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见,黄裕林,易 宏,黎 妮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5499)
维生素D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其生物活性多样,是婴幼儿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维生素D对甲状腺的功能和钙、 磷等矿物质的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1-2],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以及佝偻病等疾病的发生。近几年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 D参与了免疫、神经系统的调节,与肿瘤、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7]。因此检测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防治因其缺乏或不足造成的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 D 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25-羟基维生素D [25-(OH)D],25-(OH)D在体内半衰期长,是维生素 D在体内主要的储存和循环方式,因此对血清25-(OH)D进行检测是判断儿童体内维生素 D 水平的理想指标[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各国不同地区的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9-10]。目前对重庆市开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的相关报道少见,因此本研究对开州地区0~6岁儿童进行血清25-(OH)D检测和问卷调查,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引起血清25-(OH)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开州区人民医院儿保中心体检的1 486例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男性789例,女性697例。其中0~1岁儿童458例,1~2岁儿童402例,2~3岁儿童368例和3~6岁儿童258例。将儿童来院体检的月份按季节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其中春季336例,夏季404例,秋季318例和冬季428例。排除有先天性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可能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儿童,所选实验对象均无骨骼改变和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对所选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带养方式、是否规律服用维生素D制剂、是否挑食或厌食、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反复腹泻等。所有受检儿童家长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 血清25-(OH)D检测采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Q60plus及其配套试剂,质控品和定标品采用厂家原装的质控品和定标品,采血管采用重庆三丰公司产的促凝真空采血管。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于促凝管中,3 000r/min离心10min后上机进行检测,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在分析前均用仪器原装配套的两个水平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检测, 质控合格后再进行标本检测。
1.4 判定标准 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水平< 20.00 ng/ml;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D水平在 20.00~29.99 ng/ml;维生素D充足:血清25-(OH)D水平≥30.00 ng/ml。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受检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 1 486例0~6岁儿童血清25-(OH)D缺乏率为21.60%(321/1 486),不 足 率 为29.54%(439/1 486),充足率为48.86%(726/1 486)。其中男性789例,25-(OH)D缺乏率为20.91%(165/789),不足率为29.78%(235/789),充足率为49.30%(389/789);女性 697例 ,25-(OH)D缺乏率为22.38%(156/697),不足率为29.27%(204/697),充足率为48.35% (337/697)。男女儿童间25-(OH)D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2, P >0.05)。
2.2 不同年龄段25-(OH)D水平比较 见表1。 3~6岁儿童25-(OH)D水平显著低于<1岁、1~2岁、2~3岁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529,P <0.01)。3~6岁儿童25-(OH)D的缺乏率和不足率高于<1岁、1~2岁和2~3岁儿童,充足率低于<1岁、1~2岁和2~3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25-(OH)D的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0,P <0.01)。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25-(OH)D水平比较[n(%)]
2.3 不同季节25-(OH)D水平比较 见表2。夏、秋季检测的儿童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652,P <0.01)。夏、秋季儿童25-(OH)D缺乏率和不足率低于春、冬季,充足率高于春、冬季。不同季节25-(OH)D的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795,P <0.01 )。
表2 不同季节儿童的25-(OH)D水平比较[n(%)]
2.4 引起0~6岁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3。1 486例0~6岁儿童25-(OH)D的缺乏或不足率在带养方式和居住地间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独母乳喂养、未规律服用维生素D制剂、挑食或厌食、户外活动时间< 2h/天、父母文化程度低、反复腹泻是引起受检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影响因素(χ2=5.823, P =0.016;χ2=25.758, P =0.000;χ2=10.531, P =0.001;χ2=5.666, P =0.017;χ2=6.973, P =0.008;χ2=4.707,P =0.030)。
表3 0~6岁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2.5 引起0~6岁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4。将单因素筛选出来的6个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25-(OH)D是否缺乏或不足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挑食或厌食、反复腹泻是引起本地区0~6岁受检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χ2=85.690, P =0.000;χ2=6.392,P =0.011)。
