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有个小男孩总爱拿圆规戳我的背。我妈就告诉我,那你也戳他,不要让人觉得你好欺负。说起来容易,可是,我做不到啊。我不想变得和他一样讨厌,不体面,结果什么都没做。
很多年过去,“如何表达愤怒”依然是人生难题。大部分情况下,我明明已经非常伤心、生气了,但对方甚至不知道我在生气。只能从“被拉黑”“主动疏远”“离职”“退出群聊”等行为中推测:啊,她刚刚生气了,但是为什么呢?
情绪的管理有三步:识别、表达、管理。
毒鸡汤常常教人跳过前面两步,直接针对最后一步说:吃亏是福,知足常乐,你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它背后的意思是:愤怒是坏的、没用的。人生的真理是永远假装理性镇定、怡然自得——这导致人们常常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愤怒,把“压抑”当成“情绪管理”。
事实上,愤怒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之一,它再正常不过了。愤怒的存在是一种内在的警报,它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太对劲,比如你的人际边界遭到了侵犯。
当你压抑愤怒时,它被掩盖、否认和内化,可能导致不健康的情绪反应,让你进行内在自我攻击。自信,意味着以适当的语气直接表达愤怒,不贬低他人。我们需要无数次练习的,是这种“不含敌意的堅决”。
为了能做到这点,这里有7个心理技巧可以借鉴:
承认它。
坐着别动, 不要逃跑, 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点情绪化的孩子。感觉到这种情绪是可以出现的——不要告诉自己“你要冷静下来”“忍忍就过去了”。
找到真正让你愤怒的是什么,与“内在的自我”交朋友。
愤怒是一种常被用来掩盖“核心伤害”的次生情绪。它的背后可能是恐惧、脆弱、失控等让人相当不舒服的情绪,所以人们下意识地转变为愤怒模式。
你愤怒的是“当下的事件”还是“被勾出的历史情绪”?有时激起愤怒感觉的,可能是当下的某个“开关”所唤起的旧的自我怀疑。
认知重构。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愤怒的对象准确吗?愤怒的经历往往与认知扭曲有关,比如对事件重要性或应对能力的误解。一个愤怒的人往往会“过度泛化”别人行为的含义,并把自己的行为“窄化”为二选一(做或不做)。
练习“心理疏离”的技巧。
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停下来,想象自己在未来回顾这件事,或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想象T A会怎么建议。心理疏离并不会完全消除你的情绪,而是鼓励你使用第三人称和自己交谈,并随后采取更有建设性的态度。
格式塔练习。
使用格式塔心理咨询流派的“空椅子”技术,把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对面,想象你生气的那个人坐在椅子上,练习你想说的话。
打破内心的“阻滞”,你需要先学会以次充好。
在愤怒的表达练习中,“是不是足够好”并不重要,不要指望立竿见影的成功。你可以从说出粗略的想法开始,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更加熟悉时,就可以慢慢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找到支持性伙伴或心理咨询师,创建一个安全的、表达愤怒的环境。
“愤怒”常常是一个人走向康复的起点。一位“第一次愤怒”的朋友说:“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整个身体里有股沸腾的感觉,头还有点晕。当我终于把愤怒发泄出来时,我一点也不平静,边说边哭,还口吃。但我是诚实的,我很脆弱。我从来没做过比这更勇敢的事了。我绷直了背、大声说话、不再随便道歉。这意味着伤害我的人,必须承担TA的所作所为。”
学会让自己生气并不简单,这是一种基本的自尊信念。祝你能够顺利生气!
//摘自简单心理微信公众号(ID:janelee1231),本刊有删节,与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