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罗晓庆
崇礼镇五老在“祖辈学堂”上与留守孩子的祖辈们共话佳节
“我希望奶奶、外婆不要太唠叨”“我希望他们不要说脏话”“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安全,不要整天打牌抽烟”“我希望外公外婆不要过于宠我,我也是个男子汉”“爷爷奶奶不要老是命令我,凶我……”近日,在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老年活动中心的“祖辈学堂”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讨论,一方是30多名留守青少年,一方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争先发言的是孩子们,都一一表达了对祖辈的愿望和期盼,虽然批评了祖辈的教育方式,但最后都表达了希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安度晚年,和父母常常回家看望、关心祖辈的愿望。
听到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地“告状”,本要开口“反击”孩子们的祖辈们一下子就被孩子们细腻、善良的祝福和心愿熄了怒火。脾气暴躁的孔爷爷,也没了脾气,听了崇礼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刘克超的一番分析后,更觉醍醐灌顶。邻居都知道他孙子十分调皮,不听话,更不爱学习。原来孩子是因为长期渴求父母的陪伴心理而产生逆反情绪,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个性缺陷,都是因为缺乏关爱。“那我怎么办呢?我也不懂。”这也是五年前崇礼镇关工委初建“祖辈学堂”的原因。
走进该镇,就注意到镇上广场凉亭下,满满当当地坐满了老人。据了解,老年活动中心不远处就是18栋的安置房,因为产业园区的建设,原来附近包括洪庙村、平安村等几个村社的两千多户村民搬迁到崇礼镇,坐惯了农村坝坝的老人,不喜住高楼,平日里孙辈们去上学后,都爱在广场坐着,故而形成了这崇礼镇独有的“风景”。这些居民里面,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将照管孩子的任务交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而祖辈教育孙辈,大多是要什么给什么,玩具不离手,糖果不离口,除了生活、安全,其他一概不管,其结果导致孙辈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
数十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走进学堂上课,成了崇礼镇一道风景线。如今已经开办了35期,有两千多人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受过如何“科学育儿”的教育。祖辈们反应强烈,纷纷表示回去后,要改掉自己动则“命令孙儿”的教条式教育方式。这也是崇礼镇关工委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致力于解决群众实际难题的主动作为。
“时代发展了,对祖辈带孙辈我们也要要求高一点,不能再像原来那种问题多多的‘隔代教育’。”创办祖辈学堂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有些孩子上网、玩手机成瘾,祖辈又管不好,动则打骂,孩子却依然不听,我行我素,这个现象很严重。韩宾村陈大爷的孙子是个电脑高手,沉迷玩电脑,学习却很差,父母又不在身边,陈大爷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多次聆听了祖辈学堂全国劳模、四川省十佳五老余德槐的讲课后,还认真学习了青少年如何健康上网和上网与学习的关系,余德槐还赠送书籍给陈大爷。后来,陈大爷的孙子有了改变,成绩也有了提升,孩子的父母回家过年时,还专门到镇关工委表达对五老的感谢。
安置区有个单亲孩子荣荣,三岁就跟着奶奶生活,爸爸一直在外打工。从小缺失母爱的荣荣,性格孤僻,心理上有过不去的“坎儿”。在刘克超的号召下,他们一家三口经常来“祖辈学堂”学习,受到很多启发,便立即采取行动,经常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开展亲子活动,教育孩子阳光快乐成长,荣荣从自闭到开朗,从差生到优生,去年还考取了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