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多元思潮影响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2020-01-17 21:00刘纪阳杨云生长安大学
环球首映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话语特色体系

刘纪阳 杨云生 长安大学

1970 年,“话语即权力”这个观点的提出,让世界明白了占据道德制高点可以达到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目的,对自身发展有着潜力式的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既取决于话语体系和理论依据,也取决于议题设置和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仅需要先进、快捷、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又要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和认可度。[1]自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急需提升国际话语权,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

一、构建中国故事话语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需要对中国制度等基本框架作出准确而规范的科学解读。基于客观了解中国制度的基础上,才能精准地搭建起话语体系。打牢这个话语体系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注入到话语体系中,才能让国际社会减少对中国故事的一知半解。唯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树立国际对中国的全面认识,消除对这些故事的误解与质疑。

对外交流中,我们应该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观点。在话语体系内,我们提出的一系列类似于和谐、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无不表现出中国故事正在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泉源。这些体现中国立场和原则的理念,正在得到全球的认同和响应。[2]我们要进一步从话语体系上提高内外融合度以及国际共识性,逐步形成一套带有中国印记、中国标识、符合多方诉求的多边治理规则,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完善中国故事理论依据

讲好中国故事,其次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是考察一切问题的根本。如何在特色之路上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是需要考虑的方向。在究察国情的基础上,把握当代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的发展问题入手,归纳历史实践中的发展经验,学术性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同时还要结合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中国制度的发展道路。在比较研究不同政治制度的同时,更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对建党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加工,升华其内涵,以此完善理论依据。

讲好中国故事并不简单,由于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带有的偏见,这常常使得让我国与国际社会难以对接。如何让摆脱西方的媒体话语霸权成为目前我国新闻界的重大难题。而类似于苏联式的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又会落入他们所设置的理论陷阱,这难免会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问。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总会关注中国发展时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要探寻出一条使得国外社会能够接受的道路,并借助如YouTube 等新兴媒体的多种形式,向国际分享中国脱贫抗疫等先进经验,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三、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仍然需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路径。日益全球化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伤痕文学的复苏,以及西方反乌托邦主义等思潮的涌入,为相关影视作品的歪曲解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譬如说,利用影视文学将中国故事的特殊性与国外观众的普遍心理诉求相结合。这应该成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的理论支点。

要着眼于新兴媒体的独特性,要确立正确的新闻观、媒体观。设立并敢于颁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普利策新闻奖”。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囊团,如“中国南海感知计划”等。善于资助全球知名高校,使其能够在加强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踊跃参与国际公共平台,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做好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工作,提高中外合作及认识度。

世界对于中国的误解仍然较大,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更需要妥善地处理这些别样的声音。中国不缺少史诗般的故事,也不缺少讲好史诗般故事的才气,但缺少讲好史诗般故事的诚意和耐心。要想消除偏见,确立共识,就要在话语体系、理论依据、传播路径建设上“下功夫”,实现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话语特色体系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