砖头和积木能一样吗?我们又不是在搭积木。”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不可开交。我顺势引导道:“你们看,莹莹的围墙搭得好高啊!”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转移到莹莹身上。宇宇小声嘟囔着:“我爸爸会盖房子,我看过爸爸盖房子,一排砖整齐地垒老高也不会倒。”旁边的幼儿听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这时轩轩喊道:“灰色的砖块没有洞洞,和红色的砖块一样长,但没有红色的砖块厚,跟红色砖块排成一排就不平整了。”“我知道,你看,我刚才把两块灰色砖块垒在一起,正好和一块红色的砖块一样高。”“我要用红色的砖块和灰色的砖块一起拼搭,这样就更好看了。”“我也要,我也要!”幼儿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搭建,不一会儿,一座座小围墙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的脸上也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后来,幼儿们还将一座座围墙进行了整合与连接。我们根据幼儿们的建议及时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草房子、锅灶等。最终,一座庞大的“城堡”建成了。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能在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砖块大小不一的特质,且是初次接触,游戏时发生种种矛盾属正常现象。案例中,当同伴介绍自己的经验时,其他幼儿能乐意倾听,主动接纳他人的建议,模仿学习并积极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们在不断地分析、思考并获得新的经验,从而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当见到初具规模的作品时,幼儿们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指导策略: 《指南》建议:“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冲突。”游戏过程中,利用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敢于尝试和探究,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等都是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创造自由、愉快、宽松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自发、主动、富有创意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最近发展区”,必要时给予适宜的“支架”。如当幼儿有“盖房子”的需求时,教师适时增添稻草、小车、绳子、木板等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教师要善于观察,在必要时成为幼儿的玩伴。当幼儿争论不休时,教师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及时介入,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其关注“如何搭建围墙”:(1)继续深入观察,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建构材料。(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盖房子”的游戏主题,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多维度的延伸。如使用泥浆让房子更坚固,深化幼儿对于建构活动的体验;利用房子开展其他的游戏活动,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融合更多的生活经验,设置更多的挑战,发展其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三、思考与总结

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拥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活动。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儿游戏的兴趣来源于游戏的不断成功,游戏的成功既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加上同伴羡慕的目光和教师的尊重与支持,他们会玩得更加尽兴。

对幼儿而言,自发的游戏活动可以让他们自觉接受有意义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对教师而言,在幼儿自发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设的情况,如何智慧地回应?如何有效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如何支持游戏和幼儿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对教师专业性的挑战。但回应与支持应该以幼儿游戏的实际为依据,再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调整。游戏中,教师要有“退后”的意识,不可盲目地指导或者主导。

在幼儿自发游戏结束后,及时分享的环节必不可少,这也是对经验的回顾与提升。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力、专注力、坚持性以及与同伴合作、同伴互助等表现,都要给予适时、适度、及时的肯定与赞赏,从而激发他们参加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请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经验的分享与介绍,促进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如果幼儿自发的游戏愿望得不到满足和回应,他们游戏的内在驱动力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游戏的质量也将得不到保障。同时,教师还应当反思,当一个游戏广受幼儿的喜爱时,如何引导他们持续保持对游戏的兴趣,以及如何对游戏活动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并推动幼儿持续探究和学习。经过讨论研究,我们已在园内用砖块、泥浆、稻草搭建了土灶头和茅草房,丰富和加深了幼儿对物体的印象,从而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探索。

猜你喜欢
洞洞砖块围墙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砖块迷宫
坏洞洞,好洞洞
围墙的信念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夏天的围墙
只有砖块
用不上的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