表4 0~6岁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危险因素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类固醇衍生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血液中钙、磷水平,维持钙、磷浓度稳定,使钙、磷沉积在骨组织上,从而加快骨骼的生长,预防佝偻病和软骨病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D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形式存在于体内,在发挥生物活性前经肝脏羟化为有活性的维生素25-(OH)D,25-(OH)D是维生素D在体内主要的储存和循环形式,它能够同时反映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维生素D的水平。维生素D缺乏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因此积极了解儿童体内维生素 D水平和分析引起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本地区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 486例0~6岁儿童进行25-(OH)D检测,结果显示,开州地区儿童血清25-(OH)D 缺乏率和不足率明显高于锦州、成都、海南等地区[11-13], 25-(OH)D缺乏和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开州地区地处偏远,农村人口居多且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较差,不能满足儿童基本的营养要求。25-(OH)D缺乏、不足和充足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14-15]。
本次研究发现,25-(OH)D水平在开州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3~6岁儿童25-(OH)D的水平显著低于<1岁、1~2岁和2~3岁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检儿童的血清 25 -(O H )D水平在1~2岁及2~3岁年龄段达峰值,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开始逐渐下降,各年龄组25 -(OH)D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人体主要通过日光照射和食用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或药物来获取维生素D,造成不同年龄段儿童25-(OH)D差异的原因可能为:①孕妇在怀孕期间较重视孕期保健,生活水平较好或者补充了维生素D制剂。②本次研究1 486例儿童中0~3岁占82.64%(1 228 /1 486),3~6岁儿童占17.36%(258 /1 486),可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关注较少,大部分儿童停止补充维生素D,且部分孩子还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造成儿童营养失衡。③家人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少,补充维生素D的时间和剂量不足。④3岁以后儿童进入幼儿园后,学校的食物种类单一,膳食中较少含有富含维生素 D 的鱼虾类食物。⑤儿童在可自由行走以后,喜欢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从而使体内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高,但儿童在3岁以后,喜欢待在室内,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本次研究还发现,不同季节25-(OH)D的缺乏率、不足率和充足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众所周知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有90%左右是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的,开州地区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短且都集中于夏秋季,冬季几乎无日照,所以夏、秋季的儿童25-(OH)D水平高于春、冬季(P <0.01)。全年日照时间短,造成了本地区儿童25-(OH)D缺乏率和不足率要高于其他地区。
因每个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其体内25-(OH)D水平也有所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引起25-(OH)D缺乏或不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单独母乳喂养、未规律服用维生素D制剂、挑食或厌食、户外活动时间<2 h/天、父母文化程度低、反复腹泻是引起受检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挑食或厌食、反复腹泻是引起本地区0~6岁受检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单独母乳喂养的儿童虽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中,易于吸收,但因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且本地区生活水平不高,母乳中维生素D也相对缺乏和不足,混合喂养的儿童因为奶粉或者辅食中含有维生素D,因而维生素D充足率较单独母乳喂养的儿童高;父母文化程度低,对维生素D的科普教育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不注重儿童的营养均衡,因此易引起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户外活动时间< 2 h /天的儿童,因受到日光照射的时间不足,造成维生素D合成不足,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几率大大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 2 h /天是维持本地区儿童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0~6岁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大,未及时规律地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挑食或厌食,会造成儿童维生素D缺乏,而规律服用维生素D制剂是维持正常维生素D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维生素D主要经空肠、回肠吸收,经常腹泻的儿童,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过短,使维生素D原不易被充分吸收,从而造成维生素 D 的缺乏和不足。
综上所述:开州地区0~6岁儿童25-(OH)D缺乏和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对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独母乳喂养、未规律服用维生素D制剂、挑食或厌食、户外活动时间<2 h /天、父母文化程度低、反复腹泻会引起儿童25-(OH)D缺乏或不足。大部分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缺乏,因此儿童保健医生要加大宣教力度,让家长了解合理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多让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定期监测25-(OH)D水平,合理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