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倩倩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技术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肛瘘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经回顾性分析,统计整合两组与诊断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P<0.05;50例患者MRI对内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目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技术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性。
【关键词】磁共振;肛瘘分型;内口定位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50例肛瘘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6月,经回顾性分析,男女性别比例为36:14,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3岁、19岁,平均年龄(36.97±6.51)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 研究方法
50例患者均采用GE MR Signa HDxt3.0T磁共振进行扫描成像。
扫描序列及参数为:矢状位t2wi-tr3840ms,te105ms,切片厚度4mm,间隔1mm,fov260mm*260mm;轴向t2wi脂肪抑制tr2620ms,te100ms,切片厚度3mm,间隔0.3mm,视野200mm*200mm。轴向t2wi tr5920ms,te130ms,厚度3mm,间隔0.3mm,fov200mm*200mm;轴向t1wi tr380ms,te8ms,厚度3mm,间隔0.3mm,fov200mm*200mm;增强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tr420ms,te8ms,厚度3.0mm,间隔0.3mm,fov200mm*200mm;增强冠状t1wi脂肪抑制序列,tr560ms,te8ms,层厚3mm,间隔0.3mm,fov200mm*200mm[1]。
1.3 观察指标
(1)对比5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2)对比50例患者MRI对的内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目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1.0)对组间统计数值加以辅助分析,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5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由表1得知,5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P<0.05。
2.2 对比50例患者MRI对内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目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由表2得知,50例患者MRI对内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目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P<0.05。
3 讨论
磁共振扫描方法如下:50例肛瘘患者无需进行肠道准备以及肛内置物,可直接进行扫描成像,患者采取仰卧位,先行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患者完成扫描后,由两位临床诊断经验较多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针对图像给出初步诊断结果。观察分析原发性瘘内口、外瘘口的具体位置和数量、瘘道的数目和走向、是否有肛周脓肿情况的发生,以及病变情况与肛周组织如肛内外组织的关系,包括:括约肌、直肠和肛管。并按照Parks三步法,主要是根据瘘管走向以及内外括约肌位置进行分析,可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括约肌上型、括约肌间型、括约肌外型、经括约肌型。采用截石位时钟方向定位确定内口位置,与MRT轴进行对应,肛管定位为12点、左侧中央3点、左侧中央9点、后纵6点[2-3]。诊断结果确定方法是将术中诊断结果与MRT诊断结果对应,评价高分辨率磁共振在肛瘘、内口、瘘分类、肛周脓肿形态、分布及定量诊断中的准确性,磁共振成像显示的内口位置与手术显示的相同象限内正确。
综上,5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P<0.05;50例患者MRI对内口、瘘管、肛周脓肿数目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P<0.05。磁共振檢查技术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性。
参考文献:
赵福香,曹梦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磁共振诊断与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84.
夏瑞可,苏缪广,严志汉.磁共振T1增强扫描对复杂性肛瘘诊断及分型的价值[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06):437-441.
周清云,张兵,黄传芳.1.5T磁共振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