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临床成效展开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途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效率和胸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1.56±5.69)min]、进出急诊时间[(40.38±4.69)min]低于对照组[(54.26±12.06)min、(56.27±5.9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胸痛改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途径应用于急性胸痛急救中,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并有效缓解患者胸痛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诊护理途径;临床护理;急救效率;预后
Abstract: .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observed the way of emergency nursing, and compared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chest pain.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
急性胸痛是较为危险的急诊危重症,其具体性质以及程度较为复杂,但是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需高度警惕。急诊护理的密切支持有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果和效率,但急性胸痛尚缺乏针对性的急诊护理途径。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总结分析了该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方法与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60.67±17.0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6.0h,平均(3.21±1.26)d。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3±18.0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6.0h,平均(3.26±1.1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包括体征监测、吸氧、生化指标检查等,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途径,具体如下:
1.2.1 组建急性胸痛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急诊骨干护士,组成急性胸痛护理小组,共同负责该类急诊护理工作。小组成员统一学习急性胸痛的最新救治技术,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编制针对性急诊护理途径,明确每个护理环节,分配职责和任务,协同抢救流程,使团队可密切配合完成急性胸痛患者救治。
1.2.2 接诊与评估
接到急性胸痛患者信息后,立即判断患者高危因素,分析患者产生胸痛的原因和病因,尽快完成对应疾病的救治准备,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设备、气管插管材料、静脉置管材料等,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开启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可直接进入急诊治疗,再由护理人员协同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1.2.3 急诊救治
患者入院后,一部分护理人员立即测量血压、心率,并进行心电图;一部分护理人员立即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患者输注药物,并进行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吸氧等对症治疗。尽快采血送检,按医嘱完成各项检查;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告知医师;严格控制溶栓或介入治疗时间窗,对于存在溶栓或介入治疗指征者,尽快联系对应科室,简单说明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通过院内系统传达至对应科室,做好溶栓或介入治疗指征。指派一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救治情况、治疗方案,简单明了的说明情况,使家属可积极配合,尽快签字治疗。由2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转运工作,提前告知对接科室,转运中准备好氧气设备、急救药品等,达到接诊科室后,立即逐一交接患者相关资料,尽快完成交接,使患者尽早开始溶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救治效率评估
统计两组患者两组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对比两组平均值。
1.3.2 胸痛改善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胸痛程度,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救治1h后,评估胸痛改善效果:显效:抢救后0.5~1.0h,疼痛显著缓解或基本消失,VAS评分≤3分;有效:抢救后1.0h后,疼痛显著缓解,VAS评分3~5分;无效:抢救后1.0h,疼痛无显著改善,VAS评分≥6分;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救治效率
观察组抢救时间、进出急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急诊胸痛改善效果
观察组急诊胸痛改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患者中急性胸痛占比较高,急性胸痛的病理因素复杂,不同病理因素患者预后也存在较大差异,需尽快查明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5]。急性胸痛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密切的护理配合,保证患者尽快获得对应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病情,降低不良预后风险。急诊护理途径是现代急诊护理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制定程序化的急诊护理途径,可对疾病抢救进行无缝性对接,优化了护理流程;文献报道显示该护理模式显著缩短了患者急诊救治时间。为此,本院针对急性胸痛患者制定了一套急诊护理途径,临床实践发现,观察组抢救时间[(31.56±5.69min)]、进出急诊时间[(40.38±4.69)min]低于对照组[(54.26±12.06)min、(56.27±5.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急诊护理途径提高该类患者救治速度。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急诊胸痛改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该护理模式的急诊救治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急性胸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途径应用于急性胸痛急救中,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并有效缓解患者胸痛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71-72.
方海鹰,王丽彦,金珊.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7):128-129.
佚名. 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