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平台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2020-01-17 22:28张效云宋桂芹王文栋马立飞董明纲
关键词:生物化学测试评价

张效云,宋桂芹,黄 勇,郝 敏,王文栋,马立飞,董明纲

(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医学院校的核心学科之一[1],生物化学内容繁多且更新较快,理论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理解。传统生物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70%,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很难将内容融会贯通,没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填鸭式学习而非持续学习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掌握。

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在196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瑞文(M.Scriven)教授率先提出[2],随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B.S.Bloom)教授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教学,即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从而改进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方法[3]。正因为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有利于师生间更好沟通,并及时调整教学和学生学习,改进薄弱环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发挥其学习潜力,体现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4]。我们将形成性评价机制引入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多方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评价教学效果。

2 超星学习通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为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超星学习通平台是一款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平台[5],河北北方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构建了基于学习通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习通实现课程资料上传、考勤签到、课堂提问、分章测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前沿进展小综述、问卷调查、直播角色互换等,将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过程不仅检查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的情感态度、方式方法,更具激励性、导向性、调控性,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状况,并通过分析与指导,提出改进计划促进学生的学习。

2.1 考勤签到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为有效管理学生、严肃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采用学习通等管理平台,开学初将学生信息导入系统,可以利用手势、位置和二维码等方式并在1 min内签到,教师课后统计计分,全勤100分,缺课一次扣5分,为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及时关注学生学情并调整教学进度奠定了基础。

2.2 课堂提问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课堂提问不仅提问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还可以设计与当节课程有关的生活和临床问题针对性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这样的教学互动增进了师生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可以利用学习通设置抢答环节,也可随机选人增加答题的趣味性。小班授课每人至少被提问3~4次,大班授课也能达到1~2次,有效督促学生学习。

2.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5%

每章选择典型案例,提前在学习通发布案例描述、背景材料、要求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新闻案例“吃了小碗蚕豆全身皮肤发黄”,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剖析原因并分组讨论;在讲糖代谢、脂代谢、核苷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的时候引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蛋白血症、痛风症、自毁容貌症、苯丙酮酸尿症和白化病等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虽然授课内容是生物化学知识,但每次案例分析都和临床相关,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从教材上找不到完整答案,必须查阅其他资料,通过互教互助学习,将知识延伸、拓展。课上随机抽组陈述或PPT展示小组课下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质疑并补充完善,教师从旁指导、引导,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和解决问题方法进行评论,达到运用本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分析解决相关临床问题的目的。

2.4 分章测试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25%

在每章授课结束后,依据每章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分章测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试卷发放到学习通测试环节,答题时间设置为5~10 min,课后教师分析测试结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下次课上总结,并及时查漏补缺,对个别成绩较差同学要积极沟通交流,分析原因,并帮助找出改进的方法。

2.5 前沿进展小综述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为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教师需在备课时查阅大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前沿资料,并作为教材的辅助资料精选几篇推送给学生,并在讲课时对这些前沿进展适当做一介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阅读,加深对前沿动态的理解,并在阅读一定数量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化学某一前沿研究方向,归纳、总结、提炼提出个人观点,撰写一篇小综述,字数在1 500左右,格式规范。并将综述内容上传学习通,让同学互阅学习讨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

2.6 角色互换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10%

角色互换即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讲授知识,由教师点评,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例如针对《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内容进行角色互换,教师提前布置,并明确重点难点和授课要求,全班同学分组,课下每组同学共同完成对真核生物RNA生物合成的“备课”,制作PPT,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课上教师随机抽取各组成员上台讲解,并随机提问同组同学,以检测大家的自学能力与学习态度,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授课者进行肯定、质疑。由于时间有限,大班同学未必都能进行课堂展示,大家可通过学习通的直播环节展示各自的风采,由教师和同学网上点评,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2.7 阶段性测试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20%

阶段性测试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巩固及下一阶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按照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3次阶段性测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既考核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发放到学习通测试环节,答题时间设置为20 min,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8 课后作业占形成性评价成绩的20%

课上打基础,课后下功夫。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和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课后作业,有的论述题从教材中找不到答案,学生需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还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由不同班级学生互评,写出评语、分数并签名,教师审查。通过互评作业,学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小 结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怎样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提高形成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如何对形成性评价进行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信息更好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如何对大班进行形成性评价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测试评价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幽默大测试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